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一百九十章好消息
  第一百九十章好消息

  海軍房,這是何夕的提議,很多人都覺得應該叫水師房的。

  不過,何夕建議,也沒有人說什么。

  同樣海軍房的事情,更多是造船,反正旅順造船廠就在海軍房下面。

  衛所房,衛所房直接負責下面的衛所。

  不過,與禁軍改革同時,很多衛所也在裁撤。裁撤最多的是河北內部的衛所,要么成為了禁軍,要么成為了府縣民壯。而原本的衛所土地也劃給了地方上。當然了土地本身也給了衛所士卒,也算是授田。

  只是在授田的時候,也進行了小農莊的改革。

  而這些衛所即便放為民之后,對參軍的意愿也是很高的。

  算是上好的兵源地。

  兵馬司房,這個名字,來自于于五城兵馬司,五城兵馬司就是京師的治安力量。雖然五城兵馬司很多事情,做得并不合格。但是在何夕看來,這是與警察體系最相似的體系。

  這個名字,也代表了何夕的野心。

  因為這個房管理各地民壯。

  而今這些民壯是各地守衛力量,但是都帶有臨時性的。何夕希望將來,不打仗了,這些民壯自然要退役很多人。但是也要留下來精干力量,建立各地兵馬司。或者說警察體系。

  加強各地政府的力量。

  征兵退役房,這個房的使命都寫在名字上了。何夕已經做了很多鋪墊,禁軍的兵源,不會僅僅從衛所軍之中選拔的,不過這些年,衛所軍選拔的數量比較多。

  今后就不好說了。

  更不要說,退役這一件事情了。

  退役安置,這是大明從來沒有過的事情,而且何夕對于未來大明士卒的退役年齡也是有想法的。何夕覺得三十歲是一個合適的年紀。

  畢竟,和平時期的大明,不需要保持太多的禁軍,百萬,或者一百二十萬到,一百八十萬之間。

  畢竟清末都想編練三十六鎮新軍。雖然而今一個軍編制大概在清末新軍兩倍以上,但是三十六軍,大概也就是一百五十萬人以上。

  大明這樣的國家,軍隊太少,也不成樣子。

  征兵與退役,不僅僅是軍隊問題,也是朝廷調配人力的的一種辦法。中國人安土重遷,移民這一件事情,是比較難辦的。而通過征兵,然后退役安置,就是一個很好的調配人力資源的辦法。

  而今這一件事情并不重要。但是在未來卻是重中之重。

  軍事技術房,更是何夕將未來科學技術研究的希望,寄托于在這個部門了。

  而今大明還沒有一個完整的科學研究體系。

  所有科學研究,都是何夕調配人力物力,審核批準支持的。

  這并不正規。

  何夕也不能保證自己一直在位,所以需要制度保證。

  而今軍方對先進武器的渴望,已經激發出來了。自然要想辦法維系。當然了,在戰爭時期,這個部分有一些務虛。畢竟而今戰事緊急,所有的資源都投入戰場之中了。

  不過,將來這個部門就不好說了。

  總之,因為前線大勝,何夕在推行改革上面,根本沒有什么阻力,即便有很多人反對。他們也都是敢怒而不敢言。或許,只有等何夕什么時候有一次大敗,或者何夕與朱雄英之間,徹底鬧掰之后,才敢出來反對何夕。

  這些人對于現在的何夕來說,可以忽略不計。

  就在南京方面為人事紛爭浪費時間的時候。

  何夕用這一段時間,他將北京的軍事改革推行開來,雖然說,從中樞到十二軍,甚至衛所民壯海軍附庸軍等武裝力量。想要推行改革,也是需要一段時間的。

  大概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才能徹底完全改革。

  既然這樣,北京內部整合要走在了南京之前,甚至一只腳已經邁入新時代了。

  不過,這也給北京朝廷帶來極大的問題。

  那就是財政問題。

  本來就不容樂觀的財政問題,更加嚴重,以至于迫在眉睫了。

  不過,在處理這個大問題之前,何夕迎來了各地帶來的幾個好消息。

  好消息之一。

  自然是靖江大捷。

  方乘風拿下靖江,在臺灣站穩腳跟了。也將日本到南洋的航道打通了。讓北京的貨物,可以源源不斷的進入南洋這個最大的市場。這對何夕來說,是幫了何夕大忙了。

  不僅僅是在軍事上,更是在經濟上。

  何夕不準備讓方乘風騷擾東南。

  原因很簡單,北京不是倭寇。

  北京要的是天下,而不是江南之財貨。

  如果僅僅要江南財貨,那么自然可以為所欲為了。但是北京要的是天下,雖然說江南士大夫集團,是何夕最大的政治對手。但問題是,江南不僅僅有江南士大夫集團。

  就好像河北地區,其實也有很多人原本是支持南京的。將南京當成正統。傅友德在河北嘎嘎亂殺,河北民心從上到下,立即投奔北京去了。

  江南也是一樣。

  江南是天下最繁華的地方,即便是遼東北京在何夕的經營之下,大有長進,但是說真的,還是比不上江南的底蘊,這種底蘊更多是人。

  即便何夕開了好些學校,培養了很多人才。但是依然比不上江南書香之地,這些讀書人不都是士大夫,蘇樣之所以名傳天下,其實就有很多落魄的讀書人,參與到生產之中。他們的文化底蘊,加上高超的技藝,從而造就了很多藝術精品。為后世收藏家所重。

  而這些人只要稍稍改變思想,就能從一個藝術家變成科學家。

  畢竟讀書人加上工匠技能,是可以等于藝術家,也可以等于科學家,就看向什么地方培養的。

  這種深厚的底蘊,決計不是前幾年還是文化荒漠的遼東與北京所能比的。

  如果能攻下江南一帶,何夕決計不吝嗇用兵的。但是而今方乘風在靖江已經是鞭長莫及了。想要攻下江南不可能,僅僅是騷擾,或者撈上一些錢財。

  那么自然是得不償失。

  不過,有一件事情,卻是可以做的。那就是大規模走私。

  在何夕看來,走私本身就是一種經濟侵略。

  畢竟,之前限制遼東與北京的工業品,不進入大明內陸,就是擔心引起連鎖反應,大規模民變等等。朱元璋都為這些事情頭疼。

  但是而今不一樣了。

  真要出事情,那是朱允炆的事情,與北京何干?甚至能與北京攻勢相互呼應了。

  實在是再好不過了。

  這對何夕來說,是一個好消息。

  另外一個消息,就難以說明是好是壞了。

  自然是徐達擔任大將軍,統領大軍北伐之事。

  這一件事情,讓何夕震動非常。

  人的命,樹的影,徐達非尋常人也。豈能不讓人震動,更不要說,全天下不知道多少人都是跟隨過徐達的。這影響力深入到大明天下,每一個角落。

  天下不做第二人想。

  甚至令朱雄英也震動非常了。

  何夕雖然有自信,新時代的火器戰法之前,徐達未必比葉沈更厲害,但是何夕這樣想,沒有用。他需要安撫的是大眾的信心。

  也包括朱雄英的信心。

  畢竟,徐達這個名字,也給朱雄英帶來相當大的震撼。

  甚至何夕內心深處,也有幾分忐忑。不過隨即,他將這種不安給壓了下來。

  畢竟,在何夕看來,自己戰法先進,火力充沛,將領素質高,士卒餉銀高,訓練到位。在裝備上更有很大的優勢。縱然徐達又怎么樣?

  大不大了轉攻為守,用火力優勢來對抗徐達。何夕就不相信了,徐達還能改變而今的火力對比不成?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