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八十九章學報
  第八十九章學報

  解縉在學報上,簡直是火力全開。

  絲毫沒有保留。在太平盛世的底褲都翻出來了。

  特別是對于江南士大夫們做的事情,全部給翻出來了。

  是的。因為朝廷管得嚴格,什么隱匿田畝,偷逃賦稅,等等。這些事情大部分人都不敢干了,他們如果敢做,朱元璋定然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下場。但是,士大夫們,不,應該是地主們對土地的經營,最基礎,最不可或缺的工具,高利貸,是完全不能放棄的了。

  無他,這是土地經營理念的問題。

  士大夫們,他們從來沒有想過要自己耕種土地。也沒有想過向土地投入資金,進行必要的水利建設。增加糧食產量,或者改良生產方式,從而提高畝產。來提高自己的收益。

  這些繁瑣的俗務。豈能是他們清高的士大夫們要做的。

  即便,很多士紳也集體修橋鋪路,興修水利。但是,他們的主要出發點,決計不是為了提高畝產,讓自己有更好的收益。

  當然了,在龐大的士大夫群體之中,也是有一些這樣的人,他們親自操持農業,甚至總結經驗,寫出農書。但大部分士大夫都不是這樣的。他們依靠的土地的收益,不在于地租本身。

  因為土地租的收益是有限的,而且是相當有限的。

  而土地人身依附關系,與高利貸,才是地主剝削的大頭。

  因為土地人身依附關系,就能無限的使用佃戶的人力,可以說是免費的。這種佃戶,就已經類似于農奴了。而高利貸,在借出去的那一刻,幾乎沒有指望農民能還。他要利用高利貸無限地剝削百姓。

  生是他們的人,死是他們的鬼。

  吃人不吐骨頭那種。

  這也就是為什么,大量人丁出海,很多地主與士大夫都受不了。雖然說大部分中國人善財難舍,不到最后時刻,是很難下定決心,背井離鄉的。而在地主逼迫之下,他們寧愿亡命天涯。

  之前,沒有別的路可走。而今只有出海這一條路。地主們兼并土地的經濟循環被打破了。

  這讓他們損失慘重。

  其實,從國家層面上來說,只要土地仍然交稅,兼并不兼并,其實并不重要的。但問題是,古代土地兼并,就是人口從官府轉向私人,土地從繳稅到不繳稅,從承擔公共義務,到不承擔公共義務。

  這才是土地兼并的危害所在。

  可以說,開海這一件事情上,自然不是十全十美,勛貴們明面上壟斷,暗地的手段,自然不算清白。但是一般來說,這只要愿意服從海上規矩,除卻天災之外,人禍還是很少的。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大家都是出來賺錢的。而不是出來殺人的。殺人的目的,是賺錢。而不是相反。

  而地主們賺的不是錢,是命。是無償的勞動,是帶血的土地。

  人才是他們最大財富。而不是錢。

  很多地方,錢根本沒有用。窮人即便有了錢,在很多地方也是保不住的。

  很多事情,如果自古以來就有,大家似乎都變得理所當然起來,覺得這一件事情本該如此。沒有覺得有什么不對的。而解縉將這些事情從新拎出來,昭告天下,卻又不一樣了。

  很多事情,不上秤,不值一提,一上秤千金壓不住了。

  這里面首先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朱元璋對高利貸有明文規定的。其中有一條就是利息不能超過本金。不管借多少錢,最后還錢最多翻倍。但是這樣的規定,下面的人怎么能遵循啊?

  當然了,朱元璋才對整個大明進行了大手術,從開國以來,致力于均田均賦稅。一邊重視大族,一邊打壓大族。甚至朱元璋手頭有一個冊子,擁有土地超過三千畝的家族,都在列。

  但是人的自然分化,是一種自然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就要新中國之后,有一段時間分田了。但是,沒有過多長時間,大概不到十年,甚至更短,中央就發現有土地重新聚集在少數人手中的趨勢。同樣的情況,朱元璋做的事情,決計沒有新中國土改做得徹底。而農民經營土地所遇見的天災人禍,要比新中國之后,多太多了。

  而小農經濟面對這些問題的薄弱性,也會出現在同樣的問題,土地再次集中。

  其實,朱元璋開國之初做的事情,在正統之后,已經完全變樣了。大量土地集中在士紳手中。數以百萬計的流民遍布天下,而明朝賑災,也從剛剛開始,朝廷主動積極,變成了被動消極。

  主要是錢不夠了。

  如果算時間的話,還不到一百年。

  也是而今這些士紳的力量不強大。否則,他們也就不用這種手段發出自己的聲音,在鄉下死幾個人。甚至幾十個人,滅門絕戶,也未必是多大的事情。正是因為士紳的力量不夠大。他們在面對勛貴支持的開海這一件事情,只能想辦法迂回阻止,或許分一杯羹。

  走正規渠道。

  死在這種習以為常的模式之下的百姓,更是不知道有多少。

  解縉這一下子,算是刨了這些人祖墳了。甚至直接動搖了儒家的根基。

  是的,儒家講仁者愛人。并不支持其中的經濟邏輯的。有一些士大夫,也是耕讀傳家。自耕自種,但問題是,儒家最大的支持者們,他們背后就是這種經濟模式。

  雙方深度捆綁。

  這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儒家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都要面對這個事實。

  朱元璋看著學報上面,解縉的慷慨陳詞,激烈抨擊。微微搖頭,暗道:“怪不得,要埋雪堆里。這輩子,這小子也定要不得善終。不過,這樣也好。有些事情,也該撕破了。”

  朱元璋想要繼續變法。土地大清丈,已經差不多了。當然了,大明天下很大。很多省份的土地清丈還在繼續之中。但是最主要的南直隸,江浙,江西,湖廣,等地已經清丈結束了。

  朱元璋想要進一步變更土地制度。

  這也要有一個由頭,朱元璋作為皇帝太赤膊上陣,有些不大好沒有回旋余地。甚至朱元璋也準備讓何夕回京一趟商議這一件事情。這下好了。解縉咬著一口夠狠。將來很長時間,南京都太平不了。

  朱元璋就有插手的空間了。

  至于解縉個人。

  解縉太沉不住氣,太愛出風頭了。這樣的人,在官場很難走到最后的。歷史解縉就以“好圣孫”這三個字,得到永樂與仁宗的歡喜,但是得罪死了漢王。

  最后,死于非命。

  而解縉而今更年輕,更不知道輕重。為了出頭,自然用盡全力。利用自己學到的知識,來壓倒丁顯。為自己鋪出錦繡前程。

  但是他并不知道,他用力過猛,剛者易折。他這種做法,朱元璋是很高興的。但是將反對一方的仇恨,全部吸引到自己身上了。而大明現狀,想要在幾十年之內,一下子從封建社會進步到下一個階段,不大可能,也就是說。大明地主階級或許會衰弱,但是還會存在。

  政治是妥協的藝術。

  一但上面需要與這些人和解,妥協。那么吸引了這么多的仇恨的解縉會是一個什么下場?

  扔出去的砝碼,給出去的交代而已。

  所以,朱元璋覺得解縉,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跳得這么歡,將來難免拉清單的。但是那是將來的事情,現在他也是要給予獎勵的。朱元璋沉吟片刻,下令,給解縉加七品翰林學士銜,并請他進宮,為朱元璋值經筵,也就是講課。

  「請假,本月沒有全勤了。就沒有動力,又有一些卡文,今天只有一更」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