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二十三章 經濟
  第二十三章招商

  在這個體系之中,能用外部資金,他的負擔就少一些。

  只是平白無故的,如果拉人過來投資。

  首先投資都是一個新鮮事物。這畢竟關系到最少幾千兩的事情,對于誰來說,這都不是一個小數字。空口白牙的,很難讓人信服。自然要讓自己人做一個榜樣。

  何夕說道:“玄洋社的事情,你知道嗎?”

  楊震說道:“知道。大人的意思是-----”

  何夕說道:“這個造船廠,就兩家合辦吧。”

  何夕拿了某人那么多錢,總是要為藍玉著想一二的。這個造船廠,輻射渤海與遼河。別的不說,遼河,松花江流域,對它有影響的,估計不是別的。而是遼松運河的寬度。

  不過這不重要。

  遼松運河北邊之所以沒有建設,是因為有韃子的威脅。已經各種條件不夠。等情況轉變了,難道不能搶先占地方。

  更不要說,他當初也答應藍玉了。

  楊震說道:“大人所言極是。不過,以學生之見。靖海商號,是靖海商號,何家是何家,此事,最好不要牽連太多。我家拿下這船廠并入玄洋社便是了。”

  何夕一愣,說道:“這不大好吧。官員不能在自己任職所在地置產。”

  這一條在大明律法之中真有。

  只是做到的人并不多。各人有各人的辦法。畢竟私下交易,有太多的辦法可以用了。比如讓身邊的人代持啊。什么仆人,小妾的。總之,有的是辦法。大明前期還有一點用,到了中后期,更是一紙空文了。

  楊震說道:“船廠是玄洋社的。與我家何干。而且大人的心思,我也能揣測幾分。有些好處,你不給自己人。別人怎么敢信你。”

  何夕聽了,只能苦笑。

  說何夕不在乎錢,但天下人估計沒有幾個人相信何夕真不在乎錢。畢竟,錢這東西,誰都愛。以己度人,覺得何夕一定愛財。卻不知道,人在不同地位,眼中就有不同風景。

  何夕不在乎錢,并不是說他清高什么的。他在后世的時候,也不止一次買彩票,期望有千萬大獎。這也是人之常情。而今只是錢這東西,對何夕來說,徹底沒有用了。

  這才不在乎而已。

  不過,他也要順應人情。順應人心。何夕說道:“好。你說得對。這一件事情就這么辦了。對了。你明日帶著他們去參觀一些紡織廠。后天,我親自出面。談正事。”

  楊震聽何夕這樣說,立即說道:“大人,這不好吧。我觀大人所謂的先秦的生產模式。本來就不能保密。最多能保證數年的優勢。但是好歹我們先獨占數年,何必讓泄露給別人。這不是自己砸自己的飯碗嗎?”

  何夕說道:“楊震,你這些年一直在商號。賺了不少錢,現在身家過萬兩嗎?”

  楊震說道:“沒有,只有五千兩,多余的在老家置地了。”

  何夕說道:“家財萬貫,固然不錯。但是你要記住你是一個讀書人。不能將所有心思都放在錢上面。要多讀一些書。”何夕起身將來到身后的書架上,拿出一本書,遞給了楊震,說道:“好好讀讀。”

  楊震雙手接過。發現上面寫著:“經濟”兩字。

  這就是何夕這一段時間的實踐為基礎,整理了國富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一些內容所寫出來到。還是初稿。遠遠還沒有到定稿的時候。何夕甚至覺得,這一件事情是與遼東建設同樣重要的。

  蓋因,做一件事情成功很重要。但是將這一件事情成功道理上升到理論高度,讓別人能夠復制,更重要。

  何夕從來沒有忘記變法。

  變法是什么?就是用一套全新的治國體系,代替儒家的治國體系。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這變法是很難成功的。所以理論的高地,也是要占領的。雖然在前人的肩膀上。何夕之前知道的僅僅是理論而已。真正到了實踐層面,才知道,自己缺太多課了。

  還好何夕有先發優勢。在一個物資短缺的前工業時代。工業化成本的優勢,足夠給何夕太多容錯機會。才一步步走到現在的。

  楊震下去讀書不起提。

  何夕見過楊震之后。并沒有回到后面享受天倫之樂,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了。各方面技術攻堅的成果,還有各衛所遇見的情況,春耕進展,等等,有太多的東西,需要何夕來掌控把握了。

  還有這幾十年海商背后一些事情,何夕也需要理順,為后天的見面做準備。

  ------

  時間過得飛快,一轉眼工夫,就到了何夕要見這些人的時候了。

  這些人早早就在牛莊驛站大堂候著。

  何夕高高在上的地方,表露無遺。他們不管掌握影響多少金銀,在何夕面前不過是一個草民奴仆而已。都要畢恭畢敬的。

  只是,這些人恭敬之外,似乎有一些恍惚。

  楊震也是。

  楊震從當日離開何夕之后,這兩天只睡了三四個時辰。現在兩個黑眼圈是非常大的。因為何夕給他帶來的震撼太大了。

  楊震看何夕的書,有一種看李悝,商鞅的文章的感覺。無他,大量用數字表達。先秦法家,就有這個特點,說盡地力之教,之后就有大段文字描述,一百畝地產出多少,等等。

  最后得出結論。

  而何夕的文章也如此。倒不是何夕想如此,但是數學作為科學之父,幾乎在一切科學之中得到了體現。即便是社會人文科學之中也是如此。馬克思在分析很多現象的時候,也是用了很多數學工具的。

  何夕甚至還壓縮減少很多。

  畢竟,而今還不用談太深奧,說的僅僅是工業化本身。而不是資本主義的規律。

  真理有穿越古今的能力。這種顛覆性震撼下,楊震能睡著覺,已經是自制力不錯了。如果這篇文章,放在方孝孺面前,方孝孺很有可能瘋了。或者出家遁入空門。比起這些嚴重結果。睡不著覺是太尋常了。

  特別說明,方孝孺最討厭佛門。

  一有空閑,楊震就在推敲這些理論,更是看到了紡織廠之中,分工合作之下,暴增的生產效率。更是沉迷其中,他已經感覺到其中龐大的力量。

  其他這些掌柜們,雖然不明白理論,但是他們最會算賬了。只要一算就明白了。這個紡織廠有多賺錢。其中道理說復雜,也復雜。需要很多經濟學家來解釋。

  說不復雜,也不復雜。看上去整個管理模式也沒有什么大概的改變。不就是分工,使用機器,等幾樣而已。

  他們也是能做到的。

  只是,他們思忖片刻,就知道在遼東以外這樣做,估計不大好辦。

  原因很簡單,會遇見阻力。

  別的不說,大明天下男耕女織。除卻遼東之外,哪一個地方的女子不織布。其實遼東女子也是織布的。但是在軍管之下,個人的力量匯集不成浪潮。更不要說,何夕也給了下面人一些補償。再加上遼東缺人,不管男人女人,都要卷入工業化浪潮之中。也就沒有那么多意見了。

  對于百姓來說。忙點累點不算什么。只要能賺得更多就行了。

  但是其他地方可不一樣了。

  其他地方人口倒是過剩。能招募人手。但是也砸了更多人的飯碗。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體系之中,糧食更多是用來維持生計,與用來支付賦稅的。能給家里帶來現金的,就是女人的布。

  很多底層讀書人都是靠著母親與妻子日夜辛苦所織的布,才有了讀書的機會。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