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八十七章君臣之遇
  第八十七章君臣之遇

  只是馬車停下來了,引路的小太監,說道:“你小心一點,不要喧嘩。跟著我走便是了。”

  言語之間,有一些偷偷摸摸的意思。

  丁顯內心之中,有一絲不好的想法。固然轉了幾個院子,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坐在亭子之中,看著丁顯,說道:“你就是丁先生。”

  丁顯一看,心中冷了半截,他知道,這決計不是太子。應該是太子的兒子。不過他隨即穩定心神。畢竟,對于他來說,能與太孫相遇,也是一場機遇。

  丁顯看著這個少年手邊一分民報。行禮說道:“不才正是丁顯。”

  這個孩子正是朱允炆,朱允炆這一段時間,也苦悶之極。

  太子思來想去,還是不想讓朱允炆涉足政治,畢竟在太子看來,朱允炆是沒有未來的。不管是他,還是父皇都不會選朱允炆為太孫的。朱允炆表現的越好,越顯眼,將來的下場也就越凄慘。

  至于呂氏?很抱歉。太子不是不知道,朱雄英與呂氏之間的心結。但是太子依舊沒有多想。

  因為他根本不在乎。

  太子雖然寬仁,但是他所謂的寬仁,是建立底層帝王思想上的。他雖然做不到漢武帝殺母留子,但是其實也并不再太在乎,他死之后,呂氏是什么下場?

  比較江山社稷為重,區區一女子,何足道哉。再者,呂氏畢竟是母親。朱雄英但凡想要一個好名聲,就不會做的太過。

  當然了,即便做的太過分了。也無所謂。

  反正他看不見了。

  出于這種想法,太子給朱允炆找了幾名老師,都是那種古板,而且年紀很大的老儒。在教育朱允炆這一件事情,很是嚴苛。所教的東西,不過是四書五經。連史書都不怎么涉獵。

  皇家的孩子很早熟的。朱允炆一開始不清楚。但是很快就明白了。

  當年太子在大本堂的時候,固然是學習四書五經。但是經史子集,兵法戰策。等等幾乎是無所不讀,再有朱元璋的言傳身教,這才是一個皇帝應該有的教育模式,而是讀四書五經做秀才。

  并不是說四書五經不重要。而是皇帝需要更多四書五經以外的知識。

  這個時候,朱允炆豈能不知道太子的想法。

  只是一方面,朱允炆本身是有野心的。不,應該是那一個龍子鳳孫,對那把椅子是沒有想法?另外一方面,朱允炆也很擔憂自己的未來。擔憂自己的母親,想要有所作為,但不知道該怎么做?

  思來想去,朱允炆唯一能做的,就是沒有人教他這些東西,他自己來讀。而為了了解朝野變化,讀報也成為朱允炆每天要做的事情。

  而丁顯,而今報界第一人。數篇文章,如黃鐘大呂,更是第一等風云人物,自然進了朱允炆的眼。

  有一些問題,在朱允炆心中隱藏了很久。他不知道向誰去問。這才找了一個時機,將丁顯給請過來。

  朱允炆說道:“有幾件事情,我不大明白,今日特別請丁先生來指教一二。”

  丁顯此刻已經根基朱允炆的年紀,身形,揣測朱允炆的身份,說道:“殿下請問。”

  朱允炆說道:“孤看你,連篇都在說,開海之害。堪稱禍國殃民。但是這開海之事,難道就沒有一點好處嗎?我聽說活,去歲海關銀有近五百萬兩之多。山東賑災,高麗征戰,大多出于海關銀?難道這對朝廷上下,沒有一點裨益之處了。”

  丁顯沉思片刻,說道:“這一件事情,就要看殿下從什么地方看了。天下之事。從來因道制術,而不是因術制道。開海數年,國庫充裕,這是大好事。但是,這一件事情,對朝廷真的好嗎?殿下,首先要明白,大明天下是何人之天下?大明之天下該如何治理?”

  朱允炆聽丁顯如此說,立即來了心思。這些事情從來沒有人給他講過。朱允炆身形微微前傾,說道:“愿聞其詳?”

  丁顯說道:“天子與士大夫共天下,此北宋文彥博之言,而今依舊是金玉良言。可馬上打天下,不可馬上治天下,前元騎兵之強,冠絕天下,即便是本朝精銳,也未必能匹敵。然不足百年而失天下?何也,是元軍自相殘殺?軍威不在?非也,洪武五年,魏國公提數十萬大軍,與王保保決戰塞外,險些全軍覆沒。可見蒙古雖弱,但軍威仍在?”

  “正是,韃子不知道讀書人的好處。沒有與讀書人共天下。反而盡用急功近利之徒,求一時之利,絕天下之義,將朝廷理財之職,猶如做買賣。令色目商人撲賣之。某言,我可征稅十萬,又某言,我可征稅二十萬,而后者得之。于是,官員急于搜刮,百姓死于賦稅,這一夫作難而七廟墮。乃有今日。”

  “是以,孟子見梁惠王言,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仁義在,而道生之,道生而利隨之,未有天下行仁義之道,而國庫乏用之朝。”

  “重教化,淳風俗,治國之根本也,利者,仁義之末,德之薄也。棄本而求末,臣未知其可也。”

  朱允炆聽了,心中思忖片刻,說道:“丁先生高見。只是,皇爺爺為何不納此言?”

  朱允炆覺得他說的都對,最少在丁顯的理論下,是可以自圓其說的。是的。比起區區幾百萬兩的賦稅,穩固的社會體系,才是朝廷應該重視的東西。只是他這一問,讓丁顯不好回答。

  他堅持自己的意見,那么就要說朱元璋哪里不對了。但是朱元璋是能隨便指摘的人嗎?

  特別是對著朱允炆,對子言父,對孫言祖,都是大忌諱。

  丁顯說道:“臣以為,這是陛下權宜之策。朝廷建國二十余年,戰事頻繁。國庫空虛,自然要取之于海上,用之于北疆。只是非太平盛世之景,當九州息干戈之事,此事宜可罷之。”

  朱允炆說道:“那要到何時啊?”

  丁顯心中轉了一個圈,身體微微前傾,低聲說道:“或許,要等殿下執掌天下的時候。”

  朱允炆聽了,臉色陡然一變,死死的看著丁顯。

  丁顯并不回避朱允炆的眼神。

  對于成為朱允炆的老師,方孝孺是敬謝不敏。這丁顯是求之不得。

  雖然說,丁顯因為民報,得了很大的聲望。但是丁顯內心之中的遺憾就越來越大。那就是因為當年的事情,不能堂堂正正的成為朝廷命官,登堂入室。即便而今名聲傳于天下。但依然是白衣而已。

  所以,給朱允炆當老師的機會,這是他求之不得的。

  他在與朱允炆問答的時候,已經反復思量過了。這才突兀的說出這樣的話,這是一個試探。也是一次冒險。

  就要看朱允炆如何做了。

  朱允炆沉默了好一陣子,忽然一擺手,遠處的侍衛宮女,全部退下去了。朱允炆談話的時候,已經注意到距離,這些太監宮女侍衛,應該是聽不到他們說話的。

  但是朱允炆依然擔心,只有將這些人趕出自己的視線之外,他才有一絲絲的安心。

  朱允炆這才說道:“丁先生,有些話是萬萬說不得的。”

  丁顯見朱允炆如此作勢,心中立即明白:“成了。”如果這些話真不能說,朱允炆不會是這樣的反應。

  朱允炆也是無奈,他此刻困在籠網之中什么也不明白,很多事情,還不如丁顯看事明白。他急需一個縫隙,就是能讓看到真正大明是什么樣子的。并清楚權力運動的縫隙。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