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大唐之最強皇太孫 > 第878章 南詔王羅盛

  “你也不需要這么滑頭,你該說的就都說出來,你得明白掌握你家里人生死的不是朝廷,現在他們都掌握在我的手上,如果要是對我還有所保留的話,那我對你的家里人也是有所保留的,邊關地區到底是個什么情況?相信那三封親筆信你也都看到,你想讓他們好好的回來過日子,那就得把你心里該說的都說出來,不要害怕得罪朝廷內部的什么人。”
李象也察覺出來了,這個家伙很明顯是有所保留,既然是這樣的話,李象就打開天窗說亮話,讓你知道現在是給誰辦差,朝廷內部那些人的面子一律不用留,他們本身就是辦事不力,包括長孫無忌在內,肯定都被這些人給蒙蔽了,當然這是比較好的一個方面,如果要說壞的方面的話,可能是長孫無忌挑錯了人了,這就屬于他的罪責了。
其實這也是很正常的事兒,這個年代對于中原之外的地方都不怎么重視,不管是臨近長安的吐谷渾還是比較遠的高句麗,如果要是皇帝親自下命令的話,官員們或許還能夠重視起來,但如果要是皇帝不怎么重視這個地區的話,官員們就更加不重視了。
看上去這些間諜用了朝廷不少錢,但如果仔細計算一下的話,他們在當地的花銷根本就不怎么夠用,頂多也就是探聽一些民間的消息,人云亦云的就傳回長安了,真正的消息根本就沒有辦法去確定,拿著錢去收買當地官員,那得拿多少錢呢?
更何況這一段時間大唐的財政狀況也不好,如果要是財政供應充足的話,或許他們還能夠得到一部分準確消息,但如果要是財政供應的不怎么樣的話,你也不能夠怪前線的這些間諜們。
“請殿下恕罪,請殿下恕罪……”
涉及到自己的家里人,張九里就不能夠和剛才一樣了,趕緊的跪下請罪,他也是當官當的時間長了,你自己給上司匯報的時候,絕不能夠涉及到別人的弊端,如果要是你匯報的時候捎帶著把別人的弊端給說出來,那就代表你和這個人結仇了。
官場上自有官場上的一路規矩,你匯報你自己的事情,千萬不能夠節外生枝,尤其是面對李象這樣的皇族子弟,因為這樣的皇族子弟管的事比較寬,并沒有一個特定的限制,所以任何事情他們都是能夠管得著的。
就比如眼前這個事兒,如果要是張九里把實話給說出來,那么朝廷各路衙門都有可能被得罪了,尤其是分管這邊的一些官員,李象回去如果要是從上到下的開始調查,這年頭紙是包不住火的,張九里最終也會暴露在大家的面前。
“本王知道你擔心的是什么,不過你也應該去打聽一下,主要是跟著本王過日子的人,本王都是能夠護衛他們周全的,但是這些人也必須得拿出自己的權利才行,如果要是在我這里三心二意的話,那最終的結果可都不好。”
為了讓張九里能夠說實話,李象不得已也得給出一些承諾才行,人家現在全心全意的給你辦事兒,如果要是被朝廷里的一些舊官僚打壓的話,那么你也必須得站出去才行,并不是為了保住張九里,而是給所有你這邊派系的官員看清楚,你所做的事情是能夠給他們撐起一片天,那么他們才能夠百分之百的給你做事兒,要不然誰還能沒自己的小九九呢?
“微臣感謝殿下以后一定……”
“說正事。”
看到張九里又要長篇大論,李象立刻就給這個家伙打住了,要是聽你在這里長篇大論的話,咱還不知道要聽到什么時候呢,所以還是先說正事兒,詳細的介紹一下南詔的軍事實力。
“如果要說朝廷調查的內容,基本可以說是十幾年之前了,現如今南詔正規軍應該有將近七萬人,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地方武裝,那也得有一兩萬人,這全部掌握在地方官的手里,南詔國一直給人的印象是國小民弱,但他們的人口也在百萬之巨,不過老百姓都不怎么喜歡戰爭,但如果要是進行戰爭動員的話,十幾萬人還是沒問題的。”
張九里對這邊的情況了解的比較多,所以在自己的腦子里稍微整合了一下,就把這個數字給說出來了,果然和李象熟知的歷史差不多,這個數字如果要是放在長孫無忌的面前的話,恐怕長孫無忌就要羞愧的辭官回家了。
戰斗力和山上的土司軍隊差不多,但是山上的土司軍隊是有險可守的,南詔國這邊就沒有其他的險峻之地了,如果要是想用軍事實力拿下這里的話,應該和四大土司那邊的難度差不多,不過這邊有另外的一個難度,那就是后勤補給線比較長。
這個事情李象在長安城里也說過了,水師戰船都已經整修完畢了,即便是用不著他們的話,李象也愿意讓他們在南北近海跑一下,如果要是連這里都跑不過來的話,那以后如何駕駛著你們馳騁遠洋呢?要知道這個世界可是大的很。
“現在的南詔王羅盛你了解多少?”
李象想起了這個便宜岳父,南詔要和大唐聯姻,此人就是要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李象,如果要不是李象的話,恐怕人家還不愿意,必須得是正妻才行,因為李象將來有可能成為大唐皇帝,而且是極有可能,所以即便是人家的女兒是個偏房,人家也同意了。
“回殿下的話,此人在年少的時候曾經到過長安城,當時是受其父委托,到大唐去拜見皇帝陛下的,后來領了一個刺史的官職,當然僅僅是一個名譽官職,回到南詔之后,因為曾經去過長安朝拜,再加上個人能力突出,所以就成為了現在的南詔王,應該不是個簡單角色。”
張九里面露難色的說道,這方面的確不是他的強項,誰也不會在四川當官還想著南詔的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