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一百七十章諸王離京
  第一百七十章諸王離京

  說實話,朱雄英對于何夕帶來的東西,是很容易理解的。

  原因很簡單。

  朱雄英自己學習的東西,其實就是現代科學與古代儒學雜糅出來的東西,各方面都有一點,給人的感覺,就好像清末民國初年那個時候教科書相差不大。

  有根基之后,朱雄英學習起來,并沒有門檻。

  只是,朱雄英一直不能理解。事情在他眼前,他也無法相信,何夕,他姑父居然是從六百年后穿越過來了的。

  事實就在眼前。

  也由不得他不相信的。

  這一段時間,朱雄英就住在何府,如饑似渴的學習新的知識。

  而隨著朱元璋下定決心。南京這一場大戲,也到了落幕的時候了。

  -----

  朱元璋詔令,諸王相繼離京。

  南京碼頭之上,何夕也再送別燕王。

  這一段時間,燕王在魏國公府,得到了徐達很多傳授。畢竟,他是奉朱元璋詔令而來的。魏國公雖然有些猜不透朱元璋想做什么。但畢竟是自己女婿,他總是要照顧一二的。

  更何況,就徐達本心來說,他其實不希望自己的兒子繼承家業的。

  三代為將,兵家之忌。

  徐達并沒有看出自己的兒子們,有超出常人的兵法天賦,老大還行,其他幾個就等而下之了。更何況,徐達已經預感到自己的政治生涯要畫上句號了。

  一方面,是徐達知道自己在朱元璋昏迷做做的事情,讓朱元璋有些忌憚,另外一方面,就是徐達自己的身體。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不在了,皇后不在了。湯和也就剩一口氣了。至于其他老兄弟,折損的不在少數,畢竟,朱元璋都奔七十的人了。

  而朱元璋起兵的時候,只有二十四歲,當時很多跟隨朱元璋起兵的將領,都比朱元璋大,如湯和。而今,正是他們這一輩子人退出歷史舞臺的時候了。

  徐達也預感自己的時日不多了。背后因為做手術挖出來的大坑,每到陰雨天,鉆心徹骨的痛。

  徐達一輩子行軍作戰之道,也想有一個傳承。燕王不管做皇帝,還是不做皇帝,看燕王的藩國,總是用得上的。

  于是,就悉心傳授給了燕王。

  對于燕王來說,這一次南京之行,也挺迷惑的。

  他本來以為自己有機會觸摸到最高權力的寶座,但是不明就里,就這樣讓他回國了。朱元璋雖然也見他了。卻決口不提儲位之事,反而說起來他學習兵法這一件事情,叮囑他好好學習。為國家建功立業云云。

  燕王就知道沒戲了。

  只是這背后到底是為什么?他其實挺疑惑的。

  此刻,他奉命歸國,其他來送的不多。何夕就在其中。

  畢竟,朱元璋下令諸王歸國,這些在政治斗爭之中浸泡一輩子的人都已經明白,帝位,諸王是沒有機會了,大位就在太子一脈。

  太子兒子雖然不少,但是成年的也只有朱雄英與朱允炆。

  大位就在兩人之間了。

  這個時候,這些人精怎么會去沾染藩王,也只有幾個不在乎這些的人來送行。

  無非是何夕,李景隆,梅殷等幾個人。

  在外人看來,這些人都是不管誰上位,都不會有太大影響的人物。

  燕王與這些人如何寒暄不去說,但到了何夕這里,燕王卻留下何夕私談,問道:“這幾日,你一直在父皇身前行走,父皇怎么想的,能透漏出一下嗎?”

  何夕苦笑說道:“殿下,你說行不行?”

  燕王苦笑說道:“也是。”

  他有一些悵然若失,燕王來之前,做足了心理建設,似乎對那個位置一點想法都沒有,但是身為皇子,怎么可能真一點想法都沒有。

  只是他豁不出去爭一爭而已。

  而今,知道大位與他擦肩而過,其實內心深處,也有一些不甘的。

  何夕說道:“不過,有些事情,我即便不說,殿下也不過晚幾日知道而已。”

  何夕已經開始為未來做準備了。何夕推敲未來的事情,燕王是其中一個極大的變數,燕王而今還不知道。所以一定要與燕王搞好關系。

  雖然何夕也不知道這種私人關系,在關系到天下大事的時候,到底能有多少作用。但是哪怕有一點作用,也是有益的。

  燕王說道:“哦,何事?”

  何夕說道:“我不日就要回北京了,還是北京留守,主持北京,河北,遼東軍政事。”

  燕王說道:“大哥家老二?為什么是他?”

  燕王之所以做出這個判斷,是因為何夕整體上偏向誰?燕王自然是知道的。如果朱元璋敲定的是朱雄英,那么何夕應該留在京師輔政,而不是相反。

  燕王對朱允炆繼位,是有一絲不滿的。

  無他,規矩。

  如果按照有嫡長制,太子一脈為嫡長,那么朱雄英又是嫡子,又是長子。怎么也應該是未來的儲君。如果說,不以嫡長而論,那以國立長君,就根本輪不到兩個孩子。

  他燕王比不上朱允炆嗎?

  何夕對于燕王這樣說,也只能苦笑一下,而今知道朱元璋整體計劃的人,也只有何夕,甚至朱雄英也不能完全了解。這個是萬萬說不出去的。

  說出去也沒有人相信。

  誰也不相信,朱元璋能下如此狠心。

  不惜用千萬條人命,為自己的政治目的鋪路。

  何夕只能苦笑。

  燕王頓時理解何夕這種苦笑,拍著何夕的肩膀,說道:“老爺子糊涂了。你如果在中原待著不舒服,隨時來我這里,不要看,我燕國是偏遠苦寒之地,但是這我燕國不會永遠是這樣的。”

  “燕國的未來,還是你做出的規劃。你來幫我,我將燕國大事全部托付給你,我主軍,你主政,你我兄弟聯手,打出一個大大的天下。”

  一瞬間,何夕有一絲心動。

  因為一張白紙好作畫。

  是的。燕國而今不過幾十萬人馬。但是何夕相信燕王將來不會讓燕國局限于松嫩平原上的。將來一定會打出一個大大的天下。未來的燕國,如果能幅員萬里,橫跨大漠,再與大明互通有無,其實就有了工業化的基本條件了。

  比起在中原搞改革,非要一場大廝殺不可。而在燕國可就沒有那么多的掣肘了。畢竟,燕王朱棣是征服者,一切矛盾都在征服之中清洗過了。

  只是何夕心中隨即搖頭。

  一來,何夕很清楚,未來是海洋帝國的天下,燕國最多成為一個強大的游牧帝國,甚至是最后一個游牧帝國。卻難以跟上大航海的節奏。二來,雖然古今不同,讓何夕的民族認同,有些錯位,畢竟大明與未來的中國,是完全不同的政治實體,燕王所在的燕國,在大明人看來,也是大明。但是何夕眼中,為未必是中國了。

  將來燕國強大之后,必然與大明本土發生沖突。

  他何夕來到這個時代,是為了打造一個強大的游牧王朝來入侵中原的嗎?

  雖然這個游牧王朝上層也是漢人。

  何夕說道:“如果真有那么一日,我一定會投奔四哥的,不過四哥也知道,我一生心血都在變法之上,我可死,法不顧可滅。吾可族,吾學不可絕。所以,不管什么樣子,我都要搏一搏的。還希望四哥看在你我多年交情份上,將來幫我一把。”

  燕王聽了何夕的話,沉默了一會,嘆息一聲,說道:“你這又是何苦啊?世間很多事情,本就是不可強求的。老爺子都放棄了。你又能折騰出什么水花,你不為你自己想想,也要為安慶想想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