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一百七十二章勝利果實
  第一百七十二章勝利果實

  是的,大破南軍,將戰線向南推進,獲得更多的土地與人口,這固然是勝利果實。

  在戰爭的狀態之下,讓河北百姓與南軍結下了血海深仇。

  如果說,在此之前,河北百姓對于南北兩京之爭,更多是處于墻頭草的狀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誰來降誰?誰強大聽誰的。

  但是今年兩戰,算是打出真火了。

  特別是,傅友德以水代兵。固然是讓南軍免于覆滅。南軍保持戰斗力,甚至保留了種子。

  北軍勝于南軍最大的優勢,就是北軍的軍事改革。

  南軍一定會想如何改革,從這上面追上來的。

  如此一來,與北軍交手過的這一批軍官就非常重要了。甚至可以說是未來大軍的種子。

  將來做到什么地步,暫且不論,最少傅友德為未來保留了勝利的種子。

  但是,傅友德已經將河北民心得罪到底了。之前的屠殺,還可以掩飾一二,畢竟很多百姓就是這樣,板子不打到自己身上,是不知道疼的。

  而今傅友德以水代兵,影響的可不是一家兩家,一個村子兩個村子了。這樣的事情一出,南京不要想得到河北民心了。

  之前,晉王一出兵,真定立即有幾個縣城轉投過去。

  而今,這樣的事情基本上不會發生了。

  傅友德談不上后悔,只能說有得必有失。

  在戰場上縱橫披靡的人,更多重視自己的武力,而不在乎民心,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也是很正常的。

  不過,這些都不是何夕心中的勝利果實。

  比較要處理這些勝利果實,留在河北才更應該。

  何夕心中的勝利果實,其實是軍隊現代化。

  在大戰之前的改革,因為南軍大舉逼近,北京政權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何夕大刀闊斧,沒有人反對。但并不代表著,何夕這樣做,就沒有觸犯很多人的利益了。

  很簡單一句話,衛所是世襲制度的。

  衛所軍官是世襲的。

  雖然而今并沒有世襲幾代,但這才是整個大明軍隊的軍官團體最大的利益所在。

  即便,大部分勛貴們,也就是衛所最上層的這些人。都沒有到來北京。看似就沒有人阻擋何夕對軍隊的改革了。何夕也不敢輕易對這些人動手。因為很多人就在何夕的勢力之中,比如葉沈。他身上也是有世襲官職的。

  這些人其實才是大明王朝的最大的基本盤。

  因為他們與國家同在。

  就不談,前期衛所將領如何了。單單說明中后期,戚繼光,俞大猷,張居正,等等一批人都是軍戶子弟。即便是科舉之中,軍戶子弟所占的名額分量也相當不少的。

  他們對大明王朝的感情,也是非常深厚的。

  只有明軍,還是明軍,不管是北軍還是南軍,都不可能動搖這樣的這樣的團體。基本明中后期,衛所制度徹底腐敗了。但是,衛所軍官團體依然存在。那時候不過變成了毒瘤而已。

  就何夕本意,其實無意與這個團體為敵。

  無他,與勛貴不同。勛貴本身是少數的。大明就那幾個國公,幾十侯爵,加伯爵,有名有姓的爵位,最多百來家。

  相比天下是少數的。只能獲得足夠的權勢,壓制他們,將這些人家連根拔起,不是做到。朱元璋能做到的事情,何夕不覺得自己做不到。

  但是下面這些衛所世襲軍官就不一樣了。

  大明三百多個衛所,每一個衛所之中,都有這樣的人家,為數還不少。數千數萬家雖然相比大明百姓是數量少。但是問題是這些人遍布軍中上下,控制住了整個軍隊。

  他們的態度就是大明軍隊的態度。

  大明百姓是一個很廣泛,而且不可能有統一意見的集團。

  所以,大明百姓想法,對于何夕來說并不重要。甚至在分析具體情況的時候,引入大明百姓這個既沒有實體,也沒有強烈意見的概念,毫無意義。

  但是衛所世襲軍官就不一樣了。

  何夕不敢對他們下狠手。畢竟,如果他真這樣做了。很有可能,某年某月,軍隊整體倒戈了。何夕還不知道怎么回事。

  這不是殺人可以解決的問題。何夕殺了一個人,這個團體還在,就會有另外的人出現。

  既然何夕做不到用決然的辦法來解決問題。

  那么,只能妥協了。

  畢竟何夕本身,也沒有一定要將衛所軍官團體全部干掉,德意志帝國有容克貴族們,何夕要的是現代化,是工業發展。有進步就夠了。其他的不是不能容忍,不是不能妥協。

  即便朱元璋這么強橫,他對勛貴們毫不客氣,但是對下面的老兄弟,特別是世襲指揮使,世襲指揮同知,這一級別的將領,其實很好的。

  這也是為什么?

  朱元璋殺勛貴的時候,逼得那么狠。下面人也只能乖乖從命。

  朱元璋并沒有動這些人的想法。

  只是,有一點何夕不能容忍。他可以容忍某些人的特權。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但是卻不能容忍現在軍中體制,與世襲。且不說世襲必然帶來的軍隊戰斗力下降。

  單單說一點,衛所制度本身就有太大的問題。

  何夕自然要對衛所動刀子。

  面對衛所世襲軍官團體。

  何夕自然投鼠忌器,要選一個最合適的機會動手。

  而今就是最合適的機會。

  首先,這一場大戰,幾乎所有的軍隊都調動了。大部分軍隊都離開了他們原本的駐地。這給何夕動手創造了條件。

  其次,為了增兵,大規模擴軍,大量非衛所的軍官加入了軍隊,而這些人都是何夕的徒子徒孫。

  最后,這是一場大勝仗。

  雖然這一場大勝仗是葉沈打的。但是誰都看出來,真正決定這一場戰事勝負的并不是葉沈,而是何夕。何夕除卻沒有親自上陣打仗,其他能做的事情都已經做了。

  這一場大勝仗,讓何夕的威望大漲。

  當然了,整個北京政權人人都有好處。之前很多人都將北京政權當成了草臺班子,而今卻沒有人敢這樣想了。

  朱雄英也真有了幾分帝王之氣。

  不過,威望漲得最厲害的還是何夕。

  如果不是何夕拉著朱雄英親征,單單這一戰,朱雄英就要考慮功高震主了。

  在這個時候,何夕有能力最很多事情,決計不會有其他人阻攔的。

  朱雄英還是有些舍不得前線的風光,問道:“姑父,有什么事情非要回北京做不可?”

  何夕說道:“自然是封賞了。”

  “前線的戰事,收尾大概還需要一個月,打是打完了。真正關系到朝廷的大戰才剛剛開始。此戰如果封賞好了。自然將來人人奮勇,如果處置不妥當,將來的事情就不好辦了。”

  朱雄英聽了,心中一凜,暗道:“我怎么沒有想起這一點。”

  是的,有功者賞,有過者罰。幾乎不管是兵法,還是管理學的書籍都提這一點。可謂老生常談。但問題是,不管提多少次,在現實之中,一直有功未必賞,有過未必罰的情況。

  倒不是大家都不知道這上面的重要。而是關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不能不有所干預。

  對朱雄英來說,這甚至比前線打的這一場大戰還重要。

  不過,朱雄英聽何夕給他說這個。也就放心了一些。畢竟,如果何夕在這上面發力,趁著朱雄英不在意,就將封賞搞定了。將自己的人提拔起來。今后朱雄英損失就大了。

  而何夕提這個,最少證明,何夕對他并沒有別的心思。

  尊重他這個皇帝。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