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大明:我,開局請斬劉伯溫! > 第90章 惹眾怒的朱青
  朱青要準備返回京師,打仗的事他做不了主,賑災才是他到北邊來該干的事,如今災區已經重建完成,除了一些在沛縣找到了新生計的百姓沒有返回故鄉,其他都返回老家。

  朱標用常遇春收繳的那些錢從江南商人那里購買了種子,分發給百姓們,百姓們感恩戴德。

  在受災的群眾之中,不乏有一些聲望出眾之人。

  這些人聯合起來號召百姓,不費朝廷一分一文,在沛縣的縣城外修建了一座生祠,里面供奉著太子朱標和布政使朱青的牌位。

  這讓一些文官酸的眼睛都紅了,這可是生祠,世世代代要享受香火的,他朱青何德何能?太子就不必說了,太子之尊參與賑災,還切身實際的進入基層,別說立生祠了,就是為其出書立著也絲毫不夸張。

  可他朱青……

  一些文官真是牙齒都酸掉了,卻只能看著朱青每日坐著那鐵架子車在災區受到萬民敬仰。

  …

  四月十一,災民陸續開始離開災區,沛縣恢復了往日的安定,而那些房屋并沒有拆除,而是安排了沛縣官府每年進行維護,作為一個臨時的救災安置點使用,并且有了這個安置點,沛縣縣令的官階也從八品到了七品。

  除了這些,沛縣還新落成了一座蜂窩煤廠,招收了三千工匠日夜不停的生產蜂窩煤。

  杜明他們也掏錢修了條寬敞的大路,讓沛縣跟開封暢通無阻。

  讓朱青佩服的是,這段時間杜明等人早就將蜂窩煤朝著開封周邊銷售,南陽、汝寧、汝州、河南幾府,許多百姓都訂購了蜂窩煤。

  蜂窩煤的銷售模式是朱青提出的,采用的是送貨上門的模式,即廠商在縣城開設倉庫,需要購買的百姓只需要留下住址跟訂金就可以,三天之內會有人送貨上門。

  縣城范圍內免運費,其他的過十里地一文錢。

  有了這個模式,加上國朝初定店鋪價格低廉,蜂窩煤鋪子如同遍地生花一般出現。

  朱青詢問過杜明他們,為什么會有這個鋪子。

  杜明他們給出的答案是,他們也搞了一個分銷制度,他們雖然是大商人,但手下也還有很多每年要吃分紅的股東,而這些股東愿意拿自己的股份入股,就可以在他們手里低價進貨蜂窩煤。

  “大人,你是不知道啊,早年間兵荒馬亂的,誰家也不敢把身家性命給壓在一樁生意上,大多都是遍地開花,草民不敢貪圖太多,所以就借著這個機會回攏了些老本。”杜明笑意盈盈的討好笑道。

  朱青聽在耳朵里也覺得震驚,這是回攏干股啊。

  而且杜明這一招高明的地方就在于,雖然分銷商們可以靠著蜂窩煤賺錢,可杜明才是那個有蜂窩煤廠提貨權利的人,沒有杜明,那些分銷商一個個就會麻爪。

  杜明的商會靠著股東們的資金做大做強,最后卻用一個隨時可以自己拿捏的蜂窩煤回攏股份,看似他沒賺錢,可他才是最大的贏家。

  朱青懷疑的看著杜明。

  這家伙會不會早就知道自己準備用去硫技術拿捏他們了?

  不過這也不重要了。

  …

  四月十七,朱青等賑災隊伍回京。

  而此時,京師之中已經開始鬧騰起來。

  常遇春奉太子之命出征征討太原,此時引起朝野震動,而最狠的是,常遇春送回來的奏折之中,明確表示了是朱青的推斷才讓太子下令,命常遇春去冒險嘗試。

  一場由朱青引發的滔天怒火迅速蔓延到了朝堂上。

  可憐的陳懷義剛剛得勢沒幾天,就因為給朱青脫罪而被武勛文官們聯合聲討入獄。

  武勛們集體請奏罷免朱青給其定罪,文官更狠,直接要砍朱青的腦袋。

  “一個文官跑去摻和軍武之事,簡直是貽笑大方!此子可斬!”

  “如此莽撞出兵,此子將江山社稷置于何處?年紀輕輕位居重臣行列,可其心智卻沒有半點穩重之處。若是任其如此玩笑下去,我大明江山豈非成了他的玩物?”

  “臣請奏陛下!朱青是奸臣!是奸臣啊!他諂媚陛下,諂媚皇子,如今更是要挾太子殿下!常遇春不敢違背太子之命,而罪魁禍首,就是朱青啊!!此子該死!該死!”

  一聲巨大的哀嚎和哭喊聲響徹朝堂。

  眾人轉頭看去,便看到新晉的兩廣知府楊憲聲嘶力竭的哀嚎出聲。

  這可是陛下最近的寵臣!

  楊憲治理揚州可謂是治理的堪稱奇跡,至正二十六年,楊憲上任揚州知府,初到揚州的時候揚州僅僅八百戶人,而現如今,揚州已經有上萬戶百姓,一年可以給朝廷上繳幾萬石糧食的稅收,堪比江南一個富庶的州府。

  朱元璋念其功勞和手段,對楊憲在揚州近乎強迫癥的施政手段大肆贊揚。

  在朱元璋看來,楊憲的手段無疑是對現如今大明朝堂的一劑強心劑,要是有更多的官員跟楊憲一樣,那自己可就省心多了。

  大明,也會越變越好。

  所以,在揚州治理初建成效之后,朱元璋將其調入中樞,擔任兩廣知府,可謂是實名的封疆大吏。

  而楊憲還未出京就職,就因為常遇春出兵這事在朝堂上大哭彈劾朱青。

  楊憲一開口,文官們頓時有了主心骨。

  這段時間文官日子不好過,但隨著楊憲入京,情況開始好轉起來,朱元璋愛屋及烏,加上這段時間對文官的一直打壓,老朱也有意放松一些對官員們的管教,不光提拔了幾個官員,還提出了修書的舉措。

  修書就是實打實的功勞,只要書修出來了,就可以名垂青史。

  其中,以翰林直學士王祎的的升遷最為順利,一舉從一個民間大儒提升為了翰林直學士,兼修元史與音律。

  如此一來,文官又有了幾分在朝堂上跟武勛們較勁的勢頭。

  …

  “這小混蛋簡直是胡鬧!”

  “可不是,也不知道老常咋想的,咋就被他一個小娃娃給拿捏了?”

  “你可別小看那小子,要挾太子,裹挾皇子可有他的本事,近一段時間,二皇子連講武堂都不來了,都在觀稼殿待著,都快待幾個月了。”

  “這樣下去可不行,太子可是儲君!”

  “哼!”湯和哼了一聲,橫眉道:“下次見到那廝,我定要將其拿下!”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