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紅樓:莽夫 > 第135章 捷報還沒讀完呢
  豬狗之輩!

  滿朝文武!

  吳發罵出了朕一直以來,都想要罵出來的話。

  慶元帝掃視群臣,這其中又有幾個,心傷過被掠走的中原女子?同情過這些女子?為這些女子惋惜過一次?

  沒有!

  他們眼中,這些人死了就死了,女人被劫掠走就劫掠走了。

  只要不耽誤他們升官發財,河北之地的人都沒了,還會有人去哪個地方,時間一久,依舊還是繁花依舊。

  他們,不都是豬狗之輩?

  熱血沸騰,慶元帝不由自主握緊雙拳。

  每當蒙古南下,劫掠而去,誰能夠體會他這個皇帝心中的憤怒?

  那些都是他的子民,理應在他的庇佑之下,安穩的生活。

  然而,他們被殺死,妻子被劫掠而去,家鄉變成廢墟。

  他這個皇帝憤怒意欲殺人的時候,滿朝文武,特別是文臣,會勸他:“陛下,蒙古天性如此,當他們劫掠得到了滿足,就會離去...”

  是啊,滿足之后就會離去。

  蒙古的滿足,是用人命堆積起來的!

  蒙古的滿足,是劫掠而去的中原女子,他的子民!

  蒙古的滿足,是搶走別人的東西滿載而歸!

  而如今,朝臣會同情侵入者的子女,而忘卻他們曾經犯下的罪孽!

  該殺!

  的確是豬狗不如!

  然而,不能殺啊。

  這群大臣縱然品性惡劣,仁義道德用錯了方向,至少現在朝堂還需要用他們。

  心中的熱血慢慢冷卻,心中的怒火慢慢熄滅。

  秋后算賬懂不懂?

  先給他們記上一筆吧。

  吳發,朕之知己也!

  他明白朕當初的無力,朕意欲屠盡那群入侵者的渴望!

  另類的捷報,讓朝堂之上一片死寂。

  慶元帝心中冷笑:“吳發這是戳中了你們的痛腳吧,正常情況下,此時理應得到響應才是。”

  是的,心中若是還有熱血,必然國仇家恨不能忘!

  心中還有良知,就不能原諒侵略者犯下的錯!

  原諒,意味著背叛!

  背叛祖宗,背叛國家,背叛民族,背叛良知!

  只有豬狗不如的畜生,才會選擇原諒。

  因為畜生,是沒有人類的思維的,是沒有道德約束的,是沒有良知的,是沒有家國情懷,民族大義的。

  “殺光豬狗不如的畜生!”

  突兀的,牛繼宗嚎了一嗓子,眼珠子血紅,眸子里含著淚水:“陛下,老吳說的對啊,同情侵略者,而忘記咱們這一片土地上,死傷無數子民的,就是豬狗不如的畜生啊!”

  慶元帝眼睛一亮,牛繼宗還有熱血!

  朝臣,有人羞愧,有人卻一雙雙憤怒的眼睛,看向牛繼宗。

  “看啥看?”

  反正滿朝文武,沒有幾個心喜咱老牛的。

  牛繼宗也是豁出去了,孤臣就孤臣吧。你們不喜歡就不喜歡吧,咱老牛也沒有必要讓你們喜歡。咱老牛還有良知:“哼哼,你們認為咱老牛說錯了?”

  “陛下。”

  楊清臣微微一嘆:“我們不能被情緒所左右,而失去理智。治理天下,不能被殺戮之心影響。這個天下治理,終究還是需要忘記該忘記的,寬仁才是根本。”

  忘記該忘記的?

  什么才是該忘記的?

  吳發口中的豬狗之輩,就包括你楊清臣啊。

  這是能忘記的嗎?

  但是楊清臣說的,也有一定道理,最后面一句可以忽略,前面幾句話,還是可以借鑒的。

  不能被情緒左右而失去理智,慶元帝臉上擠出一絲笑容:“諸位愛卿,你們還有什么要說的?”

  “陛下。”

  諸葛山基出班奏道:“自古以來,王道治理天下,寬仁善待異族,仁義教化感化他們之心,殺戮有傷天和。”

  “哦?”

  眸子里寒光一閃,慶元帝最是討厭有人說寬仁善待異族,仁義教化感化異族。

  數千年來,中原王朝對待異族還不夠寬仁?

  仁義教化用了幾千年,起到作用了嗎?

  當年盛唐多么的輝煌,多么的偉大。

  開放包容的態度,利用胡人為官,用胡人為將。如此足夠寬仁吧,但是最終盛唐終究還是被胡人馬踏天下,由盛轉衰,差點亡國!

  這些教訓,還不夠嗎?

  有傷天和?

  異族屠戮中原的時候,會在乎有沒有傷了天和?

  慶元帝心中冷笑不已,諸葛山基,也在吳發口中,豬狗不如之輩一列:“諸葛愛卿你且說說,如何寬仁?如何教化?這樣吧,蒙古草原如今已經是我大晉天下,朕意欲在草原之上,新起九十九座城池,劃分北方三洲十八郡,你去主持這項政策吧。”

  “陛下!”

  諸葛山基臉都白了,且不說北方環境之惡劣,皇帝這是明顯,要把他貶謫出京。

  這是要遠離權力中心,不是他所愿:“北方苦寒之地,向來不被中原重視,如此之地不要也罷。臣老邁年高,怕是難以勝任此重任。”

  “哦?”

  慶元帝嘴角一翹,臉上帶著玩味。

  方才他用御筆,把捷報上一段內容,做了標記,鄭秋沒有讀這些內容。這些內容,吳發專門做了標記,不要讀出來。

  就是北方之地,既然已經打下來,就要占領,就要建城,就要移民,開疆拓土,造福子孫后代。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寸土地都是造福子孫后代的根本。

  勝利,就要占據。

  否則,這一仗打得勞民傷財,還有什么意義?

  戰勝了敵人,把如此廣袤疆域,拱手讓人?

  形成新的民族,然后繼續南侵中原?

  幾千年來,中原王朝都是如此。

  趕走了鬼方,來了犬戎。

  趕走了犬戎,來了匈奴。

  驅趕了匈奴,來了鮮卑。

  鮮卑弱了,又有了突厥。

  突厥之后...多少游牧民族登上歷史舞臺,他們都會選擇南下,沒有一次例外。

  在中原,他們犯下多少罪孽?

  這次沒有了蒙古,天知道北方草原,會再有什么民族占領?

  一勞永逸,才是基本之策。

  “諸位愛卿,對于北方之地如此占據建城,如何遷移中原之民,你們有何看法?”

  吳發捷報中也說了,那就是大量移民,讓中原之民成為主體,才是最好的教化。久而久之,北方之地成為中原不可割舍一部分,才算是最終勝利,徹底解決北方草原之患。

  這個政策,慶元帝很是心動。

  也從內心,認可這個政策。

  “陛下。”

  賀章出班奏道:“臣雖沒去過北疆,但是也知道那里環境不適合耕種,不適合生存,建城占據有何意義?勞民傷財罷了,完全沒有意義。”

  慶元帝微微點頭,并沒有說話。

  “陛下。”

  工部尚書瞿士林出班奏道:“北方少木,環境惡劣,建城需要從中原運送大量的木石,得不償失。太過于勞民傷財,此策不可取。”

  “陛下...”

  文臣不少出班,出言獻策。

  最終目的,就是舍棄北方草原,以勞民傷財為借口。北方占據意義不大為理由,勸慶元帝收回成命,努力發展中原民生。

  “還有哪位愛卿,要出言獻策?”

  占據意義不大?

  當年嶺南之地,同樣沼澤遍地,各種瘴氣、蛇蟲滿布,根本不適合人類生存,現在還不是成了糧倉之地?

  目光短淺啊。

  還是吳發有見地,這群文臣口中的莽夫,明確在捷報中寫出:以利誘民,三代免稅。北方之地,俯瞰南北西東,戰略意義極大。

  北方有森林,有草原。

  有山石,就地取材,可建城郭。

  之所以北方現在沒有城池,是因為游牧民族文化傳承底蘊不足,沒有這方面的直觀認知。

  而朝中大臣,缺乏實地考察經驗,就在朝堂之上,妄言國策?

  可悲啊。

  掃視朝堂,寂靜無聲。

  慶元帝一揮手:“鄭秋,繼續念戰報。”

  啥?

  文武群臣一個個睜大雙眼,滿臉不可思議。特娘的這莽夫的戰報,還沒有念完?

  這莽夫以前的戰報,不是很是簡短?

  今日怎么這么長?

  這么啰嗦?

  這莽夫了不得啊,身邊絕對有高人指點!

  該死的匹夫!

  鄭秋舉起戰報,眼睛瞥了一眼滿朝文武,心里滿是輕蔑。

  那莽夫不在朝堂,依舊把你們耍的團團轉,罵的你們狗血淋頭。

  鄭秋朗聲讀道:“臣料定必然會有人提議,寬仁善待異族,仁義教化異族。北方廣袤之地,我等拋頭顱灑熱血,打下的大大江山,必然會有人舍棄!”

  “陛下!”

  鄭秋惟妙惟肖,尖著嗓子,學者吳發的口氣:“這等提議者,就是臣所說的豬狗不如之輩,乃是目光短淺,悖逆祖宗的豬狗不如之輩啊!”

  “請斬之!”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