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大魏暴君 > 第282章 諸葛恪逼宮
  孫和面色煞白,手足無措,無助地看著朱據、孫弘。

  朱據、孫弘也慌了,束手無策。

  諸葛恪來得太快,沒等他們反應過來,大軍已經到了三十里之外,隨時發起攻擊。

  朱據倒不擔心戰敗。

  孫和身邊不僅有孫峻指揮的禁軍,還有從各地征調來的外軍,總兵力近四萬人,完全有能力擊敗諸葛恪。只是如此一來,吳國內部不和,自相殘殺,只會便宜了魏軍。

  萬一諸葛恪走投無路,選擇投敵,后果更不堪設想。

  不僅諸葛恪本人身為大將軍,擁兵數萬,影響極大,諸葛恪的弟弟諸葛融統兵駐公安。一旦動搖,荊州防線隨時可能土崩瓦解。

  所以,他們只有一個選擇:安撫諸葛恪。

  諸葛恪沒有直接投敵,而是帶著大軍趕到牛渚,想來也是這個目的。

  緊急商議之后,朱據請來了李衡。

  “叔平,何以至此?”一見面,朱據就埋怨起來。

  他和李衡雖說不是同鄉,卻也算得上志同道合的同黨,甚至還欠李衡一份人情。

  當初他被呂壹誣陷入獄,是李衡出面,向孫權陳述呂壹之罪,逼孫權處死呂壹。就政治觀點而言,他們并無太大的分歧。

  李衡也很坦誠,直接對朱據說,大將軍身處嫌疑之地,有性命之憂,不能不行此下策。不過丞相可以放心,大將軍絕無異心,否則他就不會單獨來了。

  朱據聽得懂李衡的意思。

  如果諸葛恪想對孫和不利,會帶著王濬一起來。

  雙方都很坦誠,事情就好談了。

  朱據直接問李衡,諸葛恪想要什么樣的結果?

  李衡反問朱據,丞相應該見過張儼了,有何應對計劃?

  朱據撫須嘆息,覺得自己這個首輔實在是太難了,一接手就面臨著亡國的危機,比當年的諸葛亮還要難。

  諸葛亮至少有地利可用,不用擔心大敵入侵,立刻有亡國之險。

  “去帝、稱臣都是不可能的。”朱據說道:“形勢還沒到那一步,江東還有一戰之力。”

  “那是準備送質了?”

  朱據沒吭聲,只是點了點頭。

  與張儼接觸之后,知道魏國沒有讓步的意思,他們就商量過了,準備先送一個質子以示誠意,換取喘息之機。

  他們已經接到了陸抗等人的建議,打算效仿魏國的舉措,尋找能工巧匠,改進軍械,甚至考慮從蜀漢購買一些當年由諸葛亮改進的軍械,以平衡魏軍的優勢。

  這些都需要時間。

  好在孫和雖然年輕,卻有好幾個兒子,送一個過去也沒什么影響。

  當然,如果能夠送其他人,而不是孫和的兒子,就更好了。

  孫和的兒子還沒成年,長子孫皓才八歲。

  見朱據說得直白,李衡很滿意,直接說道:“就算魏國能夠接受,暫緩進攻,我軍也不能大意。濡須失守,羨溪守與不守影響不大,但牛渚卻必須重兵防守。大將軍愿意駐守牛渚,為建業門戶。”

  朱據打量了李衡兩眼。“叔平,牛渚離建業太近了。大將軍擁兵在此,只怕建業會有很多人不能安睡啊。”

  李衡反問道:“那丞相是打算親自駐守,還是調陸抗來守?”

  朱據沉默不語。

  他很為難。

  調陸抗來守牛渚的確是方案之一。

  只是這么一來,等于徹底放棄了濡須,長江防線的中斷將拱手讓給魏軍,荊州、揚州將被分割。只有陸抗還堅守在濡須沙洲上,長江才勉強算暢通,上下游之間的聯絡才不會斷。

  既然陸抗不能來牛渚,那諸葛恪就成了唯一合適的人選。

  總不能選一個普通將領守牛渚,卻讓大將軍諸葛恪閑居。

  唯一擔心的,就是諸葛恪哪天不滿意了,又揮兵東向,威逼建業。

  李衡見狀,拱手說道:“大將軍之所以不忿者,是江東人處處排斥淮泗人,渾然不顧大將軍父子在吳多年,早就與江東世家無異。之前接連受挫,也并非大將軍不肯出力,而是魏軍實力太強。如今陸抗失守濡須,可證大將軍無罪,儲君及丞相依然拒大將軍于千里之外,未免不妥。”

  朱據苦笑。

  他也清楚,諸葛恪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江東世家有意無意的在排斥淮泗人,想將諸葛恪徹底擠出權力中心。

  現在看來,這個想法不太現實。真要逼得諸葛恪翻臉,誰也沒有好下場。

  “大將軍不肯北向,除了深受國恩之外,也相信儲君能夠彌和江東、淮泗英俊,共圖大業。丞相別忘了,太子妃不僅是張公的孫女,也是大將軍的外甥。先帝當年欲立步皇后,正是欲以婚姻籠絡文武,不使江東、淮泗為敵。如今魏國來犯,大吳存亡在此一息,江東人還執著于獨攬大權,實在不是識時務的舉動。”

  李衡沉聲道:“設使大吳為江東人之大吳,其他人都如韓綜、韓建一般北歸,為魏國效力,江東的山川地理、民情風俗皆為魏國所知。敢問丞相,大吳又能存續幾日?”

  朱據屏住了呼吸,頭皮發麻。

  良久之后,朱據松了口。“叔平,我引你去見儲君。”

  ——

  孫和被李衡說服了,就連一向對諸葛恪不滿的孫弘也被李衡描繪的場景嚇住了,沒敢反對。

  與韓綜、韓建這樣的普通官員不同,官居大將軍的諸葛恪對江東的了解太深了。他一旦投敵,江東就沒什么秘密可言了,長江防線將破綻百出。

  更要命的是,諸葛恪不僅掌握著數萬大軍,還是太子妃的母舅。

  當初孫和娶張氏為妃,不僅是為了得到張昭父子的影響力支持,更是為了拉攏淮泗人。可以說,今天還有很多淮泗人留在江東,沒有叛逃,有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因為張妃。

  他們都希望孫和繼位之后,能夠彌補當年步練師沒能成為皇后的遺憾,公平對待淮泗人。

  如果連諸葛恪都無法得到公平的對待,其他人還有什么希望可言?

  步騭的兒子步闡任西陵督,也在荊州。

  如果諸葛恪兄弟叛逃,步闡十有八九也會叛逃,荊州戰區瞬間就會崩潰。

  這個代價太大了,沒人承受得起。

  同意了諸葛恪駐守牛渚,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才能迫使魏國同意他們的條件,不強求他們去帝號、稱臣,而是維持一種類似聯盟的關系。

  評心而論,再愚蠢的人也不會覺得吳國真有和魏國平起平坐的實力。

  所以,肯與不肯,主動權完全在魏國手中。

  如何說服魏主,就成了至關重要的問題。

  李衡主動請纓。

  我愿意出使。如果不能完成任務,我當血濺五步,以明大吳君臣不屈之志。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