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七十一章棉花戰爭
  第七十一章棉花戰爭

  朱雄英說道:“不知道姑父準備從何處著手?”

  何夕說道:“黃子澄那邊的消息,丁顯準備邀請南京那些勛貴回去辦廠。但是他們能辦什么廠子啊?我思來想去,只有棉紡。”

  朱雄英一愣,說道:“為什么?”

  何夕說道:“因為這些人是要賺錢的。辦工廠想要賺錢。最好辦成本比較少的輕工業,體量太小的,這些人又不愿意做,最賺錢的事情,無非是棉紡了。”

  如果這個時代有風口的。

  那一定是棉花紡織。

  無他,重工業是有限制的。

  這么多鋼鐵,讓人吃嗎?甚至何夕覺得,遼東與遵化鋼鐵廠已經有一些生產過剩了。如果不是有海外市場,西域市場,還有戰場消耗多余的產品。而今說不清楚是什么樣子的。

  棉花作為世界經濟史上第一個大宗商品,是有原因的。為什么工業革命最開始是紡織業?而不是其他產業,無他,衣食住行,是人最重要的。其中也只有衣服是最方便的商品。

  吃的各地胃口不同,而且容易壞。住的不能流通。總不能將房子裝船運到世界各地吧。最后也就是衣服,有龐大是市場,是人就要穿衣吧。遇見東南亞這些不會穿衣服的部落,也可以教化一下他們穿衣服。

  正因為這樣的旺盛的需求在。

  紡織機漸漸成為最賺錢的產業,以至于棉花不足,甚至從印度運輸棉花過來。

  誰都想參與。但是在北京這里并不是好參與的。最重要的是原材料。

  在南京只要能搞定原材料,即便從原材料運輸到北京來,就能賺大錢,更不要說,自己在南京建設廠房紡織了。更是一個賺錢的買賣。

  朱雄英還是有些不明白,說道:“這棉紡有什么問題?”

  何夕說道:“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在江南做這個。這個問題,我很早就想過,說實話,而今棉花最多的地方,應該就是江南。江南本身布業就很興旺,家家戶戶都織布。”

  朱雄英這才抓住了要點。說道:“家家戶戶都織布。”

  何夕說道:“對,家家戶戶都織布。說實話,我都有些佩服丁顯。我當初動過這個念頭,最后不了了之了。就是擔心,點火容易,引發的事情,就不好辦了。而今丁顯就敢做,將來,我都不知道該怎么收場了?”

  朱雄英說道:“姑父準備怎么辦?”

  何夕本意,他是不準備參與這一件事情的。畢竟,何夕本身就是要借這一場大戰,進行社會革命的。而整個大明封建手工藝最發達的地方,就是江南,歷史上即便到清末民國,土布還在一些地方頑強生產。可見他們的頑強。

  就社會改革這一件事情來說,丁顯是與何夕在一個戰壕之中的。就何夕本意,他其實很想看看丁顯能做到什么地步,將來也好順著丁顯做的事情繼續去做。

  他并不像插手。

  但是朱雄英明顯不一樣。

  對朱雄英來說,從來是奪位第一,其他的都是其次。從何夕口中聽到的大好機會,怎么可能不插上一手。從內部摧毀南京,他可是知道姚廣孝而今就在南京了。

  何夕說道:“我準備做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大力支持這些勛貴在南京辦工廠,想辦法引導他們去做紡織業,第二件事情,就是籌劃打山東。”

  朱雄英一愣,他簡直不明白何夕的思路。這分明是在紡織的事情,怎么又說道打仗上了。

  朱雄英說道:“姑父的意思是?”

  何夕說道:“整個北方棉花最多的就是山東。我需要山東棉花不能入江南。”

  朱雄英恍然大悟,說道:“這是一場棉花戰爭。”

  何夕說道:“也可以這樣說吧。”

  的確,這一戰的重要性不在于打下山東,而是奪取山東的棉花,或者叫山東不產棉花也是可以的。從而打擊江南紡織業。而當外來的原材料不能滿足生產的時候,這些人自然將心思放在本地的棉花的。

  這樣一來,這些人就會江南本地紡織戶爭奪原材料。

  棉花是紡織業的根基所在。男耕女織,也是小農經濟不可或缺的一環。

  最后鬧出民變,何夕都一點不出奇。

  何夕這個想法,不僅僅是因為朱雄英的需要。

  甚至不僅僅是因為棉花的原因。

  何夕從來沒有將丁顯辦的廠子放在心上,甚至隱隱約約也有了一些更惡毒的想法,比如等幾年之后,丁顯經營好之后,北軍兵臨城下,將這些廠子都拿下,也算是為朝廷狠狠回一口血了。

  但是奈何,朱雄英有些沉不住氣了。

  另外一方面,何夕也不得不承認,是因為懷慶戰役的問題。

  沁陽之戰的結果,何夕也必須承認一點。傅友德這個大明名將,并不是吃素的。

  縱然何夕的情報機構告訴他,南軍完成整編的軍隊,不超過十萬,甚至這個數字很難更多,這里面有很多問題限制,比如后方軍械生產的限制,軍費的限制。乃至于傅友德權力的限制等等。

  也就是說,即便南軍全部新式軍隊擺在懷慶,也不過抵北軍兩個軍而已。

  不算什么。

  但是傅友德從無到有,從被打得很狼狽,到而今組建新軍,即便是摸著北軍過河,這種速度也是很恐怖的。簡直是瞪一眼就懷孕的地步了。

  傅友德非常人也。這些限制真能限制得了傅友德嗎?

  何夕不知道。

  雖然何夕對朱雄英說,戰略優勢的喪失是必然。但是何夕更想借著而今的戰略優勢,能做一些事情就做一件事情,當陜西戰略拖延的時候,何夕就已經琢磨山東之戰了。

  無他,山東雖然也在黃河下游,但是山東黃河的河道是大青河的河道,地勢是比較低的。也就是下游決堤,更有可能沖開幾里,沿著河道兩側滾滾而東,而不是黃河河南段,一沖開,就是沖決數百里千里,浩浩蕩蕩另開一河的架勢。

  而且何夕也琢磨著能不能繞開黃河。

  黃河防線,即便不提黃河本身的危險,單單說黃河沿岸的城堡,傅友德與盛庸就下了大功夫了,如果真要打,不撞個頭破血流是不可能的。

  其實發動懷慶戰役,截斷山西。本質上也是避開黃河泛濫的河段。不過,避開黃河不僅僅有一種辦法。還有一種辦法,那就是直接渡海攻登萊。

  其他地方也就罷了。

  登萊這一帶,遼東水師與天津水師都很熟悉。

  無他,大部分海船都是沿著海岸線走的。與兩地交接最多的就是登萊水港了。

  很多人都去過登萊。

  從水路上,也是很順暢的。登萊水師,也就是山東水師,大家交手這么長時間了。更是知根知底。而今拿下登萊之后,可以直接從遼東運輸后勤物資。不用走運河,甚至會更方便。

  以登萊為核心,繞過黃河,沿著沿海南下,直接打到兩淮地區,也是一個好辦法。

  之前怎么所以不打這個注意。

  一方面是之前南軍的主力,就在濟南,與登萊太近了。很容易支援。另外一方面,就是北軍的水師有事情要做,而且數量有限。

  而今兩件事情都有了變化。

  第一,因為懷慶戰役,南軍主力西調了。

  南軍精銳都在懷慶,如此一來懷慶戰役很有可能長期化。到時候大家都撤不出來,南軍其他軍隊守城還行,做其他的事情,何夕是不放在眼里的。而北軍六十萬大軍,訓練程度都差不多。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