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官網爭鋒 > 第3575章 憤青鄧華
    沒錯自己對群英市的確不了解,之前在干部大會上所說的,只是東北地區共性問題,沒有涉及到群英市的具體問題,這二者是不一樣的!

    但是架不住小鄧同志有前世的記憶:“在我看來拆光賣光招商是懶政行為,是任性經濟學的典型案例,是以探索名義行出賣國有資產和集體資產之實!是官商勾結盜取國有資產的新玩兒法!是崽賣爺田不心疼,是不負責任不管老百姓死活的極端惡劣行徑,這樣的干部不配當地方領導!”

    咳咳!沈明沒想到小鄧同志一出口,就給秋文和扣上一堆帽子:“不要亂扣帽子下定義!我們談談如何解決問題,發現問題不是關鍵,解決問題才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本事。”

    這話沒毛病!其實沈部長不知道,早在祁連省的時候,鄧某人就曾經在黨校批判過任性經濟學。當時鄧某人的演講,震撼了祁連省的一批干部,只是想要扭轉祁連省那些因循守舊干部的觀念,卻不是一次演講就能做到的。

    那一次小鄧同志的話更直白,只是鄧某人縱然有重生的大BUG傍身,也架不住蝴蝶翅膀的一扇呼。他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會被調任白山省群英市,更沒想到自己會跟拆光賣光招商的文和書記搭班子!

    說實話此次調任絕對異乎尋常,最少對鄧某人來說是這樣,前世秋文和絕對沒有在東北任職的履歷。這一生他調到了東北不說,還跟君大公子、小鄧同志成為一個班子的班長,如果說這其中沒有蝴蝶效應在作祟,才是真的見鬼了。

    只是現在說什么都沒有意義,已經履職的小鄧同志只能接受現實,但是接受現實不假,卻不等于接受任性經濟學!前世今生鄧華都不喜歡拆光賣光招商的政策,越是了解這項政策給老百姓帶來的傷害,就會越發惡心剽竊休克療法的秋文和。

    純粹是剽竊西方的所謂休克療法,拿在自己手中充當創意十足的政策,簡直不要臉之極!鄧華正色道:“東部地區有全國最龐大的產業工人群體,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而不是某些人口中的負擔!有這些產業工人在手,如果不能把優勢產業做大做強就是領導的問題,不能說領導能力不足我們就一賣了之。”

    前世宅男的鄧某人,曾經在網上跟人探討所謂的秋氏模式,十個網友中倒有九個是反對這種方式的。執政為民在秋文和的字典中估計被刪除了,你看他每到一地執政都是追求形而上的東西,根本不管當地老百姓是不是改變了生活狀態。

    也不管那些城市改造項目,能給地方財政帶來多么巨額的赤字,這位掏空地方財政儲備,甚至把地方政府未來經濟潛力都透支,用政府信用獲取巨額信貸,來為自己堆積政績的做法,曾經引導相當一批地方領導。

    很多人都效仿秋文和的做派,透支地方經濟潛力搞城市改造,結果是地方政府負債兇猛。然而如此的大基建卻沒有給老百姓帶來足夠的紅利和實惠,最終導致幾年后, 幾年后,地方政府為前任的負債買單一年年過緊日子!

    最惡心秋氏經濟學的無疑是那些繼任的領導干部,因為當他們接手的時候才會發現,自己的政府負債是一個個天文數字!是地方政府永遠還不完的利息,是壓在地方政府、企業乃至老百姓頭上的沉重負擔。

    現在秋文和來禍害群英市,還是跟自己一個班子的,鄧華堅決不答應他的做派:“這樣做是極端不負責任的做法,跟患感冒就把患者扔太平房不聞不問有什么區別?我們不妨問問某些人,是不是他們家屋子亂了臟了就不拾掇,然后付之一炬燒掉省心?”

    忽然發現這家伙是個憤青啊!偏偏打個比方不倫不類,根本就是驢唇不對馬嘴么,到底是文化水平不行,還是義憤填膺以至于說話走板呀?

    這樣的干部太少見!沈明被鄧華氣樂了,不過沈部長沒有打斷小鄧同志的談話,而是主動給鄧某人倒上水。沈部長曾經是劉楓教授的伯樂,正是他發現了劉楓教授的才華,并且把劉楓調到松港市任職靖江區區長,才創造了靖江區經濟發展的奇跡。

    作為資深組織工作者,沈部長很清楚能吏都是有點脾氣的,沈部長的做派讓兩個陪在他身邊的干部感慨不已。難怪沈明會扶搖直上,就憑人家在下級干部面前的態度,就夠他們兩個學習的了。

    果然就聽鄧華繼續道:“比方說我們的聯合化工廠,那一百二十萬平米的占地面積,是在人口稠密區是在市區內。這種地方的企業還是化工企業必須搬遷,而搬遷后空出來的地皮大可以搞商業開發,這筆錢足夠支撐企業搬遷甚至產業轉型升級。”

    跟在沈明部長身邊的兩位,一個拿著錄音筆錄音,一個居然在攝像。無論是省委常委辦公室主任王敏,還是省政府辦公廳副秘書長左風,都有過地方執政經驗,但是對他們來說群英市的現狀也是一個難題。

    事實上喬老爺和李宗毅二位大佬,不止一次就群英市的問題開會,只希望找到一個靠譜的解決方案。說實在話兩位大佬也不認為拆光賣光招商是一個好辦法,那只是實在沒轍的情況下,最下下策的招數。

    兩位大秘也想著為自己的老板排憂解難,只是他們的閱歷和才智,還不足以解決群英市面臨的極端問題。現在聽小鄧同志暢談,兩個人很想知道,鄧某人提出的策略是不是可行。

    最少也要知道鄧某人的行事原則,回去后好跟自己的老板交代!鄧華卻不管別人怎么想:“據我所知聯合化工廠也曾經輝煌過,我們完全可以再造輝煌,私企能做到的為什么國企做不到?一樣的人一樣的企業一樣的商業環境,難道賣給私企這些就都變了?”

    最后的質問無疑切中要害,即便秋文和自己在這里,也無法回答鄧某人鏗鏘有力的質疑。那些私營企業的老板,還有其他地方過來的企業主,為什么要買走上絕路的企業?僅僅是發善心同情群英市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