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宗一番話。
再次激起眾人的血性。
兩儀殿內,一股股氣勢沖天而起,仿佛要將殿頂掀翻。
武將們已經炸了。
文臣士子們也不甘示弱。
國子監祭酒孔穎達,神色嚴肅,緩緩上前一步: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人有傲氣,國亦有傲骨!”
說著,他對著李世民鄭重行禮:
“望陛下取消和親,維護大唐國體......”
“臣不才,若他日有宵小來犯....臣愿率領孔家弟子,趕赴邊關,殺身成仁!”
此話一出。
滿朝文武震動。
就連長孫無忌,也終于變了臉色。
孔穎達是誰?孔夫子第三十二代孫,《五經正義》的編撰者,真正的盛世鴻儒。
他站出來支持房俊。
天下文人必會順風而動。
于是乎,幾乎所有的文官齊齊出列,對李世民躬身施禮:
“臣等不才,愿與孔祭酒同去!”
龍椅之上。
李世民緩緩掃視四周。
他看著下面黑壓壓的一片腦袋,以及單膝跪地的江夏郡王,大袖中的拳頭微微握緊。
他本是世上冷血的帝王。
面對危急和挑戰的時候,往往會以最理智的判斷,做出最優的選擇。
然而此時。
卻被激起了久違的熱血。
“真是,不甘心啊......”
李世民心中發出嘆息。
他雖被尊稱天可汗,接受諸國稱臣納貢,然而卻不能決定藩屬國的生死。
羈縻的本質是安撫。
軍事威懾的同時,往往伴有和親、賞賜、封號等一系列懷柔手段......
可進行這些的時候。
以霸道著稱的李世民豈會甘心?
他想征服的,是整個天下....他要誰生便生,他要誰死便死,這才是他想要的結果!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
還要通過和親去安撫吐蕃......
沉默了良久。
李世民整理了下大袖,沉聲開口:
“罷了,和親之事,暫時擱置,待朕與諸卿商討之后再做結論......退朝吧。”
說完,站起身來,拂袖離去。
群臣紛紛面露喜色,齊齊躬身:“恭送陛下!”
......
罷朝之后。
李世民去了神龍殿。
一襲道袍,早已恭候在那里,對著他彎腰拱手:“陛下。”
“嗯。”李世民走到案牘后坐下,吃了口茶,目光落在袁天罡的身上:
“不良人的勢力,真的滲透到了吐蕃境內?”
袁天罡老實回答:“并沒有。”
“哦?”李世民面露不解:“這就奇怪了,俊兒怎會對吐蕃的事情如此了解?”
袁天罡頓了頓:“要不然,臣去問詢一番?”
“不必。”
李世民擺了擺手:“反正這小子被朕抓在手里,跑不了。”
“像今天這般,時不時給朕點驚喜,倒也不失為一番樂趣。”
“駙馬…是不太愛走尋常路。”袁天罡嘆道:“幸好他是個多情種子,不然還真不讓人放心。”
提起這茬。
李世民嘴角抖了抖:
“朝會上的事情,國師都知道了吧?”
“臣,已知曉。”
袁天罡露出滿意的神色,贊賞道:
“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如此壯志,很對我的胃口!”
聞言。
李世民嘆息一聲:
“朕又何嘗不想這樣?”
“然而,大唐的可戰之兵,還是太少了......”
他站起身來,走到窗邊,遙望遠方的樓閣玉宇,緩緩說道:
“大唐國土廣袤。”
“朕雖有六十萬控弦之士,可分散到各地戍邊之后,還剩多少可調之兵?”
“唯有結盟和親,方可解眼下之急。”
袁天罡想了想,拱手道:“陛下的謀略,登峰造極,關于這一點,臣從未懷疑。”
說著,他話鋒一轉:“然而此等平衡之術,需要極高的技巧和造詣......”
“您可以游刃有余,可后人呢?”
“畢竟,不是所有的子孫,都可以擁有您這樣的雄才大略。”
聞言。
李世民神色變得凝重。
實際上,他早就考慮過這個問題。
可就算睿智如他,一時間也難以想到更好的辦法。
“說到底,還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李世民背負雙手,悠悠說道:“隋文帝時,中原人口六千萬之眾。”
“隋末天下大亂,煙塵滾滾,民不聊生。”
“現經我大唐兩代人努力,如今終于恢復到了三百萬戶,一千二百余萬人......”
“太少了,這點人數還是太少了。”
說到這里。
李世民的目光逐漸變得堅定,轉身吩咐道:
“傳令下去,從即日起,嚴查各地未曾婚配男女。”
“令各州各縣,加大婚使力度,若是懈怠偷懶,嚴懲不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