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家侄崇禎,打造大明日不落 > 第374章 沒別的事,也就是斷了士紳的根基

阮大鋮正欣賞著自己的杰作。
書童(孌童)氣喘吁吁地跑來,大聲叫道:“老爺,快逃!”
阮大鋮一怔。
就在這時,十幾個道士打頭,后面跟著不計其數的百姓,如同潮水一般涌了進來。
所有的客人全都愣住了,戲臺上的戲子們全都停了下來。
“阮大鋮在哪里,滾出來!”
“寫戲文編排林靈素真人,到底是何居心?”
“污辱我道門神仙,貧道與你不死不休!”
……
阮大鋮這才意識到,自己無意中闖下了大禍。
只是一心想把云逍子搞臭,卻忘記了他另外一個身份,大真人!
也忽略了林靈素這個妖道,在道門中的地位。
看到怒火沖天的道士和信眾,阮大鋮一陣頭皮發麻。
他的反應倒是不慢,趁亂逃到一個后面,找了一間妓女的衣服換上,然后混出勾欄,這才僥幸逃過一劫。
……
得月樓。
云逍幾人吃完飯,然后喝茶消食。
云逍這才向傅振商問道:“兵政上遇到什么事情,傅大人但講無妨。”
傅振商面露難色,道出遇到的難題。
“本不該來勞煩云真人,可事情著實棘手,不得不求教于真人。”
“依照云真人鈞令,下官開始整頓京營級南直隸、浙江各衛所的兵政,核查兵員,清退老弱。”
“然而如今兵戶的土地,幾乎全被侵占,這些老弱兵卒被清退之后,全家人的生計也就沒了著落。”
“此事著實難以解決,不知云真人可有良策?”
聽到這件事,薛國觀的腦袋就大了一圈。
不光是江南,整個大明的兵政改革,都面臨著這個問題。
誰都知道大明的軍隊爛透了,尤其是南軍,堂堂正規軍,連民兵都不如。
自從萬歷朝以來,也有很多能臣試圖改革兵政。
可最終都是無疾而終,到頭來只能是縫縫補補。
究其根源,無非是牽扯到很多利益,另外就是沒錢。
要整頓兵政,就要裁撤那些不堪一用的羸弱兵卒。
問題是,將他們裁撤了,他們的生計該怎么解決?
隨著土地兼并,衛所的軍戶早就沒有了屬于自己的耕地,跟軍奴也沒什么分別。
以前還能靠著軍餉來續命。
雖說被層層盤剝后,到手的也沒多少,卻多少也是生計來源。
一旦被裁撤,僅有的生計來源也都斷了,一家人該怎么活命?
如果放任不管,他們就會化作流民四處逃竄,甚至淪為盜匪、流寇,最終釀成大患。
這事情的確是相當棘手。
云逍想了想,提出了幾條對策。
“西山島正需要大批百姓,可以將裁撤的一部分軍戶安置到那里。”
“一些想學手藝或是做工的,官府再拿出錢糧對他們進行培訓,以后進入工場勞作掙錢養家。”
西山島面積廣闊,并且現在尚未開發,完全可以安置十萬百姓。
如今江南的手工業、商業發達,遠甚于農業,還可以將一部分軍戶轉化成手工業者。
不過這還遠遠不夠。
大明在江南一帶的軍隊,一共有二十多萬。
這些都是軍戶,算上他們的家屬,這個數字就相當驚人了。
九成以上的兵卒,都要裁撤下來,光靠西山島和做工,當然無法安置這么多的人口。
“剩下的……我自有辦法安置。”
云逍目光一閃,神情間多出了幾分凌厲。
他的辦法很簡單,從士紳和地主豪強手中,拿回被兼并的土地。
當然不會是強奪,云真人又不是強盜。
再說了,強盜搶東西,也是要講究策略的。
等催繳錢糧的事情塵埃落定,接下來,就是攤丁入畝、攤役入畝。
一套組合拳下來,土地也就成了士紳和地主的累贅。
他們拋售都還來不及,哪里還會繼續攥在手里?
到時候官府出面低價收購,作為官田承包給軍戶們耕種。
如此一來,完全能夠將裁撤的兵卒全部安置。
當然了,安置這么多人,需要花的銀子將是一個天文數字。
不過如今銀子根本不是問題。
這次催繳拖欠的錢糧賦稅,折合成實物,不下千萬石。
再加上王鐸的妙計,以祖制的名義,從士紳和富商身上刮下一層油,用來安置裁撤兵卒綽綽有余,甚至還有大量結余上交國庫。
“原來云真人早有籌謀,是下官多慮了。”
傅振商心中的擔憂盡解。
王鐸正要借機送上彩虹屁,云逍忽然想到了什么,朝他擺擺手。
然后微閉著眼睛,手指輕輕敲打著茶幾,陷入沉思之中。
其他人知道他在思索極為重要的事情,全都凝神屏息,不敢驚擾到他。
許久。
云逍停止思考,眼眸中有著異彩閃動。
他直接對傅振商說道:“從裁撤的兵卒中,挑選出一批本分老實的,以前立過功的優先,我有大用。”
傅振商好奇問道:“云真人要這些人做什么?”
云逍輕描淡寫地說道:“沒別的事,也就是徹底斷絕士紳的根基,為大明解決掉這一頑疾。”
所有人都是一震。
薛國觀身子前傾,急聲道:“請云真人詳說。”
“暫時保密。”
云逍一如既往地賣起了關子。
薛國觀等人心癢難耐。
云逍篤定地說道:“事情辦成了,就再也不用擔心士紳脫逃錢糧賦稅,還能一勞永逸地解決皇權不下鄉的問題。”
轟!
薛國觀猛地站起來,險些撞翻了身前的桌案。
傅振商、王鐸滿面駭然,難以置信地看著云逍。
士紳隱漏錢糧,這是大明的積弊,不過經過這次整治之后,士紳們想必應該會老實一段時間。
催繳錢糧是關系朝廷賦稅的大事。
而解決‘皇權不下鄉’的事情,這可就驚世駭俗了。
自秦漢以來,除了收稅、徭役等必須落實到底層百姓身上的權力以外,其他權力很難直接落實到鄉以下。而是讓位給士紳、宗族、地主,這就是所謂‘皇權不下鄉’。
帝王不是不想一桿子到底管到鄉一級,而是他們沒有能力管到這一級別。
這是因為九州實在太大了,皇權根本難以滲透到土地的每一個角落,所以只能在大局和細節之中選擇了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