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大隋主沉浮 > 第509章:兵鋒直指
  與奚族大酋長奚仲等人達成協議后,楊集立即起程北上,當天傍晚就到了大安縣。

  大安縣位于新開河以北,也就是后世的科爾沁左翼中旗一帶,此城是高寶寧為了防止高句麗、靺鞨而修筑。當時的契丹名為契丹,可實則是被北齊直接管轄,他們畏齊如虎,對于高寶寧的命令不敢不遵;況且筑城也利于他們自身的安全,于是他們按照的高寶寧防御圖紙,打造了很多防御體系。

  大安城與中原的上縣差不多大,離高句麗的國土有三十多里,而在邊境兩國邊境的三十里之間,又打造了許多軍事堡壘、烽火臺,這跟李靖在庭州草原打造的防御體系如出一轍。

  冀州軍并沒有駐扎在城里,而是在駐扎在城東二十里處,再向東十多里,便是高句麗的國土了。

  隋軍大營呈一個指向東方的大箭頭,前面的三個角各是一座軍堡,后面才是大軍駐地,如是一來,四者便互相成了犄角之勢,再在后方,就是堅固的大安縣,而大安縣西南方數十里外,則是齊末陪都黃龍城。

  城與城之間的間距,都是為騎兵的體力、馬力考慮的,如果一城受到攻擊,另外一城的騎兵立刻可以全速去救援,到了戰場之后,還有足夠的人力、馬力,使他們能夠立刻作戰。由此也可見,高寶寧為了復國,在契丹花費了巨大的心血。

  楊集到來之時,第一時間接見了突地稽使者、忽賜泰,大致的了一下粟末靺鞨和高句麗戰況,便召集眾將議事。

  此時中軍大帳之中,數十名文官武將濟濟一堂,等候衛王訓示。

  楊集知道大家在等什么,寒暄后,便說道:“高句麗在南余夫城部署了三萬五千精兵,而南方的新城、玄莬城、遼東城、安市城、建安城又部署了數目不等的軍隊,其總兵力高達八九萬人。年后,又從南蘇、木底、蓋牟等地調集了十萬兵力。也就是說,以隋、高邊境線上,高句麗足足部署了二十萬大軍左右。他們這一次,幾乎把遼東能戰之士都抽調過來了。如果加上諸城里的青壯,那么,其兵力至少又多出十幾萬人。而我們這一邊,總兵力只有六萬左右,這其中還包括幾千名新兵,所以從兵力上說,我們遠不如人。”

  “如果打起來,戰場主要在三個地方,分別是李子雄總管負責的遼州東山縣、段德操負責的黃龍城、最后是我們這里。但我認為打不起來,理由有三:一是高句麗有主戰主和兩派,如果是主和派占了上風,若不然,主戰的淵子游,早就在我們立足未穩之時打過來了;二是高句麗在日以繼夜的修長城,這說明對方也怕我們,所以希望把長城盡快修起來;三是淵太祚調集了六萬大去對付粟末靺鞨,此舉既是消滅來自北方的威脅,也是向我們下馬威,但是粟末靺鞨給了淵太祚一記狠的,所以高句麗最后哪怕是打贏了,高句麗也達不到示威的效果。”

  “大王!”劉權見楊集介紹得差不多了,起身行禮道:“大王確認高句麗不會進攻我們嗎?”

  這不是劉權個人的疑問,而所有將領共有的疑問,如果不打,雙方則相安無事,如果打起來,那么契丹舊地必然首當其沖。

  楊集讓他們打,自是無妨;可是四縣之內,足有五六十萬百姓啊!這些百姓到了戰時,絕對會成為軍隊最大的障礙,一旦敵軍大舉來犯,兵力嚴重不如人的隋軍,只有被動挨打的份。

  這也是大家最為擔心的地方!

  誠然,楊集是名震天下的“小軍神”,他的話很有權威,但萬一高句麗殺過來,又將如何?

  總不能一句空洞的“我認為打不起來”就行了吧?

  楊集知道眾人都是有學過兵法、有著作戰經驗的將軍,而打仗首先要考慮到最壞的情況發生,如果高句麗軍以決堤之勢殺入遼州,將士們為了保障百姓安全,只能退入城中作戰,可是城中糧食物資不多,如果再沒有援軍,結果會很慘淡。

  “就算打起來,我們也不怕!首先、滕王已經從冀州率三萬士兵來授,其次,幽州軍各地的軍隊已經紛紛趕向遼州,前往東山縣部署。而遼州北部,也有三萬精騎即將就位。”

  他看了眾人一眼,繼續說道:“各位將軍大可放心,雖然高句麗做好了一切準備,但我們也不會跟隨他的計劃走,更不會順著對方的節奏來打,所以對方如果真的打,必將付出慘痛的代價。”

  “諸位將軍,你們只需做好本分之職即可,都下去吧!將大軍來援的消息給我傳下去。”

  “末將遵命、末將告辭。”眾將需要的答復已經得到了,既然各路大軍紛紛來援,還有什么好擔心的?于是起身行禮,返回了自己的營房。

  大帳內,只剩下楊集和郝瑗、李大亮、宗羅睺、朱粲、沈法興、劉權七人,劉權拱手問道:“大王,幽州軍當真到了東山縣了嗎?”

  “自然!”楊集點頭道:“自從高句麗大舉集結,我軍也做出了相應的部署,幽州精兵、州兵水陸并進、大規模向遼州東山縣、燕州行軍,遼水西岸已經駐扎了一望無際的大營,半個多月的時間下來,便分別從平州、營州、玄州、幽州運送了三萬大軍。連同遼州黃龍、大安兩縣的精兵、新兵,一共有八九萬士兵,部署邊境線上。”

  “另外還征用幾百艘民間船只和一萬多名民夫,他們日夜貼海穿梭,為大軍運送糧食物資。民夫的作用主要是裝卸物資,這就是走水路的優勢所在,可以最大程度的減少民夫、民力,同時也有效的避過大雪封路、物資不能運輸的窘境。而我們的三萬揮軍,則是答應歸降大隋的奚族。”

  劉權聞言,雙眼一亮,點頭道:“也就是說,如果打起來,將會形成南北兩處戰場,而重點則是北方戰場了。”

  楊集點了點頭:“確實是如此!”

  “大王,有句話我要與您說。”劉權猶豫半晌,拱手道:“冀州軍似乎對這場有可能爆發的大戰沒有信心。”

  “我也看出來了!”楊集嘆息一聲道:“冀州軍士兵是當年征高句麗的主力之軍,可結果,朝廷卻因為種種原因失利了。時至今日,冀州軍民已經安逸了很多年,但是這些將軍們對當初的失敗,心中還有一些陰影,他們的軍魂、作戰意志遠不如涼州軍、幽州軍,他們只想見好就收。”

  “也許他們日后會恢復必勝的信心,但絕非現在。只不過出于國家戰略的需要,有時候我們哪怕不想打、打不過,也得打。”

  劉權、郝瑗聞言點頭,當下的處境,十分類似步迦可汗大舉壓境那會兒,當初,誰也沒有看好楊集,悲觀情緒充滿了整個涼州。

  楊集已經不是以前的楊集,可幽州軍、冀州軍,也不是現在的涼州軍,此刻使用起來,肯定不如氣吞河山、不畏生死的涼州軍順手。

  “大王,突地稽已讓忽賜泰獻酋長令、金刀、粟末靺鞨疆域圖。現在的粟末靺鞨和奚族、契丹一樣,都是我大隋的領土了。既是我大隋的領土,自然不能讓高句麗在我國土之上放肆。”劉權朝著楊集拱手道:“依末將之見,當務之急是派兵去迎突地羅護送的粟末靺鞨百姓,顯示我們在粟末靺鞨的領土的存在,而后再讓高句麗退兵,撤回高句麗的國土之內。”

  楊集默然點頭,他見過忽賜泰,也知道突地稽令其弟護送老弱婦孺向隋境奔來,若是隋軍毫無作為,這些人定然被高句麗軍殺光、搶光。

  原本,高句麗和粟末靺鞨怎么打都和他們無關,但是忽賜泰代表突地稽獻土投降大隋了。他們現在兵力不如人,還有幾十萬百姓拖累,若是不救、不調解,其實也說得過去。

  但是世間事,并不是有道理就行,有時候,真理還真不能走遍天下。要是高句麗占領了本應是大隋的粟末靺鞨,朝廷那些官老爺定然對“坐視不管”的楊集口誅筆伐,到最后,哪怕他為大隋取了契丹、奚族也不頂用。

  之前兵力不如人,楊集迫不得已,采取以不變應萬變的戰術,眼睜睜的看著坐觀高句麗向邊境線調兵遣將,如今淵子游已經被李子雄五萬精兵、一萬多名州兵、一萬多名民夫牽制在遼州南部、燕州,而他這里又有三萬將至的奚族軍,故而也不怵高句麗了,一旦楊綸派來的三萬冀州軍就位,隋軍的兵力并不少多少。

  如果戰爭避不過、而遼州北部又斗不過高句麗,大不了來他個互相傷害、大不了用大安縣十萬百姓換取高句麗的遼東地區百多萬人,到時候,看誰先支撐不下去。

  “大王,卑職之前和忽賜泰詳談過。”正當楊集要下令之時,郝瑗起身說道:“突地稽見戰利不利,他未免百姓被高句麗屠光,便讓他的弟弟突地羅護送粟末靺鞨百姓西進。此舉,固然是為粟末靺鞨的傳承、后路著想,可也動搖了軍心,令將士們認為北夫余城不久過。卑職認為最開始之時,粟末靺鞨的士兵為了保護自己的親人,會奮勇作戰,可時間一久,失敗的情緒勢必蔓延全軍。如是一來,只怕北夫余城堅守不了多久了。”

  “據鐵賜泰所言,突地稽要求粟末靺鞨百姓輕裝上陣,而留在城內的糧草物資、牲口,足夠高句麗北伐軍呼上一兩年時間。他們要是奪了城池、賴著不走,而我大隋朝廷又不想全面開戰的話,只是我們是拿不下粟末靺鞨獻出的地盤的。”

  “我沒想過淵太祚會乖乖的退走,也不指望淵子游會通過和談的方式,將到嘴的肥肉吐出來。”楊集目光從郝瑗身上轉開,注視著帳外紛飛的大雪,悠然道:“說到底,我和淵子游的處境是一樣的,我不能舍棄‘大隋的國土’。同理,淵子游也不能把到手的地盤高放棄,否則,他也會遭朝野內外口誅筆伐。”

  “這說明什么?說明事態已經朝著我倆預料之外發展了。而雙方爭奪的關鍵點,也變成粟末靺鞨了。現在,就看誰先拿下北夫余城,誰先拿下代表粟末靺鞨統治的北夫余城,那么誰就占據一切主動地位。”

  郝瑗是頂級智者,他對于楊集這番說法,自然是知之甚詳,過了半晌,問道:“大王決定怎么做?”

  “打!”楊集斷然道:“無論如何,我也不能讓淵太祚占領北夫余城。”

  郝瑗駭然道:“大王,單獨是打,我們自然不怕。但如果由此引發兩國大戰、局勢失控;到時候,大王必將被成了挑起兩國紛爭的‘罪魁禍首’,如果打贏了一場還好,如果打不贏,情況就更加不妙了。”

  郝瑗在官面上,是從五品下的親王府友,領的是朝廷俸祿,不過他兼任衛王府副總管之職,所以他的核心點還是衛王府。他和李大亮、朱粲、薛舉、尉遲恭、宗羅睺、宋正本、凌敬、魏征、沈興法等王府屬官一樣,他們只認楊集這個涼州系或衛王系老大。至于朝廷那些個官職、那點俸祿,他們實際上并沒有過多的放在心上。

  說句難聽的話,如果楊集有朝一日,勢衰了,原先就是朝廷的陰世師、楊善會、張定和、張須陀、李靖、韋云起、蕭瑀、王琮等人,或許被其他派系拉攏走;但是這些被楊集一手提拔于微末之間的人,是絕對不會離開的。

  他們是楊集嫡系中的嫡系,一切都從楊集的利益考慮,之后才考慮大隋利益,如果兩者出現巨大沖突之時,也會率先為楊集著想,而不是大隋。

  這就是派系之別,以及派系之爭的恐怖之處;關鍵還是在于派系的“魁首”,如果此人大公無私,那么,這個派系會將本派的利益與國家掛鉤;反之,這個派系則會視國家為一頭大肥豬,都想從中割下一塊好肉,至于這頭大肥豬是生是死,那就與他們無關了。

  而郝瑗是楊集的謀主之一,聽聞楊集意圖挑起戰爭,心中的天平不自禁的偏向了楊集,希望楊集不要冒這個險。同樣的,李大亮、沈法興雖未說什么,可兩人的心思與郝瑗毫無二致。

  “我不會讓隋軍去打,而是讓‘粟末靺鞨’去打。”楊集嘿嘿一笑道:“我看了忽賜泰上交的圖紙,他說北夫余城四周雖是城墻,可城內建筑全部是帳篷;這種布局,與東突厥南汗庭白城十分類似,此外還有兩條直通城北的密道。”

  “突地稽的兄長咄羅當初挖掘這兩條密道,是防止北夫余城被包圍之時,可以派人從密道出城求援;必要之時,還能當成貴族們逃生的通道,這也是突地稽死守城池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今,這兩條密道倒是可以用來做一些其他事情了。”

  楊集看著三人,沉聲說道:“淵太祚不是想要北夫余城嗎?那就讓他們。”

  眾人聞言,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氣。

  相顧片刻,都對方眼中看出了了興奮之色,郝瑗思索片刻,向楊集拱手道:“大王,如今冰天地雪的,一旦突地稽失守,而我軍又沒有什么表現,淵太祚躊躇滿志之下,定然率軍入城躲避風雪。只要他們沒有察覺這兩條密道,那么北夫余城就是葬送數萬高句麗軍的墳墓。”

  “若是高句麗北伐軍全完了,那么我們光明正大的從突地稽手中接管屬于我們的國土,自是無妨了。到時候,淵子游再不甘,也沒辦法。除非,他敢挑起兩國大戰。”

  “什么意思?”朱粲不解的看了郝瑗一眼,又看了看楊集:“大王,郝先生是要率軍從密道殺進城內嗎?”

  “哈哈!”楊集哈哈一笑道:“我可不想讓我們將士的性命去給高句麗的士兵陪葬,況且,我軍也不宜露面。所以,我希望他們死在城內、‘粟末靺鞨軍’之手。”

  “大王言之極是!”

  “但是我軍若是毫不作為,也容易惹人生疑。”楊集向劉權說道:“劉將軍。”

  “末將在!”劉權連忙起身。

  “你帶一萬名將士,打著大隋的旗號,前去迎接西行的粟末靺鞨子民。”楊集說道:“若是高句麗軍膽敢攔截,殺!”

  “末將遵命!”劉權領命而去。

  “大王,有些事情還需突地稽配合才是!否則,取不得全殲高句麗的效果。”郝瑗肅然道:“卑職不才,愿和忽賜泰入城一趟。”

  沈法興亦是起身道:“郝先生乃是大王左膀右臂,不可或缺。這種小事,還是交給卑職吧!”

  楊集看了他一眼,笑著點頭道:“可以!”

  “多謝大王。”沈法興大喜過望,十分感激的行禮道:“多謝大王給予卑職立功的機會。”

  沈法興是一個有志向的人,之前因為進入江南盟的緣故,從而絕了仕途之望,但是獨孤敏的撈人、楊集的錄用,使他的壯志重新萌發。楊集以國士待他,他也立志要以國士報之!

  然而尷尬的是,他投奔親王府至今,寸功未立不說,反而一直享受親王府所帶來的便利,這讓他心中既尷尬不自在、又覺得十分難受。他雖然知道此行十分危險,但為了向楊集展示自己的才華和忠誠、為了體現自己的價值,便毫不猶豫的請命了。

  “老朱,給沈從事挑一隊玄武衛當護衛。”說完,楊集又向郝瑗吩咐道:“副總管,你和沈從事下去跟忽賜泰商議具體的細節。”

  “喏!”郝瑗、沈法興、朱粲行禮而退。

  楊集目光望著李大亮,吩咐道:“李大亮,你立刻派人去通知奚仲,讓他們在三天之內,將軍隊帶到大安城,如果他的軍隊不到大安城,便視為背叛。”

  奚族為了防止隋軍趁勢攻擊他們,也在邊境部署了大軍,現在不僅打不起來了,而且奚族還成了大隋的一域,所以奚族防御隋軍的軍隊,正好可以及時調用。

  “末將遵命。”李大亮應聲而去。

  ——————

  (求月票、推薦票!)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