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大明皇長孫! > 第483章:洪武二十六年,九月十八!!!
    一月后,倭國王宮。

    足利義滿看著面前由倭國使臣送來大明要求停戰的條件。

    臉上是一片陰沉。

    他原以為只要向大明表達稱臣的意愿,這次的事情就可以停歇下來。

    沒想到大明的胃口會有這么大。

    還要占據倭國四國。

    便是那九千萬白銀,也是一筆對于倭國難以承受的巨款。

    雖然說可以分期還,可這么多的白銀,要分多久才行。

    相比之下,其他的條件就無所謂了,主要是割讓城池還有賠償的問題。

    便是這條件,還是在付出一百七十余使臣,并且倭國公主嫁過去才給的條件。

    不然更為苛刻。

    目前倭國王宮的大殿內,倒是顯得有些空蕩蕩的,大部分的倭國使臣都是臨時指派的倭國官員。

    但也有三四十人,是真正倭國朝堂上的人。

    相對比足利義滿,后小松天皇反倒面色輕松許多。

    這倭國名義上是他的沒錯,但實際上的掌控權,早就不在天皇的手里,尤其是之前的南北朝之戰。

    看似是兩個天皇之間的對決,實際上是兩個幕府之間的對決。

    況且這次被派遣到大明的使臣,讓足利義滿抓住機會,把忠于天皇的派系,又進行了一次削弱。

    這讓后小松天皇氣憤之余又無可奈何。

    現在的天皇,跟個傀儡有什么區別。

    他巴不得現在亂起來,因為只有亂起來,倭國的百姓才會想到天皇,才會讓后小松天皇有更多的機會,收攏足夠多效忠天皇一系的大名。

    所以在這方面,后小松天皇并沒有要說有什么意見。

    “天皇陛下覺得大明的條件如何,我國是否要答應下來。”

    足利義滿在憤怒之后,便也回過到整體。

    在他看來,這倭國是他的天下,原本他已經打算明年就把自己幕府大將軍的位置,讓位給自己九歲的兒子。

    然后自己出家,以僧人的身份來擔任太政大臣。

    倭國的太政大臣,便就相當于太師或者丞相的職位,輔左天皇,總領朝廷官員。

    可是現在這樣的情況,勢必讓位是無法進行了,也沒有理由支撐他讓位。

    這就給了天皇一系官員借口,以倭國暫且無法離開足利義滿大將軍而進行阻止。

    不過即便是這個時候,足利義滿還是要把坑挖給后小松天皇。

    目前大明的條約,只有答應的可能,但是誰來答應,也是一個問題。

    誰答應,則代表誰便是倭國的罪人。

    后小松天皇聽到足利義滿的問話,頓時變得義憤填膺:

    “大明實在是欺人太甚,竟然提出如此苛刻之條件,奈何我倭國九州島眾多百姓,現在正處于明軍水生火熱統治之下。”

    “每每想到這里,我深夜輾轉反側,無法入睡,深深的感到無力。”

    后小松天皇自然不會去接足利義滿的問題,完全就是答非所問。

    足利義滿聞言,便繼續問道:“如此看來,天皇陛下是要答應大明的條約了。”

    后小松天皇繼續道:“大明勢大,依仗火器之力,我軍完全無法與正面對抗。”

    “便是堅若磐石的城墻,在明軍的火炮之下,也是頃刻間瓦解破碎,無可有抵抗之力。”

    “倘若我國能尋找大明火器之法,必當可以戰勝明軍,只是明軍防范甚嚴,如今即便是得到些許火器,也無法進行彷制。”

    “現如今大明占據我國六國,高麗占據兩國,九州島大半落入他人之手,又值十月收割,九州島產糧勢必會被明軍收走。”

    后小松噼里啪啦的說了一大堆,對于現在的情勢多方指點,暗中表明現在的倭國已然沒有辦法可言,但就是不正面去回答足利義滿的問題。

    意思就是很明顯了,反正我不說,要說就你說。

    你要是不說,那咱們就先拖著吧,看是你著急,還是我著急。

    這倭國天下,真正歸于天皇一系的,也不過是以寺廟為主,各地的守護大名,名義上是效忠天皇,實際上便是足利義滿的命令,也選擇可聽可不聽。

    足利義滿也明白,雖然天皇沒有什么權勢可言,但自己強迫他開口,也沒有什么意義。

    反正,簽訂條約是必然要蓋上天皇印璽的。

    足利義滿看了看朝廷上根本沒有發言意向的群臣,便就開口說道:

    “時值我倭國為難之際,大明高麗雙雙侵入我國,明軍有火器相助,我國武士如何能以血肉之軀抵抗。”

    “中原王朝有句老話,禍兮福所倚,目前對我倭國來說,看似是一個巨大的危機,實際上也包含了很多機會。”

    “當大明駐軍在九州島后,必然會加強我國與大明之間的聯系,現在的大明,至少在朝貢貿易上,我國可以獲取到不少利潤。”

    “況且在此之后,我倭人亦是可名正言順行于大明,那火器之秘,終有一天會在我倭國內誕生。”

    “至此,諸君共勉!”

    最后的足利義滿起身,對著群臣遙遙作揖。

    這番說法和動作,帶著濃重的悲傷還有對未來堅持的憧憬,頓時就取得了在場所有的大臣的好感。

    后小松天皇見此,眼底閃過深深的忌憚還有無力。

    在此之后,便就是由后小松天皇拿出玉璽,在朝廷眾多群臣的見證下,于國書上書寫好投效的條件,然后蓋上印章。

    這份國書,將會被特派的使臣,由大量的武士伴隨,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大明京師。

    對于倭國來說,自然是越快越好。

    時間上越快,也就代表著戰爭結束得更快,九州島的百姓,也能早些回歸。

    目前是八月底,就看能不能在十月中的時候,趕上回收一些水稻了。

    

    洪武二十六年,九月十八日。

    奉天殿上,朱英站在金鑾殿上,側后方是端坐在龍椅上的朱元章。

    下方,是滿滿的大明文武百官。

    奉天門外,是手持國書的,以最快速度達到大明京師的倭國使臣。

    這一次,晝夜兼程,加上大明驛站的運送,只用了二十天,便就是在昨夜,九月十七日,趕到了大明京師。

    按照正常情況來說,大明這邊應當緩上幾天,再行舉行簽章大典。

    不過在知道倭國使臣來到后,朱英便就決定,在第二天,九月十八這天,接受倭國的投降。

    朱元章雖然不明白,為什么大孫會連夜找過來,說明天是個好日子,便就直接安排倭國 安排倭國進行投降的儀式。

    但這點小事,便也由著他去了。

    唯有朱英的心中清楚,作為前世之人,九一八這個特殊的日子,到底代表著什么。

    這是要時刻的提醒自己,曾經在另一條歷史的支流上,中原民族所曾遭受過的苦難。

    以及,對于倭國,不應當有任何軟弱的心思。

    這就是一群白眼狼,對他們再好,也沒有任何的意義,這是永遠喂不飽的。

    唯有教化,讓他們融入到大明中來,以自己為大明百姓而驕傲,以倭國身份而恥辱,才是真正應該做的事情。

    至于那些心懷鬼胎的,便就丟到海里喂魚去吧。

    奉天門外。

    源友信雙手捧著木盤,上面拖著的是倭國的投降國書。

    此刻,其面上滿是激動的神色。

    若是不知情的看到他的神情,還以為這并非什么投降儀式,而是立了什么功勞,準備接收賞賜呢。

    不僅僅是源友信,便是跟隨在他身后其他五個倭國使臣,面色也是欣喜激動。

    他們的激動,跟倭國投降沒有什么關系,僅僅是因為自己的性命給保住了。

    誰能知道,這些天以來,籠罩在天界寺,倭國使臣頭上的陰霾。

    前些日子,在倭國公主沒有被太孫殿下看重前,所有被詹徽下令杖斃的倭國使臣的尸身,都被安置在天界寺的居所。

    而且嚴令不準下葬在大明疆域。

    這也就導致倭國使臣住的地方擺滿了尸體,僅僅幾天,便就是臭不可聞。

    完全是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折磨。

    后來還是源友信,在倭國香子公主入了坤寧宮后,這才向太孫殿下提出,希望可以將倭國使臣火化,而后將骨灰再帶回倭國。

    得到太孫殿下的允許后,這才擺脫如此局面。

    源友信恭敬的在奉天門后等著。

    因為現在還沒到吉時。

    左邊的倭國使臣,下意識的看向源友信,好似在征詢什么。

    源友信輕輕點頭,頓時一直關注著的倭國使臣們,差點沒歡呼起來。

    據說有消息,昨夜的太孫殿下,正在恩寵香子公主。

    便是在這個時候,關于倭國國書抵達京師的消息傳到了宮里。

    在香子公主婉轉承歡的祈求之下,太孫殿下深夜下了令旨,確定今日便就舉行受降倭國儀式。

    “吉時已到,著倭國使臣入奉天殿面圣!”.

    隨著由宦官口口吶喊相傳的高呼聲,奉天門緩緩打開。

    源友信連忙把木盤放置地上,跪地磕首高呼:“小國使臣謹遵大明皇帝陛下圣諭。”

    而后端起木盤起身,在宦官的帶領下,朝著前方一路過去。

    奉天殿中。

    群臣激動。

    誰也沒想到,太孫殿下竟然真的在對倭國的戰爭中,取得了如此之大的勝利。

    要知道,以往的戰爭,贏了便是贏了,會給國庫造成非常之大的負擔,每次打仗,死亡人數眾多,還要給予大量的撫恤金。

    倭國,這個連蒙元開國時期,都失利過兩次的國度,又在茫茫大海之上。

    對于討伐倭國的戰爭,其實大部分的臣子,都是不怎么看好的,覺得這就是太孫殿下的勞民傷財。

    五十萬軍,比之蒙元的三十萬軍還要多二十萬人,若是因此失敗,對于整個大明的統治之根基,都是一股很大的動搖。

    也就是現在陛下震懾天下,寵溺太孫,若是換了這古往今來任何的一個朝代,這么多軍士的調動,是絕對會遭到所有群臣的反對。

    況且當年,便是陛下,也曾經被劉基所勸阻。

    然而現在的事實證明,太孫殿下的決策和方針是非常正確的。

    雖然明軍是有一定的損傷,但這損傷對比國戰而言,是維持在一個很低的水準。

    糧餉方面更加不用說了,負擔是有,但是相比如今繁榮的大明,這點負擔還真就算不得什么,頂多不過是往年一年的歲入罷了。

    如今的大明,在賦稅上已然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尤其是商稅的增加,還有太孫殿下群英商會所創造的利潤,已然不算是什么。

    最為主要的是,這次在和倭國的談判中,太孫殿下主張收取倭國九千萬白銀的賠償。

    雖然是分二十年還清,但這對于大明來說,相當于把戰爭的消耗,全部都轉嫁到了倭國的身上。

    相比之下,倭國的割讓三城,就顯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其他的什么通商權,滿朝文武也沒什么在乎的。

    至于什么領事權,那就更加不用說了,那是跟百姓,準確說是商人相關的事情。

    即便是現在,商人在朝廷官員的眼中,也是地位極其底下,也就是太孫殿下,會因為曾經商人的身份,所以會給他們謀取一些好處。

    當倭國使臣,手捧倭國國書,于奉天殿外三跪九叩后緩緩步入朝堂之時,這也就意味著,往后的戰爭,給了大明官員一個新的眼界。

    那就是足夠的賠償。

    似乎有些圣人之言,什么大度,包容之類的,好像并沒有賠償來得更為舒坦。

    那可是九千萬白銀啊。

    這般巨大的數額,讓每一個朝臣都感覺到窒息的意味。

    “今天真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啊。”朱英不禁有些意味深長的感嘆著說道。

    后邊朱元章微微頷首。

    他以為大孫是在說大明立國時候的那口惡氣,終于是在今天徹底的通暢,便也笑呵呵開口道:

    “今天確實是一個特殊的日子。”

    眼看倭國使臣已經在奉天殿中跪倒,雙手高舉木盤托著的倭國國書,朱元章對著旁邊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劉和輕輕點頭示意。

    劉和立即拿出玉璽,小心的打開上面包裹著的綢緞,恭敬的送到太孫殿下的面前。

    朱英拿起玉璽,從金鑾殿上走下,一步步走到倭國使臣源友信的面前。

    打開上面的倭國國書,是用倭文和漢文書寫的具體賠償條件。

    在右下方,倭國的印章已經蓋上。

    當朱英拿起玉璽蓋在倭國國書上的時候,便就代表著這歷史性的一幕已然完成。

    朱元章此刻面上,也是絲毫不掩飾的激動。

    眾多群臣更是全部跪伏在地,三聲山呼:

    大明萬歲萬萬歲,陛下萬歲萬萬歲!

    !

    便是心性再好,再大的事情也是波瀾不驚的朱英,在聽到這呼聲的時候,臉上亦是多了幾分潮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