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二十三章建文元年
  第二十三章建文元年

  徐達眼神疲憊且無神,淡然的說道:“由他去吧。”

  馮勝說道:“我知道,他們欺負我沒有兒子,但是你不為幾位賢侄著想嗎?”

  馮勝這話充滿了怨懟,但也有幾分事實。

  在古代沒有兒子,就是被人看不起,特別是馮勝這個年紀了。馮勝后輩之中,沒有當門立戶的人物,下面的舊部的心也不安穩。

  徐達淡然說道:“老馮,你在我面前,就別裝了。你難道不知道,這是那位的意思嗎?我老了,不想折騰了。而且這天下要亂了。我身受陛下厚恩,不想讓新帝為難,他想怎么樣就怎么樣吧,我這幾個兒子,都不成器。正好磨礪幾年。等什么時候我死了。估計新帝就會想起來了。”

  馮勝聽了沉默片刻,說道:“大將軍,你不覺得陛下之死,事有蹊蹺?”

  徐達說道:“有沒有不重要,以大局為重。須知這天下不僅僅是陛下,也是我打下來的。自己的東西,自己要心疼。不能再折騰了。不能再折騰了。”

  徐達話里話外的意思,馮勝再明白不過了。

  徐達不是覺得,朱元璋駕崩,朱允炆繼位這一件沒有問題。而是不想問了。也不能問了。

  畢竟大明需要一位皇帝。也僅僅需要一位皇帝而已。朱允炆如果有問題,朱允炆不堪為帝,那誰可以?朱雄英嗎?可惜不在京師,更不要說各地藩王,都有兵權,雖然說,都在海外,難以調度,但是如果有人里應外合,卻未必不能掀起風波。

  天下不能亂。這是徐達最堅定的想法。

  其他的都不重要。

  馮勝說道:“這是我們不想亂,就不會亂的嗎?你覺得,你與何夕打交道少,我與打交道多,在我看來,何夕不是傻子。他不會做沒有把握的事情。而今北京反應這么快,自然是早有預謀的。”

  徐達說道:“你的意思是?”

  馮勝說道:“北京一時半會平定不了。”馮勝嘴角有一絲冷笑,說道:“天下已經亂了。”

  徐達沒有說話,只是深深的嘆息,他內心之中忽然有一種感覺,或許自己早該死了。

  早死,就不用看到這個局面了。

  而大明又將走向何方?

  天下又將走向何方?

  ------

  徐達的思考,朱允炆并沒有感覺。

  此刻他在朱元璋靈前繼位。

  朱允炆一身龍袍,看著朱元璋的棺槨,說道:“皇爺爺,我知道,你其實并不怎么喜歡我,如果父皇還活著,最后登基的一定是大哥,畢竟變法才是你想做的。只是父皇不在了,大明局勢不穩定,才不得不折中選了我。因為我才能彌合各方,將天下傳承下去。”

  “不過,你還給大哥一個機會。”

  “這也好,我會讓你看見我堂堂正正的擊敗大哥,讓他去下面陪你。讓他在父皇與您面前,承認,他不如我。”

  “另外,你要的變法,我會做下去的。只是不是現在。方師傅本來就瞧不上我。之所以支持我,不過是不得已而已。恰好,我也是不得已而威之。”

  “您瞧好了。我才是大明第二任皇帝,我一定會做到比您好,比大哥好,比父親好。”

  隨即朱允炆深深行禮,走出了大殿,身后兩扇大門緩緩的閉合。將幽深的氣氛關閉在大殿之上,只有陽光照射在金碧輝煌的大殿上,朱允炆微微閉上眼睛,他享受此刻的陽光。

  很快朱允炆登基之后,第一道詔令就出來。

  加恩天下。

  首先,大赦天下,有罪沒有罪都放出來。

  朱元璋重典治事,法度森嚴,即便是何夕的主持之下修改了大明律,但是懲罰尺度上,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改變的。而朱元璋本身最討厭大赦了。

  洪武年間就沒有過大赦。

  畢竟,在朱元璋罪有應得的人,豈能因為大赦而放出來。

  故而大赦天下這一件事情,政治含義不僅僅是大赦天下。背后有很深的意味。

  其次,減免各地所欠賦稅。

  朱元璋這幾天,清丈天下,做了很多事情,就是為了清理稅基。因為飛船其中清丈技術的進步,大明耕地整體上漲了兩成,更不要說開國之后,新開墾的最近納入繳稅土地之列的土地。

  總之,朱元璋對田稅,應收盡收的目標,雖然沒有完成,但是對田稅征收的尺度深度,幾乎可以說是古代封建王朝之最了。否則大明也不會那么多錢。

  不僅僅商業稅的增長,農業稅也在增長。

  但問題是,很多士大夫對此怨聲載道,朱元璋執法嚴苛。在征收賦稅上,自然有一些過度執法的事情。所以天下有很多欠稅。積少成多,也有上百萬石之多。

  這是這兩年朱元璋不怎么處置政務才有的。

  朱允炆做這一件事情,可不僅僅是為了解決這些欠稅的問題,而是對士大夫們放出信號。

  第三,就是開科舉。

  這才是真正的重磅炸彈。

  從洪武十四年何夕過來,開科舉就是朱元璋思考的議題,是何夕力諫之下,朱元璋放棄了開科舉,以國子監培養官員的基地。而何夕更是以國子監為根基,培養出而今龐大的新法派系。

  為了開科舉這一件事情,更有無數儒家大臣,前仆后繼。冒著觸怒朱元璋的風險,也要上書諫言。

  可見這一件是牽連之大。

  科舉一定,大明士大夫們的特權也就有了。讀書人的地位也就有了。商人即便再賺錢,也不可能有政治上的地位,而沒有政治上的地位,商人賺再多的錢,也不過是過路財神而已。

  最后還是會到他們手上。

  畢竟,大明可不是有錢能買到一切資本主義,而是有權就能剝奪一切的權力社會。

  而朱允炆的年號也確定了。

  不是別的就是建文。

  這個年后的制定,何夕并沒有有任何干涉。而是天下苦洪武久矣。太多人希望偃武修文了。所以年號之中,一定有一個“文”字,而中國這么多年,年號那么多,帶“文”的年號更多,可供選擇的范圍,其實并不多。建文這個年號,自然就脫穎而出了。

  與朱允炆擬定的政策相吻合。

  不管怎么說,朱允炆開門三件事情一定,他的皇位也坐穩了。成為儒家士大夫心中圣君,有各地士大夫的配合,軍中也有人支持,在短時間之內,朱允炆的地位根本不可撼動。

  除非有外部力量。

  朱允文心中的外部力量,心腹之患就是朱雄英。

  只是,他萬萬沒有想到,他本來想登基之后,稍稍穩定一下內部,就要對朱雄英出手。卻沒有想到,有一個人讓他不得不先對付。

  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靖江王。

  ------

  此刻的何夕也對這一件事情,大為吃驚。

  靖江王在得知朱元璋駕崩之后,派人奪了澎湖列島,直撲福建。福建根本沒有反應過來,就被奪下廈門等好幾座島嶼。讓靖江王陳兵福建,大有一舉奪取福建勢頭。

  之所以如此。

  主要是福建地方根本沒有防備。

  本來吧,當年朱元璋派湯和出來整頓沿海衛所,防范倭亂。歷史上湯和建立的防御體系,維持了一百多年,最后才荒廢的。即便荒廢之后,湯和建立的衛所城池,也是重要的防御節點。

  但是因為何夕的出現,大不一樣了。

  那就是開海之后,明軍的海上勢力大增,根本不需要防范倭寇了,大海就是大明的城墻。如此一來,又何必修建很多防御性的城池,不如多建立燈塔。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