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六章陸家的未來
  第六章陸家的未來

  當初,朝廷剛剛在南洋站穩腳跟的時候,陸家作為中央政策的執行者,他們必須靠著中樞,鎮壓南洋諸國。當時南洋最大的矛盾,就是大明朝廷與南洋諸國的矛盾。

  這個矛盾直接代表,就是大明與爪哇的戰爭。

  而何夕作為中樞代表,朱元璋的意志執行者。

  何夕是與陸家在一個戰壕之中的。當時的雙方,是可以交付后背,以托生死的交情。

  這個交情并不是假的。

  何夕在陸仲亨的支持之下,開辟了南洋的大好局面。而陸家在何夕的幫助下,獲得新生。從而有了南洋陸家的名號。

  而今何夕調回京師之后,何夕作為陸家在中樞的盟友。雙方也是相處融洽。

  但是這個時候的,陸家的身份已經是地方實力派了。而何夕作為中樞大臣,是陸家的后臺。何夕需要陸家的幫忙與支持,而陸家也需要何夕在中樞的背書。

  雙方也沒有什么矛盾的地方。

  而在南北之戰中,陸家作為原材料產地與市場。而何夕作為工業生產地,雙方在經濟上互補,而且雙方還隔著一個南京。

  不是說沒有矛盾的。但是矛盾是可以壓制的。

  并不重要。

  但是而今,南京政權覆滅之后。這一切都變了。

  陸家作為盤踞在南洋多年的地方實力派了。而何夕這一次定國是會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重振中樞。問題也就很簡單了。

  中樞對南洋怎么看?

  陸仲亨很清楚,這不能無視。

  原本宋元時代,在南洋就有很多漢人。而今不說別的,單單屢次藩王就藩,遷徙總人口就已經超過了百萬。再加上,十幾年來,陸陸續續南下討生活的人。畢竟,江西福建等地的人口密度,根本不能讓人好好生活,還不如下南洋。

  再加上人口自然繁衍。與本地投靠大明的當地土人。

  整個南洋在大明管轄下的人口,很有可能超過千萬了。

  當然了,這一千萬人,并沒有完全在陸仲亨的手中,而是分別在幾個藩王的手中。

  但是不管怎么說,千萬人口也不是一個小數目了。在何夕與朱雄英北京起兵之初,所管轄的人口,也不過千萬上下。

  朝廷是不可能對南洋無視的。

  但是如果對南洋下手?從什么地方下手。

  不可能對南洋諸王下手。

  無他,地位不同。南洋諸王的地位是太祖時期就定下來的。朝廷不可能動他們。特別是在大戰初定的時候,動他們就等于再次掀起一場戰爭。

  而在南洋開戰,大明朝廷有沒有絕對優勢,還真不好說。

  也不是優勢不優勢的問題,是有必要沒有的問題。不僅僅要考慮軍事上的問題,也要考慮政治上的問題。

  而陸家就不一定了。

  陸仲亨在新州這么長時候,很多陸家人都將新州當成了陸家的封地。但是并不是。陸仲亨是第一任南洋總督,已經就任十幾年了。

  但是,南洋總督并不是世襲的。

  或許朝廷開恩,能讓他世襲。但是朝廷不想讓他世襲,也是可以的。

  而且,對于朝廷如果派人接任南洋總督,他陸仲亨真敢對抗朝廷嗎?

  陸仲亨知道自己不敢的。

  不僅僅是因為,大明朝廷的實力強大了。其實,何夕自己都不知道,大明南北之戰,給周圍勢力帶來多大的震撼。

  而陸仲亨這樣的人在軍中豈能沒有人脈,當時或許不知道,新戰法是什么回事,但是而今豈能不知道。

  他私下里復盤過,他在南洋掌控的軍隊,也有數萬。但是底子還是衛所軍。不敢說不能打,但是在南北之戰,連精銳的炮灰都算不上。

  最多能守守城。

  更不要忘記,何夕在南洋之戰發揮的作用。南洋總督府之中,還有很多人都是何夕的故人。

  也就是說,即便不動武,何夕也有很多辦法拉攏人心,不戰而下。

  這讓陸仲亨驚懼非常。

  但也十分不甘心。

  他不甘心很簡單。

  那就是他在南洋經營這么多年,所求的不就是在南洋扎下根基,讓陸家在當地長長久久地傳承下去。而今這局面完全不一樣了。

  讓他豈能甘心。

  只是,他實在沒有什么辦法了。

  一方面憂心陸家的未來,另外一邊擔心自己的身子骨,將來難以堅持下去。越是如此,陸仲亨的身體情況就越發不好了。

  也讓陸仲亨下定決心,一定要去京師一趟。

  哪怕是死在京師。

  雖然說,陸仲亨早就在南洋勘探好墳地了。將來作為南洋陸家的祖墳。風水術士們說是世代王侯之穴。這也時候陸仲亨對陸家將來的期盼。

  因為他兒孫之中,沒有一個感受到未來的危機。

  作為,中樞掌權的大臣,要伸張朝廷大權,而今南洋陸家作為大明地方最大的幾個實力派之一,也會受到沖擊。

  這些子孫還一個個想著他何叔叔秉政之后,會給陸家大開方便之門。

  何其愚蠢。

  陸仲亨的兒子大多與何夕同齡,奈何陸仲亨硬要與何夕同輩,他們只能當侄子了。

  兒孫們都是這種德行,他死之前,不將事情辦好。讓陸家的未來確定下來,他死了恐怕也不能合眼。

  陸仲亨去京師,自然也要帶著南洋諸王。

  比起陸仲亨,南洋諸王就沒有那么多的心思了。畢竟,他們與中樞之間并不是沒有矛盾。而是很多人都看出來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大民朝廷是不會動藩王的。

  畢竟,十幾位藩王,從西域到東洋,從東洋到南洋,已經形成一股龐大的勢力,牽一發而動全身。不要說,大明大戰剛剛過去,立即大動干戈好與不好。

  單單說,即便而今大明休養生息很長時間,也要考慮對任何一個藩王動兵引起的連鎖反應。與政治影響。

  就地理上而論,南洋諸王是最不用擔心的。

  特別距離大明足夠遠。

  -------

  江南一處梅院中。

  去歲江南之亂,而今還留下了很多痕跡。

  隆武三年江南之亂,注定要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這里有太多的細節可以寫了。

  比如,自耕農對于機器的抵抗與摧毀。

  比如,在工業化浪潮之中小農經濟瓦解的過程。

  比如,無產階級的覺醒。

  比如,舊士大夫階層的衰落。

  比如,人的命運的不同轉向,才子佳人的愛情,在大時代中的悲劇。等等。

  對于顧王孫來,恍若一場舊夢。還是一場噩夢。

  這一場夢太殘酷了。

  原本家世優越,父祖在朝堂任職,自己可以當富貴閑人的公子哥。成為了毀家滅族,易名改姓,隱藏在暗中,掀起風波的探子。

  原本自己從來不正眼瞧的身份,卻成為了自己后半生的必須做的事情。

  就好像這一處梅院。

  這一處梅院。顧王孫恍惚記得來過。是很小的時候,那時候的梅院并不是這樣的。雖然是方寸之間,但是層層疊疊的院落,各種透墻隔斷,看上去雖然只有數畝之地,卻仿佛天地之間,皆是梅花。

  每一處景致都是精心打磨。每一個門洞與透窗,都是匠心獨運。

  而梅花更不用說了。

  是不知道多少花匠的辛苦,明明細心照料,卻一定要顯露出野趣,才算是上乘的佳作。這才有意境,否則不管這梅花再好,也會淪落為匠氣,卻淪落下乘。

  而這種野趣,非大匠所不能為做。

  一般都會東施效顰而已。

  但是,而今卻截然不同了。

  一場大亂之后,這里已經是殘垣斷壁,更沒有人去看管這些梅花了。反而更有情調。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