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大明皇長孫! > 第199章:太子殿下復活了
    朱英的操練,當然不是對標后世閱兵,到那種程度哪怕是目前的大明精銳,至少也得大半年堅持不斷旳苦訓。

    只需要達到朱英曾經軍訓的程度,對于現如今而言,震懾朝貢番國,已經完全夠用了。

    況且如今距離朱元璋的壽誕,還有三個多月的時間,完全可以籌辦一場規模盛大的閱兵式。

    而在朱英第一次在宮中操練過后,一個流傳開始在皇宮中盛行起來,這是朱元璋都沒有想到過的。

    “那是大哥嘛,我是不是眼睛花了,那就是大哥呀。”

    “是太子殿下復活了,亦或是太子殿下的薨逝,實際上就是一場騙局,這到底是為什么。”

    “那就是太子殿下,昨天操練過后,我雖然累得很,但還是去了一趟仁智殿,現在放在仁智殿中的,肯定是假的。”

    “或許只是和太子殿下長得很像呢?”

    “傻,吾羞與汝為伍,昨日操練的,盡皆是禁衛,我認識的好幾個百戶都在其中,除了太子殿下,誰能有資格操練禁衛。”

    “對,必然是太子殿下無疑,禁衛的操練,父皇絕不可能隨便交給一個陌生人,昨日操練我離得近,看得分明。”

    次日破曉,眾多皇子皇孫們就圍在一起討論了起來。

    不得不感嘆,八卦的力量是無窮的,昨日大伙都被整得精疲力盡,今日卻還是個個精神振奮。

    究其原因,完全就是因為太子殿下的八卦,他們長期住在深宮之中,消息渠道比較少。

    所以在第一次見到朱英的時候,直接就定義成太子殿下復活了。

    “只是我怎么覺得,大哥好像是年輕了許多。”一名皇子有些疑惑的說道。

    “廢話,死而復生都來了,返老返童又有何難。”另一名皇子不屑的說道。

    這般一說,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認可。

    “你們說,今日大哥是否還會過來。”有皇子開口說道。

    “定然會來,父皇讓我們一同跟隨操練,如若不是大哥,誰還能有這個膽子。不過說起來,這番操練倒是極為新穎,行走間仿若有莫大威能。”

    有皇子先肯定道,而后有些感嘆,言語間似乎明白了父皇內中的含義。

    諸多皇子皆是點頭。

    一開始他們很是抗拒,但是到了昨天黃昏時候,所有方隊開始進行整合訓練,那一幕的場景,簡直讓所有人都終身難忘。

    那種震撼的感覺,尤其是他們參與其中體會得更加清晰。

    只是簡單的走路,排列,將軍人的威嚴,大軍的威懾袒露無遺,這對他們來說,簡直是難以想象。

    “想來父皇的意思,便是讓我們親身體驗,日后就藩后,訓練將士也當是用這個法子。”

    “若是有這么一支大軍為我所用,到時候我就藩后,看誰還敢不服王化,直接翻手鎮壓,簡直太舒服了。”

    皇子們開始興奮的聊了起來,他們最大的希望,就是成年后冊封藩王。

    按照目前朱元璋的規定,藩王可以擁有三護衛,也能掌控一萬六千八百人的軍隊。

    和如今一同訓練的將士數量,也相差不大。

    昨日的震撼過后,留下的就只有興奮了。

    當然,這是皇子們才有的待遇,在這三十多人中,皇子不過十名左右,其余還有庶出的皇孫,一臉羨慕的看著他們。

    即便都屬于皇室,其中相差也是涇渭分明,皇子的層次,當然是不相同的。

    “權哥兒,你咋不說話呢,父皇這般看重你,怕是要不了多久,便能就藩了。”有皇子對朱權問道。

    在這些皇子皇孫中,等階最高的,莫過于朱權了。

    雖然朱權作為十七皇子,今年十四歲,和其他皇子差不多。但在去年,即洪武二十四年,就已經被封為寧王,藩地大寧。

    那里可是臨近蒙古,眾多皇子自然明白父皇對其的恩寵,極為羨慕的同時,哪怕年歲大些的皇子,說話也很是客氣。

    “沒什么,別聊了,這快破曉了,還是趕緊回方隊中去,父皇對此肯定極為看重,若是被教頭發現上報,怕是大家都沒好果子吃。”

    朱權有些尷尬,只得說上幾句,讓眾人散開。

    他尷尬不是因為其他時期,而是大家對于統領的猜測,作為知道朱英存在的少數幾人,朱權也不好直接將朱英的底細露出來。

    或許這其中還有父皇的一些想法,只是聽到大家猜測大哥朱標死而復生,返老返童這些,就不知如何搭話了。

    和朱權一般的,還有朱允炆,朱允熥。

    朱允炆沉默不語,站在那里周邊的皇子皇孫都隱約避讓,冊立太孫的事,皇宮里誰還能不知道呢。

    朱允熥則是小臉漲得通紅,好多次想把大哥的事情說出來,卻又硬生生的憋了回去。

    若不是昨日練得太狠了,他晚上還想去找大哥玩。

    而聽到朱權的話,眾多皇子也是一哄而散。

    大伙都還沒封王呢,藩地也沒個著落,若是讓父皇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封個破爛地方,估摸著連護衛都養不起。

    藩王護衛的軍餉,可都是從藩地里出,要是錢糧賦稅不夠,哪怕有三護衛的名額,也供養不起來。

    其實除了塞王,多數藩王也很少將三護衛滿員,一般有一個衛所的,就算是不錯了。

    真要是窮溝溝里,一萬六千八百人的名額,實際不過千八百人,也就壯個聲色。

    現在也不是朱棣靖難后的大明,按照朱元璋定下的規矩,除了藩王外,郡王也是能夠掌兵的,雖然不多,但基本上也一個衛所的編織,即滿員五千六百人。

    不過藩王養兵都難,郡王作為藩王子嗣,那就更不用說了,多數還只是名義上的。

    除了少部分能夠達到,就現在的大明,能夠維系府中的開支就算不錯,九成都是個顏面。

    況且要是藩王兒子生得多,兄弟太多,雖是郡王,有個小縣城的郡國作為封地,都算是不錯了。

    當然,能夠在皇宮內生活的,哪怕是皇孫,也都是藩王嫡子,庶子都沒這個資格。

    藩王庶子,授封為鎮國將軍,且鎮國將軍諸子不分嫡庶,不再世襲罔替,全部降為輔國將軍。

    也配置有兵權,不過能不能養得起,那就看自己的了。

    朱元璋其實對于所有的子孫,在待遇上都是挺好的,至少所有子孫在朝廷內,都可以拿一份俸祿。

    也就是說,不管怎么生,皇宮里都負責出錢,包括所有的朱家子孫,都不會餓死。

    便是明后期百萬皇族,號稱朱明皇朝,也 皇朝,也就是因此而來。

    只是朱棣本身是藩王上位,所以心里有擔憂。

    便就斷了這些子孫們的后路,啥事都不準干,導致皇族們沒了前進的方向,從生下來就是混吃等死,除了造娃也沒別的辦法。

    顯然朱元璋不是這么想的,在朱元璋的想法里,不管是兵權還是內政,都盡量讓皇族子孫們上,自家人才是最可靠的。

    這也是為何朱元璋提出,讓朱英來操練所有的皇子皇孫了。

    這些皇子皇孫,日后就是大明的中流砥柱。

    很快,操練開始。

    然而讓所有將士意外的是,在方隊排列好后,第一件事竟然不是站軍姿,而是吃早膳。

    這是很意外的事情。

    即便是天子親衛將士,也是一日兩餐,早膳的時間一般都是在十一點足有,晚膳則是下午四五點。

    這才清晨,怎么就有早膳了。

    大白包子,還是肉餡的,配上白米粥,那真叫一個香。

    每個將士都有三個大包子,一碗粥。

    由后勤的士兵送來,眾多將士哪還客氣,一晚過去本就饑腸轆轆,一下子就給吃完了。

    早膳也是有著時間規定,一刻鐘過去就開始收碗。

    過后,教頭們單膝跪地,開始吶喊起來:“謝統領賞賜!大明萬歲!”

    眾多將士見教頭都帶頭了,顯然這是統領大人的安排,哪里還猶豫,皆是激動跟著大喊:

    “謝統領賞賜!大明萬歲!”

    “謝統領賞賜!大明萬歲!”

    “謝統領賞賜!大明萬歲!”

    連續三聲,聲浪傳遍整個皇宮,無論是后宮,還是正在謹身殿里看書的朱元璋,亦或是奉天門前,正在排隊的文武百官,聽得極為清楚。

    朱元璋感受到這聲音中的振奮,嘴角不由微微翹起,順勢咬了一口大白肉包,也喝了口青菜瘦肉粥。

    他的包子和肉粥,可是大孫派來的廚子精心制作而成,單單香味,就讓旁邊的劉和已經多次暗暗吞咽口水了。

    其他的伺候的小宦官,那更加不用多說了,早已經開始用袖子偷偷擦拭不斷溢出的口水了。

    而在奉天門外,藍玉站在五官之首,聽到這聲音,面色洋溢出喜意。

    對于禁衛操練的事情,藍玉當然是知道的,包括玄甲衛那邊也是。

    只是至今,藍玉還沒有見過。

    他所高興的,并不是操練的結果,而是朱英開始掌控兵權了,這也就意味著距離朱英冊封太孫的時日不遠了。

    最近幾天,藍玉下了早朝,就是找尚在京師的淮西勛貴們吃酒,像是幾個為首的,基本上藍玉都告知了朱英的情況。

    眾人也是非常興奮,這意味著又有了重新效忠的對象。

    但凡是武將們,其實對于朱允炆都不是很友好,主要還是朱允炆對于武人的鄙夷,簡直是過于明顯。

    這也就導致武將和朱允炆之間,沒有那種熟悉親近的感覺。

    但是換了朱英,那可就完全不同了,有了藍玉這個外戚作為橋梁,在眾多武將的心中,完全就是自己人的感受。

    目前的大明,在朱元璋的統治下,還是屬于重武輕文的概念,多數武將對于文臣,也就那么回事。

    所以才會對親近文臣的朱允炆感官差了很多。

    這些方面,朱元璋當然明白,若是在朱允炆上位前,才會大肆屠戮武將,不然僅僅一個藍玉案,也不至于誅連到一萬五千人。

    即便是馮勝這般,連借口都不好找的名將,朱元璋最后都直接賜死了。

    這也是為了保證孫子能夠把權力都集中到自己的手里。

    

    朱英在軍姿過后,就離開了。

    剩下的交給從玄甲衛調來的教頭就好了。

    今日的那一聲教頭們的大喊,當然是他暗中操作的,不過并非明說,只是暗示了一下兩個從玄甲衛調來的千戶總教頭。

    能夠混到千戶,在人情世故這塊,一般也不會太差,些許暗示到位就可以了,直說就太掉份了。

    要是兩個千戶沒明白朱英的意思,那也沒關系,換兩個能明白過來就好了。

    離開皇宮,朱英先是去了一趟番薯種植所在。

    番薯這邊還是很關鍵的,其實朱英本身不怎么想來,畢竟番薯這些作物,無須過于上心,只是老爺子比較緊張,每日都摧朱英去看看。

    生怕出了什么變故,這可是關乎到大明日后千千萬百姓的活命問題。

    巡視過后,便就是目前朱英最為關心的火藥司了。

    火繩槍在朱英心中占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這是大明近期內,對外開擴的神器。

    因為在朱英的心中,近五年內,除了倭國以外,其他地方都不可能大舉進軍,哪怕是倭國,將士的人數也會控制在三十萬左右。

    而不是動輒就是五六十萬大軍。

    整個大明加上屯田兵也就一百二十余萬,六十萬大軍可就是大明全國一半的兵力了。

    打上一場,哪怕是贏了,那都是傷筋動骨,得不償失,損耗大明本身的國力。

    在朱英的心中,戰爭便是政治的延續,無意義的戰爭打起來屬實沒有必要。

    曾經歷史上的朱棣,舉六十萬大軍,五次親征蒙古,幾乎將朱元璋的家底都快給打光了,都還沒能打下來。

    打個安南,都用了將近四十萬的大軍。

    搞個整個大明的百姓那叫一個嗚呼哀哉,也就是后來朱高熾,朱瞻基給穩了一把休養生息,不然大明恐怕都要四處鬧騰農民起義了。

    而有了火繩槍就不一樣,朱英完全可以發展小規模的行動。

    比如上萬人的規模,對于大明來說還是很輕松的,沒有絲毫的壓力。

    且有火繩槍的配合,萬人里有個三千火銃兵,對于許多小國,簡直不要太過于輕松。

    而且有火銃兵的加持,在海外貿易這塊,也能很有效的發展起來。

    像是后世的殖民,資本主義的產生,朱英就準備遏制住,不是以民間的形式,而是以皇家商會,諸王分封的形式去搞。

    最后引入到大明疆域中來。

    像是曾經蒙古帝國統治過的疆域,大明理論上是屬于全部繼承,師出有名,完全可以敕封給諸多皇子皇孫嘛。

    還能借此,將漢文化輸出全天下,對四海蠻夷,行教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