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四十六章方孝孺的失望
  第四十六章方孝孺的失望

  從新法來看這一件案子,就是一個財產分析的案子。首先要遵從道德,對大兒子進行一定的處罰。因為他讓他爹不愉快了。天下是講孝道的。這個處罰一定是有的。

  但問題是,接下來的事情。

  看這個店鋪是誰出錢,如果是父母出錢了。那么要將父母的本錢加股權折價還給父母。父母對這錢有支配權。而且按照風俗,給父母的錢,要遠遠多于父母的投入。

  甚至即便,父母一分錢也沒有投入。大兒子也要出一定數量的錢,這是因為,兄長對幼弟也是有照顧義務的。大哥為弟弟置辦家產,也是應該的。

  但問題在于,不應該將大兒子所有財產都拿去給二兒子。

  大兒子夫婦有自己獨立的財產權。

  其實在朱雄英看來,這一個案子,不管是原告與被告,恐怕都后悔得很。無他,本來是一件小案子,家務事縣衙都不怎么受理的。

  而且卻變成了新法與舊法爭鋒之地。

  這案子,從上元縣一路打到刑部三法司。各有各的說法,各有各的議論,甚至要到皇帝裁決的地步。甚至今后這個案子,很有可能名留青史之上。

  但是對于,這案子的當事人。卻未必是一件好事了。

  各種折騰,他們的命運就身不由己了。

  這種感覺也只有朱英雄有,畢竟他在營口大學堂看見太多底層百姓,甚至好多不是最底層的,因為上面輕微一道命令,就改變了人生。

  這種感覺,實在是現在很多大官,所不能明白的。因為他們沒有底層的視角,所看的就是兩派交鋒。

  朱雄英說道:“在我看來,這案子這樣就行了。刑部判卷就很不錯。”

  方孝孺說道:“如何不錯?”

  朱英雄說到:“朝廷法度就是如此規定的,而且對于這一戶百姓來說,重要的不是如何判,而是趕快判,不管怎么樣,塵埃落定就好。”

  方孝孺聽了朱英雄這話,內心之中有一些失望。

  他一直在太子身邊,其實是知道太子的真實心意的。太子或許也想推動變法,但是決計么有想過如此,大張旗鼓的。更沒有想到。如此聲勢浩大,倒行逆施。

  他其實希望朱英雄能與太子站在一切,而不是與陛下心思相通。

  方孝孺心中暗道:“看來,皇長孫跟隨何夕時間太長了。已經信奉了何夕一些說法,今后,一定要想辦法將皇長孫給掰過來,不能讓大明江山所托非人。”

  只是方孝孺固然如此想,但是他內心深處,卻有一絲不能明言的擔憂,那就是:“朱雄英已經十幾歲了,也算是成年了。他的心思還能掰過來嗎?”

  方孝孺一想到這里,腦海之中,就閃過一張面孔。不是別人,是朱允炆。

  隨即方孝孺將這個念頭給壓下去了。

  長幼有序,在方孝孺看來,是天經地義的。他怎么可能推行廢長立幼啊。

  只是,不知道怎么的。這個想法偶爾在方孝孺內心之中轉一個圈。

  這個時候,忽然有人傳話,卻是朱元璋要見朱雄英。

  ------

  片刻之后,朱雄英來到朱元璋這里。

  朱元璋并沒有抬頭看朱雄英,而是說道:“方孝孺給你說什么了?”

  京師是朱元璋的主場,在這里,很少有事情能隱瞞過朱元璋的,而秘書監之中,更是如此,可以說,一舉一動都在朱元璋的眼皮底下。

  朱雄英將與方孝孺的話,一五一十的說了。

  朱元璋聽朱雄英說,而今對于這一戶人家最好的辦法,就趕急判下來,怎么判都不重要。

  朱元璋忍不住抬起頭看了朱雄英一眼。說到:“不錯。”朱元璋在乎的并不是,這一件案子的成敗,甚至朱英雄偏向那一方。而是朱雄英在這一件事情所透漏的平民視角。

  這才朱元璋最欣賞的,朱雄英有這個心思。將來即便力有不及,但也決計不會是一個暴君。而那些滿口仁義道德,做事的事情,從來不為百姓著想的人,才是禍害。

  沒錯,朱元璋心中想的就是崇禎。崇禎在儒家士大夫口中,簡直是道德完人了,但是就是他將天下逼得造反的地步。這里固然有很多不得已之處。

  但是崇禎決計沒有平民百姓的視角,根本不知道所謂之三餉,對他們來說,代表著什么事情。

  朱元璋接著問道:“說說,你對義門鄭家的想法?”

  朱雄英說道:“我只想一件事情,那就是晉國六卿,化家為國。”

  朱元璋看著朱英雄,說到:“坐吧。”

  朱元璋心中暗道:“如果老大有他兒子幾分果決就好了。”

  其實。朱元璋對士大夫的態度,可以從義門鄭家看出來。義門鄭家數千口人聚集,有族長理事,沒有私財,所有人一同耕作。糧食村里分配。

  這是儒家的理想狀態,很多士大夫追求極致。

  甚至有一些原始烏托邦性質了。

  甚至朱元璋一度也很推崇。因為朱元璋對官吏有深刻的不信任。正是這種不信任感,他其實支持百姓自治的。所謂朝廷官員不得私自出城都規定。

  而百姓的自治體系是什么樣子的?就是宗族。

  但是何夕來之后,給朱元璋上了一課,讓他知道什么叫做土豪劣紳。而新法之中,給予個人的權力,其實就是瓦解宗族權力的。這也是為什么士大夫們不滿意的原因。

  問道這里,朱元璋就沒有多問了。畢竟作為何夕的弟子,朱雄英的立場已經很明確了。

  朱元璋說道:“這里有一封何夕的奏疏,你看看,給我意見。”

  朱雄英說到:“孫兒明白。”隨即雙手接過奏疏,先匆匆的看了一遍,隨即閉上眼睛,沉思了一會兒,又拿起來,再看了一遍。看完之后,放在桌子上。

  朱元璋說道:“如何?”

  朱雄英說道:“孫兒看來,何師的想法很多。想將各地的工廠給管理起來。成為朝廷的支柱。”

  朱元璋說到:“比少府怎么樣?”

  朱雄英沉默了好一陣子,說道:“何師所想建立的北京營造司,雖然是臨時機構,但是將來恐怕要常設的。而少府到底是內廷下轄,兒臣以為,工廠之利,不應該僅僅歸于內府之中。”

  內府就是直接隸屬于皇帝的機構,外廷就是大明官府下轄的機構。

  將所有工廠都納入內廷之中,看似讓大明皇室獨享工廠與先進技術帶來的利潤。但是吃獨食的下場從來不是太好的。

  朱元璋心中暗暗搖頭,心道:“我孫子,都比老大有底氣。”

  這兩種狀態,其實也是兩個長成的時間不同,朱標出生的時候,朱元璋還沒有打下南京,甚至一度處于危機之中,這些事情朱標其實都有印象的。

  所以,在朱標的心中,大明其實并不是固若金湯的。這里面有很多問題的。朱標是有危機感的。而朱雄英卻不一樣,他出生的時候,朱元璋已經是皇帝的,一出生就是皇孫,在他心目之中,大明的存在是天經地義的。并不覺得下面有人敢造反作亂。

  就好像一則故事,范蠡的兒子在楚國犯事了,范蠡派自己的幼子去。而夫人不高興了,覺得這一件事要讓長子來辦。

  于是范蠡只能讓長子去了,不久后傳來消息,楚國大赦,范蠡的兒子卻被殺了。原來范蠡的長子去找楚國的大臣,奉上金銀,讓大臣開口求情,這大臣想了辦法,推動楚國大赦。但是范蠡的長子覺得,這是碰巧。于是就去找這個大臣將金銀要過來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