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一百三十七章 南洋六條
  第一百三十七章南洋六條

  一番繁文縟節,歌舞慶祝,自不提,南洋女郎之妖嬈,不在印-度女郎之下,只是皮膚有些黑,未免不美。不過,一些回回商人,帶來西方女奴,倒是金發碧眼,別有風味。個中滋味,此間不提。

  而這一場大會最重要的不是別的。正是何夕的講話。

  其實,何夕此刻的講話,也不過是一個形式而已。畢竟,何夕已經與南洋各國進行了私下的溝通。大部分強國在事先都知道何夕要講什么。什么,你不知道。只能說你的國家在南洋沒有什么影響力,更沒有實力。給你說,不給你說,都是一樣的。

  何夕站在高臺之上,用漢語說道:“南洋一年四季,溫暖如春夏,無風霜苦寒之痛。一年可以數熟,正是風下之地,天賜之國,奈何多年以來,各自廝殺。血流成河,大明南下,正是為結束這一切而來的。”

  隨即何夕提出了南洋六條。

  第一條,朝天子。

  這一條是所有條款的前提,確定南洋諸國與大明臣屬關系,就是大明保護南洋諸國,而南洋諸國要對大明朝貢,大國可以直接去南京,一些小國可以在舊港。

  并且對朝貢的方式,每年的貢品多少,都作了規定。

  何夕很顯然沒有對厚往薄來那一套手下留情,連提都沒有提,直接確定了,南洋的朝貢模式。

  每年年底之前,必須有貢品到位。按各國規模大小,確定。大概是每國稅入的百分之十。甚至如果的確太窮,可以協商的。其實這已經算寬大了。之前滿者伯夷屢屢打平叛戰爭。為什么?

  歸根到底是錢的問題。

  第二條,就是定邊疆。確定邊疆之后,各自不得侵犯。

  當然了,這里何夕玩了一個花招。他確定的邊疆是各國能夠控制的地方。但是整體上來說,南洋是地廣人稀。如此一來,就有了很多無主之地。

  雖然說,這些無主之地。并不是什么好地方。但是僅僅是而今,將來就不是了。而作為南洋霸主,這些無主之地,直接被劃到了大明的盤子里。

  第三條,保王室。

  就是大明尊重各國王室,保證各國王室的繼承權,各國王室的繼承人,都要報備給大明,大明原則上不會干涉。但是一旦國內出現了繼承權問題,或者權臣篡權。大明將為各國王室主持公道。

  正因為這兩點,得到了幾乎所有南洋小國的支持。

  也正因為這兩點的支持,下面才有了何夕夾雜私貨的。

  第四條,交商貿

  各國都必須支持海貿,這其實不用強調,南洋各國靠海吃海,很多島國,是離開海貿都活不了的。這里最主要的細節,是打擊海盜協議,各國要相互配合,打擊海盜。并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大明商人。

  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大明商人今后在各國,就是特權人士,一般國家不敢亂來。

  第五條,同文字

  南洋各國,幾乎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字,不要說,而今了,就是后世,印尼的語言種類之多,也是讓人嘆為觀止的。何夕提議為了交流方便,一律用中文,各種文書書面語,也必須是漢語。

  否則出了問題,大明不會主持公道。

  為了方便大家學習漢語,何夕決定在舊港,新州,三寶三地,分別設學校,讓各國子弟學習漢語。

  這也是何夕心中儒道南傳的三個據點。不過,這僅僅是在規劃之中。要確定下來,何夕必須去京師走動一二了。但并不妨礙他說給這些人聽。

  當然了,這里有一個隱含的不強制推行的條款,那就是質子。

  來學習漢語的各國人士,最好是各國確定的繼承人。當然了,不是也行。但是這些國家不同的做法,大明朝廷這里也會分三六九等的。

  當然了,大明也不可能做出扣押人質的行為。當年朱元璋與方國珍打交道的時候,方國珍就送方關到南京當質子。結果朱元璋將方關送回去了,說如果雙方都守信義,要質子做什么,如果雙方都不守信義,質子又能做什么事情啊?

  也正是朱元璋這種寬大的態度,讓方國珍最后決定投降。

  之所隱含這個條款。何夕更多是為儒學傳播,與大明對未來南洋統治者們的影響力而已。

  第六條,衡度量。

  為了貿易方便,何夕提議,所有度量一律用明朝度量。并且宣布,大明港口,今后只用大明度量。

  而今大明三個據點,都是商道要地,更不要說大明有大量的中國貨物,也是他們所需要的。大明用大明度量,今后很長一段時間,或許南洋還是各種度量混亂的情況,但是大明度量衡,必然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支力量。

  何夕做了大量前期工作。更不要說,大明剛剛將滿者伯夷王朝退下神壇的兵威,這一場大會自然是成功的大會,勝利的大會。

  南洋所有的國家,都在這盟約上簽字用印。

  在做完這一切,何夕更是從故紙堆之中,翻出來春秋時期盟誓的儀式,修建了一個高臺,何夕持其牛耳,作為主盟之人。其他人都等而下之。

  而這一套禮儀都是姚廣孝搞出來。

  如果一些國內大儒來看,定然說這禮儀之中,有太多走樣變形的地方。一來,姚廣孝的學問,談不上是純儒,他學問廣博。但是在禮儀上,就研究不深了,有錯亂的地方,也很正常。

  二來,姚廣孝本身就是一個藐視禮法的人物。他覺得差不多就行了,讓他死扣細節,才是姚廣孝的做事風格。再者,南洋這些土包子,誰又知道春秋盟誓禮儀是什么樣子的。還不是他姚某人說什么就是什么。

  不過,這儀式影響很好。

  雖然,姚廣孝有一些糊弄人的意思,但是學問不到,是看不出糊弄的地方,大步驟一點也沒有錯。三牲祭天,歃血為盟,埋書祭地等等。在南洋土包子,眼中神圣而神秘。

  甚至這一套禮儀從此在南洋流傳開來了。很是風行了一段時間。

  禮儀也是要與社會現實符合的。最明顯的就是切腹之禮。在中國古代,這是封臣對主君的禮儀,將自己心腹大白于青天之下,以示忠心耿耿,或者表露冤屈之類的。

  但是中國在漢代以后,就沒有所謂封君封臣了。這禮儀也就不在中國流傳。但是日本到了近代,還是藩閥政治,這禮儀自然大行于道。

  而今也是如此。

  這一套盟誓制度,是國君與國君,封臣與國君進行的禮儀,適合春秋戰國那個時代。甚至到了戰國,就很不怎么流行了。但是南洋這個時代的文明層次,大抵就是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

  或許,在很多方面上勝過了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但是就政治體制上,卻是有很雷同的地方。

  故而,這一套禮儀也很容易被效仿。因為他們需要這個。

  這一套禮儀制度,也成了儒家南傳的先聲。

  整個盟會最后一項決議,就是各國全部派出使節去南京朝拜大明天子。而盟書,也是需要大明天子確認的。

  何夕雖然做了很多先斬后奏的事情。但是他也知道,他自己的權力邊界在什么地方。做下這么多事情,總是要給朝廷一個交代的。另外,何夕也有自己的一點點私心。

  那就是,他擔心朝廷局勢有變化。他回去一趟,也好確定他離開南洋的事情。這一次這么多國家一起朝貢,何夕隨行也在情理之中。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