無錯小說網 > 大漢芳華 > 第279章 我不忍了,你奈我何?!
  (以下為防盜章節,請不要訂閱)

  買下兩個王妃的“下等奴婢”就是二王尉屠耆的人,劉據早就一清二楚。

  三日后,李陵和趙營平各率兩千步兵乘軌道車趕到陽關,劉據得知消息后立即派任文和鄭中前去接應。

  尉屠耆和呼亦河也準備返回扜泥城。

  去胡來王興致極佳,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酒菜為兩人送行,言語間頗為不舍。

  尉屠耆和呼亦河誰都不提樓蘭王的事,劉據做為必請貴賓也顧左右而言他,一時之間賓主盡歡,氣氛極為融洽。

  尉屠耆對去胡來王頻頻表示感謝,舉杯敬酒,而去胡來王也是酒到必干,豪爽至極。

  酒宴直到深夜方才散去,第二日清晨尉屠耆和呼亦河帶著幾個下人離開,劉據送他們到山洞口后返回。

  回到住所,還沒等坐下,趙小小闖進來報告,“殿下,去胡來王……死了!”

  劉據大吃一驚,“何時之事?”

  待他匆匆趕到去胡來王的寢宮時,外面已經哭聲一片。

  去胡來王死得有點突然,也有點狼狽。

  “怎么回事?”

  他把服侍去胡來王的近侍叫到身邊詢問。

  近侍十分緊張,結結巴巴地講述了一遍事情經過。

  原來,飲酒過量的去胡來王回到寢宮后,更衣到一半忽然感覺身體不適,吩咐近侍準備解酒湯。

  可是解酒湯是何物,近侍根本就不知道,也就無從準備。

  “以前都是兩位王妃伺候大王,奴婢確實不知。”

  近侍很委屈。

  劉據心頭一動,眼前浮現出昨日夜宴,尉屠耆頻繁勸酒的畫面……

  “給王爺準備后事吧!”

  他致過哀禮后轉身離開。

  看來表面謙遜和善的尉屠耆,對他哥哥的死還是心有不甘的。

  去胡來王死了,兒羌國連國號都已取消,也就沒有再設王的必要。

  他親自宣布兒羌無王之后,那些還有些想法的人也就徹底死心了。

  無論名義上的國在還是不在,只要國王還在,那就是一桿永遠不倒的大旗,象征著這個國家還真實存在。

  可是當這面大旗倒下之后,留給旗下人的就只有迷茫和惶恐了。

  劉據在一天之內,就接到了二十幾位部族長老的投誠邀請。

  他們需要再次確認自己的前途是否安穩。

  太子給他的答復自然是統一的,而且是肯定的。

  于是,吃下定心丸的人開始努力配合與太子有關的一切事宜。

  無關其他,他們只是為了向太子證明一件事:我們有用!

  劉據對他們的主動表現當然歡迎,但同時也多了幾分警惕。

  他不可能一直留在這里,所以“表現”也會隨著討好對象的消失而消失。

  常態后是什么樣子,那才是他最關心的。

  但是,那需要大把的時間來考查。

  而他缺少的正是時間。

  前方一意孤行的李廣利是什么處境,自己一無所知,每在后方耽擱一天,朝廷的損失就有可能擴大幾倍。

  “殿下若放心不下他們,不如遷走。”

  金不煥看出他心緒不寧。

  劉據搖搖頭,“目前還不能這么做。”

  西域小國眾多,他還不想樹立一個被“亡國滅種”的反面典型。

  沿途行軍,還需要這些小國的幫助。

  但是,另一個典型他需要馬上立起來。

  樓蘭!

  一個瞻前顧后首鼠兩端,然后被滅國的典型!

  當李陵和趙營平越過山洞來見他時,劉據不但帶走了所有衛隊,還把兒羌原來的五百士兵也帶走了。

  如此一來,鄭燦在此地的工作將再無阻礙,而兒羌也可借此時機正式融入大漢,各得其所,兩全其美。

  而峽谷外的樓蘭國,則是另一番景象。

  尉屠耆和呼亦河聯袂回歸,帶回來的是樓蘭王的骨灰,這讓大王妃和二王妃的斗爭立即進入白熱化。

  然而,李陵和趙營平率領四千漢軍強勢進駐扜泥城,讓這場即將以刀光血影開始的權力斗爭瞬間中止。

  兩個王妃都想推自己的兒子成為國王,可是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誰都不知道如何處理,最終還是得把二王尉屠耆請出來和漢使談判。

  談判?

  那就不必了!

  人本來就是他請來的!

  尉屠耆和李陵以及趙營平等人演了一出雙簧,再加上大將軍呼亦河的配合,樓蘭國新任國主尉屠耆正式登位,同時與大漢簽署駐軍協議,防務和治安全部交給漢軍。

  這就等同于將樓蘭國實質上并入漢朝。

  劉據來到扜泥城,不但受到了尉屠耆的熱烈歡迎,全城居民也傾巢而出,夾道相迎。

  因為他們都知道,如果不是大漢天使降臨,此時的扜泥城還在不在都是個未知數。

  看到沿街防衛的都是威風凜凜的漢家子弟,劉據心里無比踏實。

  這才是實打實的自家地盤!

  在尉屠耆的“強烈建議”下,劉據拜大將軍呼亦河為副將,帶領兩千名樓蘭勇士成為西征大軍的正式成員。

  李陵和趙營平本意是想追隨他一同西行,得到兒羌和樓蘭啟示的劉據拒絕了他們的請求。

  雖然他可以帶他們走,武帝老爹也不會說什么,但終究不合規制,如果再冒出一個江充之流的人來參他一本,完全沒有必要。

  李陵和趙營平當然理解他的擔心和苦衷,暫時留下看守樓蘭,待劉據的表章送到朝廷,得到武帝許可后再行安排。

  而劉據則發布詔令,通告疏勒河沿途各國,立即打開國門,全力支援大漢討伐大宛的軍事行動。

  有了兒羌和樓蘭的先例,其他國家無一不欣然受命,有錢的出錢,有人的出人,有物的出物,一時之間疏勒河上戰船云集,各國派出參戰部隊紛紛抵達,不到十天時間人數便已過兩萬。

  當一批批新制甲胄和兵器源源不斷地送到大營時,親眼目睹這一幕的各國士兵紛紛慶幸自己做出了正確抉擇。

  萬事俱備,終于可以“光明正大”地開啟西行之旅了。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一片金色陽光的沐浴下,太子劉據代表大漢發布討伐大宛檄文,痛斥其背信棄義,言行不一的可恥行為,誓言將其剿滅,不達目的絕不收兵。

  這出戲,是做給周邊小國看的。

  事實證明,此舉不但必要,而且十分有效!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