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三章解綸的想法
  第三章解綸的想法

  遼東會館之中。

  解綸沉默的靠在太師椅上,閉目沉思。

  下面很多人在爭論這一件事情。自然是朝廷設立議會這一件事情。

  而今在這里的人,一個個都是大亨,家中產業,或者說自己執掌的產業,相當龐大。

  在數年前,家產過百萬,就是大亨了。但是南北開戰之前,已經有數年碰到家產過千萬了。但是而今經過一年多的征戰,戰爭大量需求已經讓很多公司資產過千萬了。

  只是即便如此,每一個議員十萬元,這個名額,對有一些人來說,根本不算什么。但是對于一些人來說,卻肉疼了。

  這就要看,怎么看著十萬元了。

  這十萬元如果看成借款,本身也沒有什么。但是如果不看成借款,看成攤派,乃至與額外的賦稅,很多公司都未必能撐得住了。即便對于那些產業過千萬的公司,十萬元,也是一個大數目。

  而從市面上,一下子抽調幾千萬元的流動資金,也會有很大的影響。

  當然了,何夕在國債上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那了錢之后,定然會花出去的,這個問題也不用多想。甚至何夕在借貸之間,還會加印一些,也投放出去。

  只是借這些人的信譽做背書而已。

  解綸心中卻沒有在這上面,而是想別的事情。

  前幾日,他有性拜見了陛下。

  朱雄英要他不惜一切代價,成為議長。也就是成為所有購買國債最多的一個人。最少在一百萬元以上。

  這一件事情,讓解綸內心之中,既心動又為難。

  解綸這些年發展的很好,解家而今已經成為北京最大的幾個商家之一了。他剛剛開始經營的是建筑材料。但是時間一長,解綸就發現這個產業產能有限,雖然說北京大興土木都沒有聽過,磚瓦水泥等材料是很賺錢。但是賺錢是有限度的。

  解綸最后決定,投身紡織業。

  因為在紡織業上,他看見了無限的前景。

  而且解綸雖然是江西人,但是他卻是遼東商幫的核心人物。這也很正常,遼東當初才多少人了。遼東大部分人都是遷徙過去了。所以遼東商幫對于原籍是什么地方要求并不嚴格,只要是從遼東崛起的就行了。

  解綸就是從遼東崛起的。

  他更是模仿了營口紡織廠的經營,將自己手中老式蒸汽機與紡織機械結合起來,用機器代替人工來紡織。剛剛開始是紡織麻布,后來又進入到棉布領域,而今解綸私下里已經組織一個科研小組,是針對羊毛紡織進行攻關。

  不得不說,解綸到底是遼東出身,在這上面算是何夕的徒子徒孫。

  這一系列的改革,讓解綸迅速擴張,甚至吞下的營口紡織廠。成為北京的紡織大亨之一。當然之一,天下聰明人不是解綸一個。解綸在這上面賺大錢之后,立即有很多人也跟著賺錢。只是,總體上來說,其他紡織大亨規模有限。

  而限制他們的規模的不是別的。

  就是原材料的規模。

  因為北京的糧食危機。

  何夕不僅僅用糧票將糧食價格給定死了,同時也將土地用途給定死了,只能用來種糧食。

  而且,北京對布匹的需求,更是激增。原因也很簡單,一方面是產業工人的增多,之前是男耕女織,大家自給自足。不需要購買紡織品。但是而今北京城的工人增多,這些人只能購買衣服。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軍裝。

  擴軍備戰,對軍裝的需求也是無窮無盡的。畢竟數百萬軍隊都要換裝。即便是雜牌軍,民壯什么的。給一身軍服也不多吧。不要小看了這一身衣服,在后世任何人都看不在眼里,但是在這個時代,這衣服可是貴重的東西,有很多百姓過不下去了,就去當衣服,還真有人收。很多地方都有一些舊衣店,也就是人死了,或者不穿的舊衣服拿出來賣。

  也是能賣的出去的。

  這兩方的刺激之下,紡織產業才旺盛的發展起來。不說工人,單單說軍隊,對軍服的采購說有百萬兩級別。一點也不夸張。

  當財富多到一定程度,財富也就不是人的追求了。

  特別是解綸。

  說解綸不貪財那是假的。但是現在對解綸來說,十萬兩,與一百萬兩,有什么區別?不過是一個數字而已。甚至當錢只有十幾萬兩的事情,這錢全部是解綸的,但是而今解家的產業如此之大,但是解家的產業已經不全是他的了。

  他弟弟是大學士,有需要的時候,家中財產都可以支配,畢竟解綸也知道,沒有解縉,他也不打可能發展這么快。而且,他也通過了解縉與皇帝搭上線了。

  將來皇帝有什么需要?他也必須答應下來。

  就好像乾隆對揚州鹽商一樣。想要多少錢,下面就必須供奉多少錢?

  這樣的情況,解綸其實不喜歡的。

  但是不喜歡,又能如何?

  他在政治上沒有地位,這樣的局面會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直到自己被吃干抹凈。

  因為這樣的事情,在歷史上已經發生過無數次了。

  而今這個議會,讓他感受到一點點希望。他最看重的其實就一點,議會具有彈劾權,如果用好了,這就是一個都察院。別人或許不知道,但是解綸在官場上混過,一度還是何夕的下屬,很多事情可比眼前的人明白太多了。

  而議長這個位置,看上去也沒有什么用處。

  無非是,一個召集會議,整理議題,維持秩序的人選,打雜的。對于任何議員都沒有管理權。但是這種模式,解縉是熟悉,因為大明都察院就是這種模式,左都御史對于下面的言官,有行政上的管轄權,上下級。但是實際上,言官在業務上想要做什么,左都御史是管不了,擋不住的。

  但是能說左都御史沒有權力嗎?

  有些權力是寫在紙上的,有些權力是沒有寫在紙上的。寫在紙上的權力,看似保險,但是實際上對于有些人來說,給你了,你也不中用。對于沒有寫在紙上的權力,看似虛無縹緲。但是對于有些人來說,卻是手到擒來。

  百萬兩賣一個政治地位,百萬兩賣一個朝廷高官,而不耽擱自己賺錢,對解綸來說,這再好不過了。

  “解公,今日之事,還請解公為我們指一條明路。”下面的人齊齊說道。

  解綸睜開眼睛,眼神之中有一絲輕蔑,但是隨即收斂起來,笑道:“既然大家都讓我說,我就說說。不過一家之言,你們聽聽就好了。大家都覺得我產業賺錢,但是很多產業都是靠朝廷吃飯的。就不說征稅這一件事情,人家嚴一點,寬一點,我們這里最少有上千兩的出入,而且鐵路港口,稍稍動一動,前后就少不了打點。甚至,朝廷的單子,給誰不給誰?就能決定一家之生死。”

  解綸說到這里微微一頓,看著下面的人,說道:“我還沒有說銀行怎么樣的。”

  提到銀行,下面的人頓時嘆息一聲,不多說話了。

  銀行對商業影響太大了,在各種地方稍稍卡你一下,就讓很多人受不了。而且他們嘆息也是感受到了銀行不方便,畢竟銀行是一個衙門。各種工作流程,衙門作風,讓這些商人能舒服了才怪。

  每日去銀行,都是求爺爺告奶奶的。甚至各家會館的出現,大家內部拆借,欠下人情,也不愿意去銀行。畢竟銀行的門有些難進。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