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大魏暴君 > 第358章 新風向
  送走了程曉,曹芳就叫來了張華、衛瓘,讓他們整理一下并州的名士。

  要重建并州,離不開大量的人才。

  首當其沖的,自然是利用好并州本地的人才。

  這一點,可能比重建并州軍更難。

  并州民風慓悍,即使人口基數不大,挑選一兩萬精壯成軍卻不難。

  曹芳從禁軍中挑出幾十個熟悉練兵方法的中下級將領補充到并州軍中,協助鄧艾練兵,最多一年左右,并州軍就能重建完畢,戰斗力甚至會比之前更強。

  但治理地方的人才卻奇缺。

  并州的文化教育本來就不如中原,還集中在世家、大族中。如今朝廷清理了一批人之后,如果還在世家、大族中挑選人才,等于之前的努力付諸東流,至少是效果大減。

  在討論中,曹芳提出了一個“想法”。

  他要將禁軍中的一些經驗進行推廣,請一些學問好的人來,在并州設立學校,教育普通百姓的子弟,讓他們識文斷字,能夠處理一般的文書,將來再看個人志向,或從學,或從政,或從軍,或者去研究百工之技。

  禁軍的經驗表明,不管做什么,讀過書和沒讀過書還是有區別的。

  這么做,還有一個好處。

  可以安頓那些有學問,卻沒實踐能力的人,讓他們為朝廷效力。

  何晏就是這樣的例子。

  何晏當初協助曹爽時,搞得政務一團糟。現在在禁軍中做教習,教將士讀書,非常勝任。

  聽了曹芳的想法后,衛瓘當即表示反對。

  教化百姓當年是好事,但不能不問實際情況。

  大魏建國三十年,重教興學,雖說還沒有恢復當年漢朝太學三萬人的盛況,學有所成的士子并不少。這些人之前入仕無門,如今正對朝廷心懷希冀,如果朝廷卻不錄用他們,豈不讓他們失望?

  再者,興學是好事,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少則一兩年,多則三五年才能見效,并州等得起嗎?

  權衡利害,不如先公示天下,征召有志于效力邊疆的士子。既能安撫民心士氣,又能解并州燃眉之急。

  衛瓘的語氣很激烈,讓包括曹芳在內的所有人都大感意外。

  他們印象中的衛瓘可不是這樣的。

  稍作沉吟后,曹芳問衛瓘,會有人愿意來并州嗎?

  要知道,這些人來了之后,可不僅是在晉陽城里,大部分人要去已經荒廢的邊疆。那里不僅生活艱苦,而且危險,隨時有可能被流竄進來的鮮卑人、匈奴人殺掉。

  衛瓘說道,天下士子成千上萬,總有不懼艱險的。只要朝廷能以爵祿相酬,何愁招不到合適的人才?就算數量有所不足,也能解決一部分問題。

  況且,這是朝廷給士子機會,士子不敢接受,與朝廷不給機會完全不同。

  曹芳覺得衛瓘說得有理,轉而又問其他人的意見。

  鐘會表示贊同。

  張華也同意,卻又增加了一條。

  并州重建的任務很急迫,所以最好是來了就能用,盡可能縮短學習、熟悉的過程。因此,在朝廷的詔書里,最好明確要求,而不是籠絡的招賢納士。

  最好能經過考試,合格的委以官職,不合格的就別來了。

  這個任務可以由洛陽的三公負責,減輕并州本地的負擔,也避免應征的士子們白跑一趟。

  衛瓘隨即又提出補充意見。

  士子們先去洛陽當然好,但冀州、并州、幽州以及涼州的,甚至包括河東的,就別去洛陽了,可以直接來行在。一來是他們離晉陽更近,二來這些地方靠近邊郡,尚武之風濃厚,適合從軍的人更多。

  這些人盡早入職,對重建并州軍有利。

  幾個人互相激發,互相補充,很快就形成了一個比較妥善的方案。

  曹芳隨即命人擬詔,吩咐三公施行,同時讓王昶辦完喪事后盡快返回行在,承擔相應的責任。

  根據討論結果,從軍的可以直接來行在,由太尉府進行考試。

  消息一公布,晉陽民心士氣大振。

  這不僅彰顯了朝廷對并州的重視,還說明天子要在晉陽呆一段時間,直到并州重建有所成效。

  天子在此,也就意味著會有大量的物資送到晉陽,有助于太原郡恢復元氣。

  ——

  鐘會的母親張菖蒲很快就趕到了晉陽,鐘會的長兄鐘毓卻沒來。

  荀顗以私人名義發出的邀請也應者寥寥,絕大部分人選擇了無視,根本不想給鐘會這個面子,只有極少數人與張菖蒲一起趕來。

  鐘會很惱火,恨得牙癢癢,將無數人的名字記在了心里。

  曹芳卻很坦然,有條不紊的推進。

  選了一個黃道吉日,鐘會迎娶呼延藥。

  洛陽親友沒來,但晉陽當地的大族卻很給面子,幾乎是傾巢出動,送上了豐厚的賀禮,忙前忙后,形如家人,讓鐘會感到了一絲安慰。

  至于匈奴人,更是不用說,包括劉豹在內的匈奴貴族一個不落,全部出席,禮物堆成了山,僅是最上等的戰馬就有兩百多匹,幾乎可以組建一個騎兵營。

  曹芳本人沒有出席婚禮,但他送了一份賀禮。

  錄鐘會前后功,拜鐘會為護軍將軍,賜執戟衛士四人,出則執戟隨行,居則守衛門戶。

  世家子弟大多有隨從,但那些都是私人部曲,出席與公務有關的場合時是不能帶的。這四名衛士則不同,他們是天子賜給鐘會的,可以出現在任何場合。

  這是一種特別的禮遇。

  這樣的禮遇當然不是什么人都能有的。

  能與此相比的,也就是年老有病的三公可以乘輦,由衛士抬著上殿,而不必自行。

  鐘會的父親鐘繇當年就享受過這樣的待遇。

  天子給鐘會這樣的待遇,不僅讓鐘會在官職上超過了鐘毓,更表明了由鐘會繼承鐘繇功勛的意思。

  鐘毓的嫡子身份沒人可以撼動,但鐘繇的功勛、榮譽卻不一定由他繼承,最終還是要看他自己的官爵。如果天子有意栽培鐘會,反超只是一句話的事。

  一兩代人之后,鐘毓除了繼承來的爵位,什么也不是,誰還在乎他是不是鐘繇的嫡子。

  鐘會有自知之明,上書請辭衛士,表示自己功績不足,資望有限,當不起如此殊榮。

  曹芳接受了鐘會的請求,減執戟衛士為兩人。

  然后,他又下詔,分鐘會之功,進鐘琰之父鐘徽為黃門令,并拜兩名隨張菖蒲趕來晉陽的潁川鐘氏子弟為郎。

  詔書一下,得到官職的鐘氏子弟就興奮地跑到鐘會面前,表示感謝。

  從即日起,我等奉護軍將軍為家主。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