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一百六十八章弱者順勢
  第一百六十八章弱者順勢

  能對抗工業國的,一定是工業國。

  而朱允炆能不能勝過何夕,是可以的。

  朱元璋對未來的安排,肯定是讓朱雄英去北京,而朱允炆在南京,也就是說朱允炆將繼承大明大多數版圖與基業,這倒不是朱元璋不幫朱雄英。而是現實問題。

  朱元璋能做的僅僅是將本來朝廷上的形勢對比固定下來。

  甚至朱元璋還會對何夕的力量進行限制,否則朱元璋為何夕選定的對手,就不是朱允炆,而是燕王朱棣了。到時候,何夕想要贏,可就太難了。

  燕王治國或許欠缺手段,但是打仗,卻是年輕一輩之中少有的帥才之一。

  不過,朱允炆如果能進行變法,建立一整套工業體系,他是有能力打贏這一場大戰的。畢竟,南京有朱元璋多年經營,實力雄厚之極,何夕在大明也有十幾年了,培養了很多工業人才,別的不說,少府黃子澄,是跟隨何夕一手建立起遼東體系的,還有太平鐵廠,工理學院在,朱允炆想要建立工業體系,完全沒有問題的。

  只是看朱允炆思想上怎么轉彎了。

  什么?如果朱允炆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工業體系,打敗何夕怎么辦?

  不怎么辦。

  燕王在外,足以領袖諸王,成為大明宗室之首,即便中原打成一鍋粥,也能保證朱姓皇室傳承,無他,就是為了確保諸王與大明的聯系,廢除朱姓的話,燕王在北,諸王在東南,三面都會對大明為敵,大明朝廷也不會好過的。

  即便皇帝沒有權力,僅僅是一個吉祥物,也會在位置上,其地位,也就比英女王在英聯邦的地位要高一些。

  這是最壞的結果。

  不會,真有人以為朱元璋會信了何夕一面之辭。

  戰爭是一切科學技術的催化劑。只要開戰,何夕定然不吝嗇最新技術,新戰術,新戰法的使用,以求勝利,如果朱允炆最后取勝,那么朱允炆一定也做到了這一點。

  也就是說,朱允炆麾下已經不知不覺的完成了變法,勝利之后,即便是保守派再強大,想要讓朝廷放棄這些好處,也是不可能的。

  朱元璋需要的是一場戰爭,用一場戰爭催爆技術進步,由技術進步,反過來影響思想,經濟,政治體制。而世界上,唯有戰爭,這種全方面的競爭能做到這一點。

  至于誰勝誰負?

  朱元璋就不知道,畢竟自己死后的事情,變數太多,誰能知道啊?

  也不是太在意。

  朱元璋要做的是讓新法融入大明,不管誰勝誰負,新時代都已經開始了。誰也回不到過去了。無非是快慢而已,何夕秉政,或許會發展的更快。而朱允炆勝利,以方孝孺的政治智慧,為了儒家的地位,為了維系大明內部的思想統一,一定會想辦法,搞出一套新儒學,能夠兼容何夕帶來的科學方法論,建立一套縫合怪一般的思想體系,維系封建王朝與工業體系。

  但是新生的資本力量,卻不會,也不可能被鏟除的。

  朱元璋的目的就已經達到了。

  生命自己會尋找發展方向,朱元璋要做的就是,為這根幼苗,施加肥料,讓他們渡過一開始的虛弱期,不能讓資本主義萌芽,一直處于萌芽狀態,一直萌芽幾百年而已。

  所以,只要這一場戰爭打響了。朱元璋的目標就已經達到了。

  頂級的謀略,就是這樣樸素無華,容錯率極高的。只要工業體系,與大規模火器使用,在這一戰之中顯露出自己的作用,中國就回不到過去了。剩下的不過是怎么發展的問題了。

  正因為如此,即便朱元璋不怎么喜歡朱允炆,但也愿意多指點一些朱允炆,培養一下他。也算是提前給朱允炆的栽培與補償。

  如果朱允炆能贏,那就是栽培,如果不能贏,那就是補償了。

  至于,朱允炆學到多少,又能領會多少,是不是在他面前演戲,朱元璋其實并不是太在意的。

  因為這不重要。

  只是朱允炆并不知道這一點。他只是忽然覺得,皇爺爺對他好了起來,他覺得自己的儲位,似乎是有希望了。

  ------

  何府。

  姚廣孝沉默良久,嘆息一聲,說道:“陛下,天縱圣明,我不如也。”

  何夕說道:“陛下忽然要這么做,太出乎我預料之外了。我現在還是不明白,陛下到底是怎么想的。”

  姚廣孝說道:“弱者順勢而起,強者卻營造時勢,陛下此舉,就是硬生生扭轉了天下局勢。”

  “天下久亂初定,本來是人心思定的時候,故而,對于天下百姓來說,他們對于變法,并沒有什么想法。而陛下在位這么多難,南征北戰,內定制度,履行大案,其實朝野上下,都很疲憊了。可以說,整個天下,都在期盼一位不折騰的皇帝登基上位。這也是太子為什么會得到這么多人支持的原因。”

  “時窮乃變,不客氣的時候,我朝如日初升,即便什么也不做,只有嗣君不折騰,就會有數百年國祚。而今變法,乃是不合時宜之舉。”

  “陛下也是一位不合時宜之君。但是陛下開國之君,威震天下,大家只能忍著。但是不管誰繼位,想繼續折騰下去,都不會得到朝野支持的。”

  “人心如此,并非一二人可以扭轉的。這就是天下大勢。”

  何夕嘆息一聲,從這個角度來看,姚廣孝說的對。

  經濟是有周期的,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大明而今久亂初定,損失了大量人口,朝廷又鼓勵開荒,大部分百姓,想要獲得土地,雖然困難,但并不是沒有機會。

  經濟向上發展,人口增多,大家都想努力過日子,去賺錢,誰想搞什么變法啊。搞什么政治啊。

  后世就是,經濟發展快,共產主義運動就處于低潮期,經濟遇見問題,共產主義運動就高漲起來,原因也是一樣的。雖然何夕能帶大家賺錢,但問題是,而今開荒種地,兼并土地,各種非法的,合法的手段未必不賺錢。而且在大明很多時候,錢并不是最重要的,地位才是最重要的。

  有時間自己不賺錢不重要,重要的是別人也不能賺錢,更不能賺錢之后,挑戰我在地盤的地位。這才是大逆不道,沒有了上下尊卑。

  任何時候,順勢而為,才是成功的最快辦法。

  雖然說,等危機爆發之后,再解決,會遇見種種問題,但是也會得到很多人的支持與理解,這何夕現在的問題就是,除卻自己一些弟子之外,大部分人其實都沒有真切的支持何夕變法,無非是聽命形勢。

  就好像是很多人覺得自己穿越到抗日時期,是承受不住那個時代困難的,是因為他們都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日本人對中國犯下的罪行,內心之中沒有徹骨的,想與敵人同歸于盡的仇恨。

  同樣的問題就是,大明而今很好,變法之后,僅僅是更好。好與更好之間,在很多人看來并沒有太大差別。而新法反而有一些隱患,權衡利弊之下,很多人不愿意支持也就很顯然了。他們不反對,已經算不錯了。

  而在王安石,張居正的時期,其實想要變法的不僅僅是他們兩個人,而是有一股思潮,他們僅僅是這一股思潮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而已。而何夕也掀起一場思潮,但是卻是朱元璋的權力直接推動的,根本沒有深入人心,即便有報紙加持,有多少人信奉,效果如何,何夕也是不知道的。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