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一十八章新設銀行的條件
  第一十八章新設銀行的條件

  至于俄羅斯與美國。

  蘇聯自己民族政策一團糟糕。而且,何夕看來社會主義在很長一段時間是不合適的。他在大明這一段時間,算是了解了什么叫做歷史的局限性。

  不管資本主義如何剝削,只要能提高底層百姓收入水平,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人會在什么公平不公平的。

  只要在這種高增長中斷。才會出問題。

  所以,每逢經濟危機,才有共產主義浪潮。

  何夕也無法改變這一點。

  而現在何夕只要在整個大明境內確定工業革命并進行社會體制改革。那么,未來大明將會迎來相當長一段擴張期,也是大明的維多利亞時代。

  衰弱之前,沒有會想革命的。

  而美國,美國的疆域不小,但是內部治理簡直是一團糟糕。

  建立一個資本主義帝國掌控大明疆域,并且未來要管理龐大的海外藩國與殖民地總督府。何夕對其中政治架構,權力制衡,利益分配等等方面,也是很頭大的。

  甚至有一種不知道該怎么下手的感覺。

  這對何夕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在未來的歷史之中也只有很少的借鑒。

  不過,有一點卻是肯定的。那就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中國是需要皇帝的。倒不是皇帝有什么作用。而是一種思維慣性,對于相當多普通百姓來說,他們無法想象一個不存在皇帝的朝廷。

  即便為了安民心,統一思想,也是需要一個皇帝的。

  但是皇帝有多少權力,皇帝需要做多少事情,這種內部的權力分配與制衡,何夕也拿捏不準。

  只能讓朱雄英自己去想了。

  朱雄英聽了何夕的話,心中苦笑,并沒有問,如果自己解不開這道難題該怎么辦?

  -------

  即便是何夕掀起了變法的浪潮,當這一場浪潮真正到來的時候,何夕也不能百分之百的掌控一切。

  何夕與楊士奇商議之后。對銀行進行了改革。

  首先確定了,大明銀行變成貨幣發行機構,并負責金銀兌換。確定利率。并不再直接負責商業經營。而原本大明銀行的業務,單獨拎出來建立戶部銀行。

  負責所有賦稅款項調撥,各級俸祿的發放等等。

  除此之外,還建立了交通銀行,與海關銀行。

  交通銀行自然是將驛站,鐵路等產業合并進去了。利用這些站點優勢,還有鐵路盈余作為銀行的本金。而很多大國企與鐵路關系緊密,他們的資金大多都在交通銀行之中。

  海關銀行自然是以海關稅作為即便支出,主要經營海關貿易出入。

  與朱雄英商議過后,朱雄英也要了一個銀行名頭,也就是皇家銀行作為皇帝的私人財產。每年一百萬兩的皇室費用直接打進入皇家銀行之中。

  這也是朱雄英想了很久的對策。

  既然打不過,就加入。

  不過未來演變成什么樣子,但是有一件事情是確定的。那就是過去一定是過去了。朱雄英決定效仿何夕,建立一個龐大的財團,也就是皇室財團。

  從而在經濟層面對大明進行管理。

  如果皇室財團,能做到三星在韓國的地位,那么大明皇室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

  所以皇家銀行這才是第一步。

  在確定總行與四大行之后。放出了六個銀行名額。

  這六個銀行名額都必須買賣拍賣,最少要繳納兩百萬兩金銀儲備金。

  這一點尤其重要。

  一直以來,何夕都在囤積貴重金屬。作為發行紙幣的根本,這么多年積攢,大概有五千多萬兩銀子,六百多萬兩金子。合計大概一億多萬兩。

  這里面相當一部分都是從日本搞來的。也有很多從西域南洋搞過來的。

  因為何夕的大規模兌換。

  民間的銀幣,金銀越來越少。大多都是紙幣了。

  但是即便如此,何夕依然懷疑大明民間有大量的金銀。

  其實,明初的金銀很少的。主要原本就是在元代的時候,元代貴族將大量的金銀購買西域的奇珍異寶。大量金銀外流,以至于洪武初年,印紙鈔也是不得已的。金元印紙鈔,沒有多少銅錢。

  更沒有多少銀子。

  而明間總是需要交易媒介的。

  這才有了寶鈔。

  但是何夕來到大明之后,大規模海上貿易,龐大的貿易順差。讓南洋,日本,西域等地方根本沒有足夠的貨物與大明交易,而他們又需要大明的貨物。于是大規模的貴重金屬就流入大明了。

  這才有了這么多貴重金屬。

  何夕更是按照這個數目貴重金屬發行了三倍近四倍的貨幣。也就是貨幣總發行量,已經是在四億元以上了。

  再加上銀行的杠桿效用,這才是何夕有信心從金融市場上搞到好一兩億軍費的根本。

  不用說別的。六個銀行,每一個銀行繳納二百萬兩白銀的金銀,何夕反手就能印出六百萬兩的紙鈔,甚至更多。只要能維持金銀與貨幣價格不崩,就毫無問題。

  而且這些金銀一進總行的銀庫,幾乎不要想出來了。

  出來的只是紙幣而已。

  單單這一項,朝廷就能獲利一千多萬元。

  足夠一年的軍費了。

  除此之外,還有確定分攤國債份額。他們必須承銷國債。誰承銷的國債最多。誰就在六個名額之中。

  但是即便如此,所有人咬著牙對六個銀行名額發起的沖擊。

  不過,這些人也都不是傻子,知道彼此爭奪只能便宜了別人,而且大家也都確定了。即便每一個銀行也不是一家可以支撐起來。大家必須聯合起來。

  于是,所有人都很有默契的。將分銷國債數量放在一千萬元。無他,何夕想要一億國債的想法,大家都知道。自然要給何夕面子。

  之前四千萬國債,而今六個銀行六千萬。就由一億元了。

  首先確定了遼東銀行,這是遼東派的核心。解綸主持的,有遼東派的商人支持,簡直是毫無問題。

  其次,就是朱雀銀行。

  這些人其實就是各級勛貴的聯合。雖然這些勛貴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與矛盾,但是在賺錢這一件事情上,大家是沒有矛盾的。大明尚紅,南京在南,正合朱雀。他們就用了朱雀之名,暗示他們的身份。

  然后就是南洋銀行。

  這也是航向打通的原因。是南洋陸家為首與一些藩王一起合作的銀行。這些人出手最為大方,其實北京對南洋是鞭長莫及的。但是南洋與北京的經濟聯系是難以斬斷的。

  在南洋與北京聯絡不暢的情況下,大量大明貨物退出了南洋市場。從而讓南洋大明軍隊對地方統治變得非常困難,甚至楚王還打了一個大敗仗。差點讓爪哇東王兵臨城下。

  好在航道打通了。有了源源不斷的貨物到了南洋,更多是各種精良武器。從而讓楚王的腰桿子硬了。其實這些地方搞銀行,不需要北京批準的。但是他們還是想要在北京有一張入場券。

  畢竟事實證明,南洋并非不能離開大明單純存在。只是會很困難。一個不好就淪落安西四鎮的后塵。特別是大明對南洋的經營才十幾年。可以說,南洋各地是最希望大明內戰趕快結束的。

  而他們其實不想站隊,奈何,南京與北京一打起來,太平鐵廠的產能完全被占用,之前南洋都是從太平鐵廠購買武器的。

  但是南洋天氣潮濕,任何武器只要是鐵的,銹蝕的非常快,也就是說武器消耗大。太平鐵廠不能保證南洋武器供應。南洋這些人能怎么辦?

  只能拼命想辦法從北京這邊走私過來。同時,他們也確定一件事情,單單從武器產能上來說。見微知著。北京勝利的可能性極大。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