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七十七章南京中央銀行
  第七十七章南京中央銀行

  對于南京朝廷來說,財政危機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這也是北京與南京的不一樣。

  北京的財政體系,已經是介于古代與現代之間了。才能搞什么國債之類的手段。

  對赤字的容忍度是很高的。但是南京這邊不一樣了。南京府庫里沒有錢,那就是真沒有錢了,連發鈔都不行,因為紙幣的正套技術在北京。這一套技術說多高超自然不是。但也有可觀之處。否則,紙鈔很容易被效仿。

  南京這邊的技術底蘊,完全復制是有困難的。但是弄一套相似的,并不能困難。

  畢竟,南京這邊因為報紙印刷的原因,在印刷技術上,也是有一些發展的。不過,比不上北京也是正常情況。

  南京而今還有結余,但是支撐不了多長時間了。特別是陜西額外調度,更是又很多錢,如流水一般花了出去。

  一旦府庫沒有錢了,下面就要欠餉。

  縱然朱允炆不懂打仗,但是也知道,皇帝不差餓兵。

  這個問題,簡直是迫在眉睫。

  換鈔發新鈔,一刻也不能等了。

  丁顯說道:“請陛下放心,我已經抽調各地人手,組建中央銀行,直接歸內閣管轄。而且已經接管銀行在各地的支行,本月底,就開始發行鈔換舊鈔了。”

  朱允炆說道:“那就好。”

  丁顯顯然對銀行體系,不夠了解。

  他也只能從原本的銀行體系之中挖掘人才。畢竟這也是專業人才。奈何,真正專業人才都是在北京。為了發鈔這一件事情,何夕北京專門成為了一個經濟統計調查機構,就是負責對金融數據進行調查研究,確定發行量。

  雖然說,這些機構還很稚嫩。

  但是何夕覺得將來一定有遠大前程。

  現在因為工業發展,對貨幣需求特別大,所以何夕幾乎怎么印錢,出現經濟問題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總不能一直這樣盲人騎瞎馬,一路狂奔吧。

  而且何夕對經濟學說,也很不能理解。他在上學的時候就不大能理解,只覺得這些經濟學家似乎真不是科學家。反正只能建立一個培養經濟學家的機構。將來的時候,將來再說,要相信后人的智慧。

  但是何夕內心之中對經濟是有概念的。貨幣發行總量,與經濟總量,生產總值這些概念還是有的。但是丁顯顯然沒有這樣的想法,他僅僅是對北京拙劣的模仿。

  并不知道,這一件事情后面,潛伏著多大的殺招。

  而對于魏國公府,曹國公府等勛貴們來說,發財的機會來到了。

  一場金融戰場,就要發動了。

  不過這一場戰爭,還需要時間。畢竟銀行換鈔,也是給一定的時間限制的。總不可能一開始這一場戰爭,就掀起高潮。但是另外一場戰爭,已經開始了。

  不是別的。就是登萊之戰。

  ------

  朱雄英與何夕的意志就是北京朝廷的意志。

  兩人一致同意的事情,自然沒有敢阻礙。

  而且對登萊發動進攻,也是很容易的。原因很簡單,這更多動用水師,而不是動用陸軍。

  且不說遼東水師本來就是勁旅。單單說,北軍在海上的水師優勢其實并沒有發揮出來。最少,南京方面即便是傅友德,也沒有多在乎這方面的事情。

  倒不是說,傅友德對水師沒有認識。

  傅友德其實很認可水師的運輸能力,后勤能力。但是對于水師上岸作戰,他其實并不是太在乎的。因為他很清楚,水師靠岸是需要港口的。總體上來說,北方缺乏好港口。山東半島還好。江蘇海岸線就不用說,說不能停船是假的。但是的確停不了大船,與東南沿海島嶼眾多的情況,是完全不一樣的。

  而山東沿海有衛所軍,凡是讓大軍登陸的地方,都有城池。小股滲透都不大容易,大軍想要登陸,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畢竟,在后世諾曼底登陸就費了多大的事情。

  所以,而今北軍在山東登陸會遇見的各種困難,傅友德是有預見的。正因為如此,他才不覺得登萊會有什么問題。退而言之,即便北軍在山東登陸了。山東守軍進攻或許不行。但是守城還是可以的。拖延到他撤回去。決計不會出什么事情的。

  只是戰事的變化,不僅僅在陸軍之中,還在水師之中。甚至可以說在水師之中的變化更大。只是大明是大陸國家,水師的變化不足以決戰場的勝負,政權的更迭。看上去并沒有那么重要而已。

  唐言看著自己座船,即便是看上幾次,依然覺得非常滿意,比他的老婆讓人滿意。

  唐言原來不叫唐言,他叫唐大。是山東饑民,逃荒到了遼東,先在鹽場工作,后來因為鹽場人多了,分到了魚船上,最后因為表現優良,進入旅順航海學院,本來是一個教習。教的就是操舟。只是后來自學了很多科目,而近十年之后,他已經成為遼東水師炮艦艦長。等同于陸軍的千戶。

  先后改了了,兩次名,先名鹽。后來覺得這個名字不好聽,就叫言了。

  這讓一個饑民出身的漢子,午夜夢回,還是有些茫然。

  他的妹妹,也嫁給了自己的同學。

  也是底層出身。但是旅順航海的學院的學生。

  這不僅僅是他們兩個人,而是整個旅順航海學院的情況。

  也就是水師之中,一個看上勢力很小,但在發展壯大的派系,學院派。

  這也很簡單,剛剛在遼東建立的三大學院,營口學院是發展最好的。大多在北京當官了。理工學院很多都是在遼東遵化鐵廠,或者說在朝廷之中當技術官僚,還有相當一部分在軍中。

  而航海學院是最尷尬的。

  雖然說開海了,大海對大明很重要。但是大部分普通人也看不上航海的人,即便是看得上,也不會自己操船,這并不是一個很好的行當。甚至不客氣的說,即便放到后世海員也不是一個很好的行當。

  所以,航海學院出來的學生就業,是三個學院之中最差的。也就造船廠,與水師之中。或者就是個商人當商船長。但是這對這些讀書出來的學生們,卻是很不愿意的。

  雖然也給錢,但是給朝廷當官,給商人辦事,這能一樣嗎?

  所以,大家拼命向遼東水師里擠。

  但是不要忘記了。水師是姓方的。

  這并不是方乘風將所有水師都當做一言堂了。不容得別人說一句話。只是按照軍中的勢力范圍來劃分,方家子弟在水師之中有優先權。

  何夕倒不是不支持這些學生。這一件事情,根本到不了何夕哪里。自然有很多人支持這些學生,否則的話,這些學生們怎么可能十幾年都爬到了水師之中的中堅,也就是艦長。

  關鍵是,這些學生行不行啊?

  航海是很吃經驗的。

  而且航海學院的教學,一開始教材也是很單薄。甚至可以說沒有,是經過這么多年學生教學反饋,甚至學長們在船上自己摸索實踐,才算是一點點積累出來教材。

  將他們提拔上來很容易的。但是提拔上來的人能不能打勝仗,就是不好說了。

  如果不能打勝仗,那不是幫他們,而是害他們。

  方乘風即便是何夕的人,他也不敢為難這些何夕的嫡系。甚至方家后輩也有不少在航海學院之中。

  雙方的矛盾并沒有那么大,畢竟水師一直在擴張之中。

  而今日一戰,就是沿著這些學生們在這幾年的歷練之中,能不能獨當一面了。

  唐言僅僅是其中一個而已。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