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一百五十三章宋晟新功
  第一百五十三章宋晟的方向

  戰事從陽春三月開始,經過一個多月的奮戰,臨近北方農忙時節,依舊不見休止。

  而且戰火越燒越旺。

  宋晟為了自己在北京站穩腳跟,帶著本部人馬,向東渡過黃河。進攻河東地區。

  這個局面,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這也是宋晟的自覺。

  宋晟倒戈之后,很迫切的想要在北京朝廷建立功勛,想將自己降將的身份洗白,從而成為功臣。獲得北京方面的信任。當然了,宋晟也很明白。

  他雖然倒戈了。一下子將關中拿下一半。但是他畢竟是新降之人。在信任上也是有問題的。

  雖然說,宋晟不大可能用苦肉計詐降,畢竟用半個關中做誘餌,這樣大的手筆,不是南京方面能做出來的事情。但是依然有很多不確定的比如宋晟就敢肯定,宋晟麾下所有人都對于他投降這一件事情,沒有其他想法?

  這個很不好說。

  看起來,南京局面很不好。但是人心是很難說的。如果宋晟麾下有一些南京的忠良死節之臣,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在關鍵的時候忽然跳出來,宋晟就不好辦了。

  他而今還在考察期之中。

  至于對宋晟所部進行整編,更不可能了。

  對梅殷所部進行整編,那是在打下蘭州河湟之地后,有一個緩沖的時間段。而今關中之戰,將要,不,已經打響了,只是而今還在外圍作戰,還沒有真正的對要害之地進攻。

  這種情況下,整編再出什么問題來?更是麻煩事情。

  這不是宋晟想要看見的。也不是瞿能想要看見的。

  這個問題怎么解決?

  那就是讓宋晟去次要戰場上,不能在主要戰場上。主要戰場上一旦出事,很有可能前功盡棄,是容不得一點差錯的。而次要戰場上就不一樣了。勝利了固然是皆大歡喜。如果失敗了。只要不是太慘,等一段時間再贏回來就行了。

  也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甚至還能牽制對方的兵力。

  這里面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宋晟所部與瞿能各軍訓練,溝通,乃至體系完全不一樣了。也沒配合作戰過,將宋晟放在主戰場上與瞿能所部配合,這不是一個好選擇。

  所以,綜合種種原因,宋晟放出去,獨領一軍,才是最好的選擇。

  也是宋晟自己的想法,畢竟獨自領兵,有更大的權力,可以自己做主,可以立功。

  但是放在那一個方向就不好說了。

  宋晟核心部眾大概有五萬之眾。宋晟裹挾投降的人馬大概有十萬有余。還有俘獲的一些俘虜民夫等等。其中一部分被調配給了梅殷,無他,這些軍隊都是從四川調過來的,原本是四川都司的人馬。

  前文也說過,關中兵力匱乏的時候,是由四川都司的人馬補充的。

  這些人跟隨梅殷進攻四川,是最合適不過了。

  宋晟也想過去四川,但是想來想去,最后還是否定了。他去了四川只能梅殷的副手的。甚至還當不成梅殷的副手,原因很簡單,梅殷畢竟是降將,北京朝廷雖然不擔心梅殷的忠誠問題的,但一些即便原則還是要講的。

  梅殷雖然帶著西寧衛一些人倒戈,但是梅殷麾下的核心,必須是何夕調過來萬余精銳組建的十三軍。這一點是不允許弄錯的。梅殷也是明白的。

  他的麾下的將領如果不能學習新式戰法,融入十三軍之中,只能排再其次。

  這樣一來梅殷作為總攬西南全局的存在,他第一軍事助手,必須是出自北京。宋晟過去了,也只能屈居其下。

  于是,宋晟就看上了河東地區了。也就是平陽府。

  山西從來不是北京的主攻方向。

  無他山西險阻太多了。之前耿炳文在的時候,山西也真是一個鐵疙瘩,難以攻下來。

  但是最重要的是,北京的胃口夠大,拿下一個山西,并沒有什么意思,攻克太原,山西其他的地方,也是可以依靠地勢阻礙的北軍進攻的。當年南北朝大名鼎鼎的玉璧之戰,就是在山西打的。

  很容易陷入苦戰之中,而現在的選擇,關中受到威脅之后,山西局面幾乎到了瓜熟蒂落的時候了。一旦南軍難以支撐,山西軍能支持多久?

  雖然打下平陽府也可以讓兩軍會師。但是實際上,并沒有什么實際的作用。

  因為平陽府與懷慶府之間大山重重,倒是有一條路,叫做軹關道。也是一條古道,是能行進大軍的。古來很多戰事,都在這一條古道上進行。但是那又如何?

  一來,山地后勤運輸太困難了。

  這一條路打通并不能緩解雙方的后勤壓力。

  二來雙方各自有各自的目標,雖然而今一場大戰,圍繞著洛陽展開的。但實際上,分割成好幾個戰場。他們之間消息傳遞雖然有一些問題,但是還是可以的。人員物資傳遞,也不是那么需要的。

  再加上軹關道的承受能力,這里并不是那么重要的。

  當然了,能打通更好。但并不是最優先級的。

  而宋晟選擇這里,一方面是捏軟柿子,宋晟對山西軍知根知底。自信山西軍比他手中的實力強不了多。另外一方面他看到了如此形勢下山西的搖搖欲墜。

  只需打上幾個勝仗,就有可能全取山西。

  這攻下一省的功勞,國公不敢指望,但是一個侯爵,未必不行。

  宋晟思量很久才有了而今的決斷。

  他既然下了決定,就十分賣力。

  一渡過黃河,就對山西猛攻。趙庸也不是吃素的。只是趙庸手中能動用的機動兵力少之又少,畢竟山西需要布防的地方太多了。以至于他手中能與宋晟對陣的兵馬,并不比宋晟多。

  再加上宋晟有一個優勢。

  不是別的優勢,那就是戰馬。

  山西軍這么多年都是守關。本來配備的戰馬就不多。再西北淪陷之后,幾乎沒有了。而宋晟倒戈到北京之后,雖然還沒有開始整編,就迎來了換裝。

  大量新武器都裝備到了宋晟所部手中。

  各種火器就不用說了。大多都是庫存貨。

  倒不是說,不重視宋晟所部。

  而是北京方面對火器進行過幾次更新換代之后,剩下很多火器已經不合戰陣了。因為這一段時間,北京軍事方面的大改革沒有,很多小改革一直在潛移默化的進行。更不要說,宋晟所部雖然大量的裝備了火器,但是本質上,比北軍低一個版本。真將北軍的現役武器,交給這些人,他們還未必適用。

  畢竟武器是與戰術息息相關的。

  就好像虎蹲炮。這東西在很長一段時間,很實用。一度前線每一個排都轉變幾門。作為步兵的支援火力。但是慢慢的就不那么適用了。因為營一級別的火力上來了。

  虎蹲炮有重量重,射程短等等缺點。甚至很多人覺得,拿著東西,不如多踹幾個手榴彈。這也是因為戰線越來越散了。不管是,北軍與南軍,在戰爭之中都發現一件事情。

  在冷兵器時代講勇往直前,是有用的。一身好的甲胄,在面對箭矢的時候,是能做到即便被射成了馬蜂窩,還能頑強作戰的。但是火器時代,不管多勇敢的人,在火器面前都會被撕扯粉碎,任你是關羽張飛,萬夫不當之勇。也是沒有任何辦法的。

  只能學會躲避,火器裝備越多,陣營就越松散。而火器準頭不行,松散了,火器的殺傷力不夠怎么辦?

  涼拌,命是知道。勝利是朝廷的。準頭不夠,多打幾發,多轟幾次就行了。

  這就是何夕面對軍費開支超高的原因之一。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