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五十九章 敵人是誰?
  第五十九章敵人是誰?

  何夕真正明白大儒的境界,也真正摸清楚了藏在四書五經背后巨人的骨架。

  也真正明白了,自己的敵人是誰?

  不過,何夕也沒有自己嚇唬自己的。因為有這樣理解與覺悟的人本就不多,大多少數所謂的讀書人根本沒有想到這個地步。而且大儒們也不會將這些東西隨便交給學生,只會讓學生去悟。

  因為,太赤裸裸了。太利益化了。太不符合儒家所倡導的忠孝仁義了。

  但凡能悟出來的。就是對儒家學問本身有足夠的認知,不也就是如宋訥這般,學問根基就在儒學之上了。不可能改換門庭。而如果學生沒有這個認識,老師教了,反而容易錯亂思想。

  什么是不傳之秘,這就是不傳之秘。

  從這一點上,宋訥對朱元璋的忠心無可挑剔。這種話,都想通過何夕告訴朱元璋。

  何夕沉默了很長時間,他內心之中復雜之極。說道:“宋夫子,聽了你這番話,我覺得我比你更像儒生。最少我一直秉承著夫子愛人之道,我從來覺得,生產力不斷進步能給人們帶來福祉。而不是相反。是的,我的做法,會給朝廷帶來很多問題。但是只要解決了這個問題,將會有嶄新的天地。”

  宋訥冷笑一聲,說道;“不知天高地厚。”

  何夕說道:“我是不知道天高地厚,只是我覺得宋大人,你太知道天高地厚了。一門學說,必須具有生命力。必須有推陳出新的能力。你說這些內容,大抵還是公羊學派的吧。你不過是總結補充出來了。”

  宋訥沒有說話。

  何夕這一段時間,也是下了功夫了。正因為下了功夫之后,何夕才能將宋訥很多說法找到出處。不得不承認,董仲舒在儒學上或許有一些問題,但是一個天才的政治家。他開出的政治解決方案。一直成為儒家國家制度方案。

  百代皆行秦法,百世皆用公羊。

  何夕大聲說道:“那已經是一千四百年前的人物了。天下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五百年。當今天下的問題,與漢代有很大的區別,難道非要用老辦法來解決新問題嗎?”

  “或者說,儒學已經被所謂士大夫地主們綁架了?”

  “可惜宋老夫子您看不到了。十年之后,我定然讓你看到一個不一樣的大明。”

  何夕起身行禮說道:“告辭。”

  何夕轉身關門離開。

  宋訥摸著桌子上的鐵絲,沉默了一會兒,說道:“真想再活十年啊。”

  很多時候開誠布公,才能觸及靈魂。

  之前雙方各自爭斗,何夕根本沒有明白雙方爭斗的要點在什么地方。也不能進行針對的反駁。而今一切放在明面上的時候,何夕雖然感受到壓力之大。也明白了朱元璋為什么一年了都按兵不動。

  但是他也敢說出真心話了。

  宋訥是一個真正的儒生。他忽然有些期待何夕能給他帶來一些什么。因為他忽然覺得,儒家或許真需要變革了。

  ------

  何夕離開宋訥這里,本來想回家好好想想。但是一出門,就被徐正攔住了,徐正微笑說道:“駙馬爺,這邊請。”

  何夕來到乾清宮。

  朱元璋說道:“我就知道,你會忍不住去找宋訥,宋訥告訴你什么了。”

  何夕沉默了一會兒,將一切告訴了朱元璋。

  朱元璋嘆息一聲,說道:“宋訥是一個方正君子。沒有想到這么誠實。”他看向何夕說道:“你不要以為朕不知道這些嗎?朕怎么能不知道啊?朕很早就知道了。當年打下定遠城后,俺就發現一件事情。俺打下定遠城,是要兵馬,是要錢糧。但是兵荒馬亂之余,哪里有錢糧。要屯田也要一年才有守成,至于劫掠大戶,俺也做過。殺一兩家可以,再多其他家都跑了,什么也撈不到。有什么辦法,只能讓他們支持我。安定地方。緩和關系,引他們弟子入俺軍中。于是俺就有了兵馬錢糧。”

  “馮家,吳家,梅家,等等,都是各帶曲部在俺麾下征戰的。”

  “這幾家,也都是讀過書的人家。”

  “用他們的話來說,是天子與士大夫共天下,這個共天下樞紐就是儒學。用你的話來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大明的經濟基礎就是小農經濟,而上層建筑自然是地主階級了。而他們都是。”

  “皇帝也做不了快意事的。”

  何夕沉默了一會兒,說道:“陛下,臣以為皇帝是沒有階級的。因為皇帝代表著天下人。”

  朱元璋哈哈一笑,說道:“你這話說得俺愛聽,只是明顯的歪理邪說。不過,你放心,俺要做的事情,沒有人能攔得住。只是高筑城,廣積糧,在打天下的時候是這樣,而今也是這樣,天下大事落子無悔,才更要精心準備。”

  “因為一旦開始,就沒有回轉的余地。沒有第二次機會。”

  “要慎之又慎。”

  轟隆隆外面雷雨大作,頃刻間大雨傾盆。一會工夫就有人來報,宋訥死了。被雷擊中風箏,被劈死了。

  何夕聽了,心中輕輕一嘆。朱元璋臉上也有幾分落幕。說道:“來人,傳令。宋訥學問不精,其德不修。引上天震怒。天意示警。奪其官職,追回出身以來文字。貶庶民。令其子收拾尸骸,即可離京,不得有違。”

  何夕聽了,頓時明白。

  朱元璋不想與士大夫們撕破臉。是的。以朱元璋權力,撕破臉其實也沒有什么。不過多殺一些人而已。但是在朱元璋看來,毫無意義。如果朱元璋準備依靠士大夫集團來統治天下,那定然要對這些人修修剪剪。但是朱元璋此刻已經沒有這個心思了。

  對于自己人,朱元璋嚴刑峻法,凡是犯我法度者,皆殺之。但是對于敵人,在有些時候,是可以很溫柔的。比如朱元璋一度寫信給陳友諒,客客氣氣的,就是想緩和雙方關系。

  以待將來。

  而今也是如此。

  朱元璋既然以待將來了,現在就好聲好氣一些,也不算什么。

  不過,朱元璋這邊給了體面。將罪過推到宋訥身上,其他地方也有雷霆。

  “傳令。”朱元璋繼續說道:“翰林學士劉三吾。學問精深,令其出京,任江西學政。”

  其實大明的學政很晚才有的。而今雖然朱元璋派儒臣出京,掌一省之教化。但是學政這個官還是沒有的。朱元璋從何夕那邊知道的,既然知道了,那就拿來用吧。

  劉三吾在翰林院是天下中樞,天子近臣。一出江西,即便官職不變,但也是貶官。

  不僅僅是劉三吾,而是以宋訥。劉三吾為首的一幫儒臣,全部打發去下面當學政了。可以說,何夕在國子監折騰這幾個月以來,對何夕敵意最大的一批儒臣,全部被牽連趕出京師。

  今日之后,估計沒有人敢對何夕指手畫腳了。

  但是這依然不算完。

  朱元璋幾個來回,想了好一陣子,才下定決心,說道:“傳令,以孔家不敬,奪曲阜縣令。令浙江巡撫代朕拜會南孔,祭祀至圣先師。”

  朱元璋為了收復士大夫之心,對曲阜孔家也是非常優容之。甚至孔家的爵位,也是辭了好幾次,甚至孔家內部之中,還有人以大元忠臣自居。但是朱元璋忍得住。甚至將曲阜縣令,讓孔家派人擔任。形成了慣例。一直到清朝。

  也可以看出來儒生士大夫的影響力與重要性。

  不過,那是當初北方初定。而今孔家并沒有那么重要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