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一百八十三章先軍經濟的終結
  第一百八十三章先軍經濟的終結

  趙高指鹿為馬,本質上是看誰是自己的人。誰是外人。從而做到打擊異己的目的。

  同樣的事情,何夕打擊孔家,也是要看看朝野之中,誰是支持他的。誰是反對新法的。

  畢竟,孔家的德行,并不是今天才有的。也不是今天才被人知道的。

  這種情況早就有了。為什么這么多文臣士大夫就好像眼瞎啊。

  無非是,打擊孔家,就牽連到儒學,為尊者諱。孔家在儒家之中,屬于八議之中,孔家的事情捅出來,不好處理不說,還會影響很多人對儒家的看法。

  何必提啊?

  當做不知道,不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了嗎?

  何夕這一次也是這樣的。雖然說丁顯在南京做了很多,何夕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但是儒家對大明的影響力,就不存在了嗎?

  自然不是,思想是殺不死的。

  當無數人讀四書五經,一步步走上仕途。儒家的根還,就不可能完全終結。

  不要說南京那邊了,就是何夕管理下的北京朝廷,里面未必沒有反對何夕這些做法的人。不過何夕勢大,他們不敢冒頭而已。

  何夕拿孔家開刀,就是要讓天下人看的。

  在這一件事情上,誰贊同誰反對?

  從而調整自己的行政方式與手段。該打擊打擊,該收拾就收拾。

  而朱雄英為什么要用自己私印,其實,朱雄英才是儒家最隱形的支持者,無他儒學尊君啊。何夕的學說之中,可沒有教人做皇帝的狗腿子。但是儒學之中卻是很矛盾的。一方面講士大夫的節操,一方面也將忠君的品質。

  卻沒有講如果兩者沖突了怎么辦?

  宋儒說左右君上才是大忠。

  也就是皇帝不聽話,要讓皇帝聽話,才是最大的忠誠。

  看著說的。

  他自己都不相信。

  但是不管怎么說,朱雄英想要有實權,最后的辦法,其實將儒學給抬起來。他立即就有一大批支持者,能與何夕斗上一斗。

  但是一來,朱英雄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變法是何夕的底線。如果動了何夕的底線,何夕是不介意換一個皇帝的。他與何夕兩人之間,都是比較忌憚的。

  雙方磨合了這么長時間,大概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了。

  朱雄英可以做很多事情,何夕都不反對甚至支持。包括朱雄英有一定的權力,但是絕對不能阻撓變法。

  何夕也是,何夕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絕對不可以影響君權,插手宮中,左右皇位。

  這兩點都不觸犯,其他的事情都是好商量的。

  朱雄英這樣做,其實也算是給何夕背書,同樣也是站隊。

  當然了,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這些人在之前站隊朱允炆,朱雄英可沒有忘記啊。如果不對犯錯的人進行懲罰,如何彰顯出區別。

  所以,朱雄英本意,也是想對孔家進行一些處罰,但是沒有想像何夕一樣,如此誅心而已。

  ------

  就這樣,這一封對聯很快傳到了孔家。

  孔家是萬萬沒有想到會出現這樣的事情。據說當時的孔家家主孔訥,閉門數日,忽然寫了一封請罪書。然后自殺謝罪。

  這也是孔家沒有辦法的事情。

  孔家是決計不能失去祖上的名頭的。朝廷不再接收孔家的賀表,那代表孔家作為儒學吉祥物的使命終結了。一旦孔家沒有了衍圣公的特權。

  那么孔家還會剩下什么?

  或許一兩代還沒有什么,但是數代之后,孔家也會與尋常家族一樣,煙消云散。根本不可能再傳承數十代家譜不亂。

  孔家的家主孔訥必須挽回這個局面。

  怎么挽回?將罪過攬在自己身上,是他有罪,不是孔家有罪,而且想辦法引起士大夫的同情。

  于是,孔訥做了很多事情之后,終于選擇了這種決然的手段。

  自殺。

  既是向朝廷謝罪,也是想朝廷示威。

  而孔家家主自殺的消息也傳了出來,只是在南北之戰大背景之下,看似并不是太顯眼。畢竟,而今雖然北京大局以定。畢竟很多事情還沒有終結。

  大家的關注點都還不在孔家身上。

  但是這一件事情,決計沒有玩。

  還是一個開始。

  畢竟戰事遲早要打完的,但是朝廷內部的波濤洶涌,是不會完的。

  何夕對于這個消息,也是微微一笑,只是吩咐下去,將衍圣公的襲爵這一件事情給壓下去了。將來有沒有衍圣公還不知道。襲爵這一件事情,就不需要太著急了。

  而這個時候,何夕與朱雄英已經到了徐州城。

  徐州城也沒有經過多少戰火。

  在徐州城中,何夕再次見到了葉沈。

  葉沈已經將大軍整理好了,從廣武之戰中恢復過來了。

  廣武之戰雖然是一場勝戰。但是傅友德堅持到最后,北軍的死傷也是很慘重的。遠遠超過了河間之戰。

  葉沈也將一些對戰事的總結說了出來。

  事實證明。

  雖然火力已經很重要了。但是還是不夠。

  傅友德之所以連破數道防線。本質上,就是拿人命去填。他的戰術原則,與當初日本人打旅順的情況差不多。當然了。傅友德在做這樣的決定之前,已經將能加強的火力都加強了。

  而北軍的火力雖然密集,但是畢竟沒有機槍。

  死傷慘重的情況下,是能夠發揮出人數優勢,將北軍打得措手不及的。

  于是,葉沈這一戰后做出總結就是,軍隊要么加強肉搏戰的準備,想辦法開發一些近戰火器,要么就研發出一些連射的火器。

  當然了,葉沈特別強調了,給士卒配手銃的重要性。

  在此之前,北軍之中,也僅僅是騎兵配手銃,因為騎兵在馬上用火銃,有很多不方便。于是就有了短火銃的出現,更方便馬上作戰,這個短火銃,大抵就是后世馬槍的來源。

  當然了,很多騎兵更喜歡火銃。轉輪的,能打六發。不轉輪的,雙管的,也能打兩發。

  但是對于步卒來說,并沒有給他們配備。

  畢竟,縱然北軍軍需上面是遠遠超過了南方,但是也不是什么都能有的。每一個將士配給一柄火銃,朝廷最少要生產上百萬支。畢竟,要計算耗損消耗補充等等。

  這就是一個大數目了。少說也幾十萬元,上百萬的元的開支。

  何夕說道:“這個想等等吧。畢竟,戰事告一段落了。”

  葉沈聽了,先是一愣,忽然有一些失落。

  何夕這一句話,代表了軍隊高速迭代的時代過去了。之前葉沈提出前線有什么新想法,新需求,何夕都是第一時間滿足的。

  但是而今,卻不是這樣了。

  想想也是。

  雖然傅友德敗了。但并不代表傅友德就弱,如果將傅友德放在同時代的任何國家,都是橫掃別的存在。那是因為北軍太強了。

  北軍用了十幾年完成了,別人用了近百年才有迭代。

  而今的北軍與鴉片戰爭時期的英法軍隊已經相差不大了。無非是在有些地方還有缺陷。但是對于大明來說,已經足夠了。

  而今的軍隊體制,武器系統,哪怕不做任何改變,維持上百年,都可以戰無不勝。

  當然了,何夕也不知道,他做出這樣的改革,會不會引發連鎖反應,讓世界的軍備歷史向前大躍進。

  但是不管怎么說。先放一放,是沒有問題的。

  因為北軍已經沒有敵人了。

  戰爭還沒有結束。

  但是先軍政治,卻要先一步消亡了。何夕不可能將所有的資源都投入軍事上了,不是給軍方資源,但不可能是之前的節奏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