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一百三十四章
  第一百三十四章大清河防線

  雖然,何夕也知道,一個人做不得很多事情。必須有自己的團隊。很多事情要讓別人來承擔,他能做的不過是相信與支持。但是此刻何夕依然在自我反省。

  心中暗道:“大意了。”

  自從納哈出出降之后,元廷已經很長時間都沒有什么大動靜了。何夕以為元廷不會有什么動作了。再歷史上,納哈出出降后,緊接著就是捕魚兒之戰。所以何夕也覺得,蒙古人不會大舉出動。

  但是問題是,在何夕的影響下,明軍轉移了戰略方向。如此一來給蒙古喘息之機。這時間不多。僅僅一兩年。但是也讓蒙古人有了重振旗鼓的時間。

  當然了,如果沒有這一次決策北伐。或許,蒙古人還想舔傷口。但是既然風聲已經傳出來了。自然是先下手為強。

  只是,很多人都忽略了,脫因帖木兒這位老將,不管是人越老,膽愈豪,還是死中求生。總之,今日這大局面。很多明軍都沒有想到。因為自從王保保死后,蒙古人襲擾邊關自然是有的。但數萬乃至于更多騎兵,繞過邊關城池,直撲敵后,這樣大膽的舉動。已經沒有人敢做了。

  何夕沒有想到。燕王也沒有想到。

  那有沒有人想到啊?

  有,不是別人正是吳高。

  ------

  吳高作為將二代。父親吳良對他的教育,從來是中國傳統的挫折性教育,非常嚴厲。幾乎將吳高批評的一無是處,即便臨終之前,吳良也沒有給吳高好話。覺得吳高一輩子不上戰場最好。不要喪師辱國。

  只是,而今勛貴占據了大明權力的最高層。吳高自己的地位,不僅僅是他自己的。而且跟隨吳家很多舊部的。吳家一門兩侯,門生故吏從來不少。如果沒有人支撐門戶的話。不出十年,吳家的門生故吏,一個個都要靠邊站。

  官場從來是競爭內卷最激烈的。

  雖然說國初封爵容易,但是有爵位與沒有爵位,在很多時候截然不同。

  吳高自己也不甘心,一生閑居。自然愿意出來做事。

  只是,在父親的影響之下。吳高行軍打仗的手段,也是可圈可點的。與葉沈不一樣。葉沈屬于天賦型。而吳高就是墨守成規,謹慎非常。他內心中想的從來是不要大敗,就是行。

  因為只要不是大敗,他江陰侯的位置就能保住。家族在朝廷的地位就能保全。而孤注一擲,去拼一個大勝。一旦大敗,九族都會被牽連。何必啊?

  吳高能力放在開國諸位功臣面前,那自然是不夠看的。但是如果與將門二代相比,應該是排在第一梯隊的。最少在李景隆之上。而正因為吳高這種思想,他的技能點都點在防御上了。

  他作為遼東主將,上任之初,第一件事情,就是奔波數千里,將遼東所有防線。衛所與海岸線都跑了一個遍。

  暗地里做出了很多計劃。

  如果蒙古大舉入侵怎么辦?如果征高麗的軍隊全軍覆沒。數十萬大軍,大舉入侵怎么辦?

  當然高麗滅國之后,吳高又將高麗這兩個字給劃去,改成了倭國,又給自己增加了一個新議題。那就是,如果倭國水師襲擾遼東海岸,該怎么辦?

  吳高在何夕面前沉默寡言。但是他的夾帶之中,幾乎將所有可以面對的局面都想過了。也都有備用計劃。

  所以,烽火傳到沈陽的時候,吳高第一時間出兵。

  不過,這一切是等何夕到了老米灣才知道的。

  前文說過老米灣。

  這里是原本遼河上游河道的終點,何夕到來之后,就將遼河上游航道向上延伸了幾百里。做了不少事情。當然了,這里之所以是原本航道的終點,不是沒有原因的。一來遼河在這里河道變寬了。另外就是遼河在這里,開始向南流,再上游更多是從西往東南流。再有就是這里,有乃是鐵嶺,開原附近。有兩個衛所,數萬百姓乃至依附的部落,在歷史上,是大明在遼東最北方的戰略支點。而今再往北大概兩百里左右的,長春堡附近才是明朝最北方的支點。

  當然了,這個距離也可以看出來。

  遼東防御有多大的空檔。

  何夕到了老米灣,慶云堡打聽消息。

  本來何夕還沒有決定自己要在什么地方停下來。

  他倒不是怯敵,而是很有自知之明。他留下來,未必是前線將士的福音,很有可能是問題所在。只是,他在老米灣打聽到的消息。卻令他大吃一驚,說道:“你說什么,吳高已經到了鐵嶺衛,還有沈陽三衛?”

  “怎么這么快?”

  “這才幾日?”

  慶云堡千戶說道:“小的聽說,吳侯爺在得知有敵人入侵的第一時間,截斷了遼河渾河的航運,不管是什么船只,不管裝得什么物資,哪怕是金銀也要就卸下來。丟在碼頭上,立即將沈陽三衛給拉上來。用了五日時間,此刻就在鐵嶺衛集結。”

  何夕暗道:“好快的動作。”

  何夕算了算航道。雖然從沈陽到鐵嶺直線距離不斷太遠的。但是走水路的話,卻要先從渾河到遼河,然后從遼河逆流而上,大概有六百里水道。從渾河順流而下,那很快,但是逆流而上,就由一點廢時間了。

  五日六百里,大抵是日夜兼程了。

  更不要說,從得到消息的時候,當機立斷。

  這水平已經很不錯了。

  這一次吳高,給何夕很大的驚喜。

  其實,這也是大明將領整體素質在。畢竟是開國之初,名將如云,下面各級將領,不管是老將,還是將二代,大都有幾把刷子。等到了亡國之際,那個時候比得是下限,一個個友軍將領,全然指望不上。

  何夕既然知道吳高在鐵嶺。何夕自然決定在鐵嶺停下來。

  從老米灣慶云堡走水路到鐵嶺,順流而下,用不來一日。

  當日,何夕已經到了鐵嶺。

  ------

  何夕到了鐵嶺,吳高大喜過望出門迎接不提。

  兩人進入內室坐定。

  何夕立即問道:“而今局面,吳侯決定怎么做?”

  吳高說道:“守住這條河。”

  何夕看著地圖上,一道淺淺河道,說道:“這是?”

  吳高說道:“這是大清河。”

  清河,是北方常見河流名稱,在山東有大清河,江蘇有大清河,河北也有大清河,大抵是因為北方河流可以分為兩類,清流與濁流。很多河都是濁流,清流就少。就以清河名之。

  這里的大清河,不過是遼河的支流。發源于長白山,向西流入遼河之中。橫隔在鐵嶺與開原之間。河流算不上大。也算不得小。

  但是何夕很疑惑,吳高手中有數個衛所,合計三萬有余。雖然不都是騎兵,但是三萬有余的軍隊,已經一支重兵了。而吳高僅僅想守,而且是守一條河流?

  清河雖然是遼河支流。但依然有一兩百里長。幾萬人未必真能守得住啊?

  吳高看出了何夕的疑惑。說道:“大人,我這里次帶來了大小船只近千艘,大清河上的船只也近在我手。派士卒登船。橫于河上。韃子不能飛度,而大清河發源于長白山。韃子想要繞過。只有兩個辦法,一個是,深入長白山。翻越群山,出于鐵嶺之后。另外一個辦法,就是渡過遼河,繞道遼河以西,然后深入南方再次渡過遼河,攻遼東之地。”

  “此二策,皆不可取。不過大清河是一條小河。久守必失。恐怕堅持不了多久,不過我還有備用計劃。”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