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七十九章 清丈天下詔
  第七十九章清丈天下詔

  何夕這邊還遺憾,他授田的事情做得太急,很多事情沒有做好。說到底隨著大軍在開京聚集,藍玉已經做不住了。而在南京,一場真正的大手筆,正事開始了。

  洪武二十年,春四月正。

  南方的春耕剛剛過去。朱元璋站在御門之上。一個太監站在群臣面前,大聲宣讀道:“本朝立國以來,皆因循前朝田畝數,前朝之弊,本朝實承之,朕為開國之主,為子孫后代計。當清丈天下,重定畝制。------”

  朱元璋的雄心壯志。就在這清丈天下詔書上。

  秦始皇統一度量衡。已經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而這一次清丈,朱元璋也有雄心,那就是重定畝制。

  很多人都覺得一畝地這個基本單位,是穩定。但是錯了。畝這個單位,很不穩定,在一個省,乃至于一個縣之中,畝與畝就不同。而頃這個單位,是建立在畝上的,畝的面積都不統一。頃的面積就能統一嗎?

  自然不能。

  更不要說頃,還大頃與小頃,甚至大頃與小頃的數目也不一樣。

  可以說,千年地,八百主,因為這層層轉手之下。很多事情都不一樣了。各地賬目都是一團稀爛。征稅的時候,也只能確保收上去的數目足夠。至于,這其中多征收了多少。或者說少征收了多少,就不是朝廷可以知道的。

  那是胥吏與士紳的天下。

  所以,朱元璋這一次下定決心,將事情搞明白。

  至于之后,征稅上的調整,那是次要的。這一次,就是要將天下給搞清楚。弄明白。讓今后君主有一個底,最少賦稅讓人偷占了。也必須知道,缺失了多少。

  歷史上,朱元璋也進行過清丈。但是礙于人手不夠。

  朱元璋即便大面積派國子監生,但一個縣也能派上幾個人。幾個人丈量一個縣,根本不夠。更不要說。有下面各種手段。主要干活的還是地方上的人。

  各種手腳就不用說,很多地方土地數目還是繼承宋朝的。

  這一次,朱元璋可是下了決心了。要清查到地。

  不惜殺得人頭滾滾。

  朱元璋想到這里,就將雙手插入腰間的玉帶中,往下面一摁。

  在宣讀圣旨之聲音之下,很多距離近的大臣都看見了朱元璋這個舉措。一時間臉色煞白。

  太子微微閉上眼睛。

  或許朱元璋自己沒有感覺,但是他身邊的人都知道,當朱元璋下了殺心的時候,就會下意思做出這個舉動。一般都血流成河。但是太子雖然心軟,但并不是婦人之仁。

  太子與朱元璋之間,在一些事情上有了分歧。但是在這一件事情上,卻是志同道合的。

  很多人都將儒生當成了官僚。士大夫當成鄉賢了。其實不是。

  真正的儒生都還有自己理想的。也敢與付諸實踐的。隋唐賴以興隆的府兵制,本質上就是很多漢魏儒生對于井田制的改進與實踐的結果。而今,因為元朝的打壓。儒生之中有真才實學的不夠多。但并不意味著,沒有很多真正信奉儒家觀點的。

  朱元璋開國以來的政策,就兩個字。均平。

  將賦稅均平到每一個人頭上。從來達到輕徭薄稅。這個思想,其實就是很多儒生的思想。

  所以,太子在這一件事情上,是支持的。清丈天下舉措。甚至可以看做之前均平政策的延續。太子豈能不支持。

  只是將來的事情,就不一定了。

  等詔書讀完之后。朱元璋說道:“諸位愛卿,有什么異議嗎?”

  “臣愚昧。”一個老臣出列說道:“清丈乃關系到天下根本大事,陛下清丈天下,臣歡呼鼓舞之。只是有一件事情不明,就是剛剛詔書之中的,清丈新法,是指-------”

  朱元璋淡然說道;“太子。”

  “兒臣在。”太子出列說道。

  朱元璋說道:“你帶諸位大臣去看看,清丈新法。”

  太子說道:“兒臣遵命。諸位大人這邊請吧。”

  朱元璋早有準備,也不準備不教而誅。也讓天下人知道測量新法的威力。于是,太子帶著大臣來到一處廣場上。這里早就有一個熱氣球等在這里的。立即有人登上熱氣球。

  下面有繩子牽引著。

  這繩子一段紅一段黑。很是醒目。片刻之后,上面的人就測量好這個皇宮的面積了。分毫不差。

  隨即,早有人將準備好的冊子發了下去。

  其實,繩子之所以分成兩色,就是為了醒目。就是容易計算。其實,原理并不復雜。就是高度高了,地面縮小。就如同比例尺一般更好計算。所以,何夕專門搞出一套計算尺來,在多高的高度上,該取什么數值等等。

  本質上并不是多復雜的東西。

  當然了。這里也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即便是盡快能找沒有風的時間,放熱氣球。但問題是,真正一點風都沒有的天,也很少。稍稍有一點風就可能導致偏斜等等。

  所以,這里面也是誤差的。

  所以,這一般用來測大面積,而不是小面積的。用來核查,下面小吏們測算出來的總額。而不是一一個去查。

  當然了。他們還有一個更重要且隱秘的人物,那就是測繪大明第一張地圖。只是這個任務,并沒有怎么宣揚而已。

  即便如此,很多人都無法理解,簡直覺得是神乎其技了。

  隨即也發現了,這小冊子最后一頁,何夕的名字。

  于是,何夕不在京師。京師依然有何夕的傳說。

  清丈詔,隨即登上了官報。以南京為中心,向天下擴散。更是以南京為開始,以江南地帶為重點區域,開始了清丈。

  ------

  因為南風的關系,在清丈詔在十幾日后,就到了高麗。

  而此刻的何夕與藍玉,正在做出征之前最后一次會商。

  這一段時間,何夕為春耕,為授田而忙碌。幾乎開京以北地區,都已經做完了。當然了。這種事情,不可能太平的。有好幾次,不得不派兵鎮壓,一股腦抓了數萬人。

  這些人都源源不斷的運輸到了遼東。

  黃子澄已經在向何夕叫苦了。

  人多了。也是問題。且不說這么多人安置一起。單單說這些人很多都是反對大明的。即便派他們去挖礦,也必須加強守衛,黃子澄實在承受不住了。

  所以何夕有想回遼東的想法。

  只是他還沒有與藍玉說這一件事情。就收到了最新版的官報。以及上面的清丈天下詔書。

  何夕細細讀了詔書,心中不由暗道:“真想在京師啊。”

  這些事情,是何夕早就想做的事情了。此刻在他想來,京師一定是轟轟烈烈了。雖然朱元璋的威信在,沒有人敢阻擋清丈。但是很多明爭暗斗。卻也是免不了的。

  他很想參與京師的風云。

  越發覺得高麗這里,對他來說,近乎雞肋。

  藍玉也嘆息一聲,說道;“這才幾日,京師就弄出如此大的動靜來了。你說,我要不要在高麗多待幾年。”

  何夕沉思片刻,他也知道大明占地最多的,其實并不是前朝遺留下來的那一群人。而是大明新貴們。這些人之所以被朱元璋下狠手,不是沒有原因的。藍玉自己不在乎家里那些土地的收成,不說別的。就在高麗。這一次出征,他不知道能撈多少。畢竟。何夕不撈錢。藍玉可不一樣。

  只是打仗不是一直有,而且打仗也不是一直有油水的。

  如果在國內,即便藍玉自己不想。也不得不為自己身后的人說兩句話。

  何夕說道:“我覺得,侯爺這幾年,就別想回去了。這很有可能僅僅是一個開始。”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