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開局給秦始皇直播兵馬俑 > 第362章 消失的俠士
  【接下來我們聊聊俠士這個話題吧,反正我今天就是和大家隨便嘮嘮。

  說到俠士,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金庸武俠了,這些年都說傳統武俠已死,但很有趣的是,一旦出來什么武俠劇集,大家第一時間批判的也是懸浮。

  咱們的口味也是有趣,閱讀的時候想要快節奏,傳統武俠不吃香,但一旦正兒八經的看起來,還是懷舊更加符合口味。

  消亡的不單單是傳統武俠小說,歷史上,俠士也已經消亡。】

  林書壞心眼的展示了一下一些香港拍攝的武俠片,別的不說,光是吶一蹦三尺高,還能隔空打牛的幾個片段,可把不少人看得一愣一愣的,沒有誰可以拒絕武俠夢。

  誰小時候沒有想過仗劍走天涯呢?

  農村的小朋友們可是遇到一根筆直的樹枝都無法抗拒,揮舞得鏗鏘有力,拿著小樹棍,我就是天下無敵。

  “俠士真的能這樣飛嗎?”

  “好厲害啊,感覺比打仗得都要厲害。”

  確實,武俠足夠吸引眼球,不少人看得心怦怦亂跳,受害的只有習武之人,他們怎么不知道有這種玩意?

  還有,別來問了,他們練了幾十年都沒接觸過,沒有私藏的秘籍。

  【但需要注意一點啊,我所說的是俠士,不是那種隨隨便便在街頭逞兇斗狠的人,而是秉持著一種精神和道義,有自己的人生準則,并且去實踐它。

  又得聊到三家分晉了,不說晉國是不是必須亡,但三家分了之后,所有人都在向新主效忠,可還是有人記得智伯,這個人就是豫讓,他在尋找機會報仇。

  豫讓是真的豁得出去,他改名換姓,還跑到宮里廁所干活,隨身攜帶匕首準備刺殺趙襄子,當然沒成功,失手被擒,一點都沒有退讓和掩飾,直白的就說“我就是要殺你”。

  趙襄子也是被他所打動,也可能是覺得安全有著落,釋放了豫讓這位義士。

  豫讓沒有因為他的釋放便放棄,甚至是吞炭讓自己變成啞巴,把自己折騰得連爹娘都認不出來,繼續蹲守,這次進不去宮門,就蹲在趙襄子必經之路,我們也不知道他蹲了多久。

  可惜,老天終究是不眷顧,終于趙襄子出門了,可偏偏在經過時馬受驚了,人家也是惦記,立刻就想到豫讓,一下子又被逮住了。

  這一次趙襄子不決定放過豫讓了,畢竟他實在是太有毅力,誰知道會不會被他待到空子呢。

  豫讓面對死亡沒有害怕,只是提出來最后一個要求,希望趙襄子能脫下衣服讓他做堂子刺擊,當作是為智伯報了仇。

  趙襄子人還挺好,同意了他的請求。

  豫讓做完一切后自刎,他雖然是趙國的公敵,但顯然,趙人心底還是敬佩他的。

  豫讓的功夫有多高嗎?

  并不見得,只是他身上那種知恩圖報的精神叫人觸動而已。

  君以知己待我,我也以知己回報。

  榮耀、財富、地位都不是他們需要考慮的,所以一些為非作歹的游俠別來碰瓷。】

  百姓聽了跟著點點頭,他們所見到的游俠,拿著劍在大街上無所事事,有時候逞兇斗狠更是叫他們避之不及,若是被打壞了東風,只能自認倒霉,對游俠的感觀并不好。

  可天幕所說的豫讓,卻是叫他們聽了也覺得敬佩,若是這樣的人,他們心里覺得,肯定不會隨隨便便在大街上就和人打架。

  一些游俠還以為他們能翻身,沒想到天幕真就是從頭到尾都不忘記點他們,可別想著輕易來碰瓷。

  他們也是一頭霧水,現在當游俠都這么高要求了嗎?

  【當然,不單單只有豫讓這種俠士,還有草莽之俠。

  這里面就不得不提到荊軻了,咳咳,咱們始皇大大別生氣啊,實在是您太出名了。】

  以至于荊軻的名聲也是水漲船高啊。

  始皇帝只想說一句陰魂不散,這個該死的荊軻,還真是死了都不安生。

  雖然對他實質性的傷害沒多少,可每次都像是討人厭的蚊子一般在耳邊嗡嗡嗡的響,叫人心煩。

  【草莽之俠注重道義,許諾后千金不換。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咱們耳熟能詳,當時在課本上面,咱們秦國可真是大魔王,活生生一副反派形象,廉頗藺相如的將相和,荊軻刺秦王……一聽就是反派角色啊。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站在燕國的角度,秦國和嬴政那就是大魔王,草莽和廟堂已經不分家。

  當然,結果還是不如意。

  我雖然喜歡始皇大大,歷史認可始皇帝一統天下的雄心和偉業,但同樣認可尊重荊軻為家國赴死的決心。

  得到人的賞識,就以死報答,國家危亡時刻,便以身軀報之,這般是俠士。】

  除了大秦的臉色不太好,其它地方都很贊同。

  秦國的大臣們立刻保持面上的嚴肅,腦袋更是一點都不敢有多余的動作,這個時候要是本能的附和天幕的話,那就真得掉下來了。

  【但大家顯然也感覺到,這種俠士精神,大面積的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這也是一種獨特的精神面貌。

  主要是當時國家管理較為松散,對百姓的管理沒法完全強制,不是他們不想,主要是無法落實。

  商鞅在秦國實行的管束,在其它國家眼里可能就是沒人性。

  基層權力的真空,也代表著對于稍微強勢點的人管不住,甚至是殺了人可以逃之夭夭,路引這玩意管得不是很嚴,天地為家,自由自在。

  當然,這批人算是社會嚴重不穩定因素了,難怪秦國沒有。】

  秦人想了想,得虧沒有,要是他們大街上出現拿著劍亂逛不做事還挑釁打架的人,第一時間就得被送到官府去。

  一看就不是正經人。

  游俠們:我們就知道大秦不適合去。

  【他們可以追求財富,但也要有不在乎財富的勇氣,可以阿諛權貴,但也要有蔑視權貴的勇氣。

  寬松的環境才能孕育自由的靈魂。

  他們可以在列國行走,可以不為生計犯愁,所以誕生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

  這樣,真的好嗎?

  顯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這種生活狀態,尤其是百姓。

  【基層權力的真空給予俠客出現的條件,但并不代表俠客不需要受到任何管束。

  其實在哪都不可能長時間出現無秩序,哪怕朝廷基層權力不夠,那么民間就會自動的填補這塊空缺。

  春秋戰國諸侯貴族都很流行養門客,為了吸引更多人加入,有的甚至是來來者不拒,說實話,這和拱讓的養私兵也沒區別,比如齊國孟嘗君號稱門客三千,這個數據不知道真假,但作為國君難道真的不會擔心?

  孟嘗君那是禮賢下士啊,無論出身貴賤都會親自交談,問候親人,專門記錄下地址后就派人給門客的家人送去“公司豪華慰問品”。

  遇到這么好的老板,那些俠士不得熱淚盈眶、以死報之啊。】

  “哼,狼子野心。”

  不少人都嗤之以鼻,顯然這個做法,就很有說道了。

  來者不拒,不僅僅指向能力,還有品行,這些門客,肯定有不少的罪犯和品行低劣之人,借著孟嘗君的名頭躲避本該要追究的刑罰。

  如此收買人心,真要心里沒想法,那才是奇了怪了。

  【孟嘗君的實力越來越強,某種程度上來說,基層空缺的權力由孟嘗君填補了。

  朝廷嫌麻煩或者是沒能力管理的話,自然會有人攬過這一權力。

  孟嘗君本身就是有官府的身份,而三千門客代表基層的力量,在齊國境內,無論是官府還是地頭蛇,面對孟嘗君都要退避三舍,惹不起啊,惹不起。

  哎呀,只怪三千這個數字太撞車,導致我老是想到孔老夫子。

  孟嘗君都能橫著走,孔老夫子帶著一群既能比文又能論武的弟子,誰還敢惹啊?】

  儒家的人可真是如鯁在喉,這能放在一塊比嗎?

  天幕你說我們就算了,畢竟立身不正,被你說不冤,但咱們孔老夫子那可是沒惹你,不要動不動就把他老人家塑造成孔武有力的大漢。

  林書歪了歪腦袋:那你們喜歡教科書上矮挫挫的瘦弱老頭,還是我說的孔武有力的山東大漢啊?

  儒家:……無話可說。

  【不過孔老夫子和孟嘗君帶著的三千門客可不一樣。

  孟嘗君路過趙國,當時的平原君想要請他吃飯,趙國人聽說孟嘗君的名頭,就跟看熱鬧一樣。

  本來吧,看熱鬧就看熱鬧,人家也就當作迎接的排場,偏偏還有人管不住嘴,在那對著孟嘗君指指點點,說他是個五短三粗的矮挫挫。

  哎呀媽呀,這可真是夠損啊,打人不揭短,更何況孟嘗君的身份,他生氣啊,要門客教訓趙國人,這沒任何問題。

  但是,他居然叫門客直接砍殺數百人。

  這是我們完全無法理解的行為,往后倒騰了幾百年,哪怕是有特權的王室如此囂張的行事,御史們也會像瘋狗一樣咬住不放,咬不下來肉誓不罷休。

  來活了啊。

  但在那會兒,這屬于正常的。

  都說想要自由寬松的環境,但極致的自由就是會衍生殺戮血腥,沒有生活的限制,也代表著沒有死亡的規則。

  這一點,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適用的一條法則。】

  百姓本來還在聽得輕松自在,可后面完全輕松不起來,沒想到如此離譜和無法無天。

  秦人一時之間都感激起來商鞅制定得嚴苛,雖然限制了他們,但同時也限制了上層的權貴。

  生活不自由,可生命卻是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其他人也是不贊同此等行為,孟嘗君的名頭可不小。

  【后面秦國只能找到刺客,找不到俠士,他們的國內環境滋生不住這種自由隨性的人。】

  始皇帝真的是無語了,天幕一句話不給他加存在感是不舒服,滋生刺客是什么鬼?

  到最后不都還是來刺殺他?

  【劉邦年輕的時候還想要拜入信陵君門下,可惜沒拜成,等到他做到皇帝了,還叫人給信陵君守陵呢。

  他本身就出身游俠,游俠都說的好聽了點,咱們直接叫老流氓。

  加上漢初基層統治也不全面,所以風氣較為寬松,俠客之風也興起來。

  司馬遷寫過一個姓朱的人,品德極好,不喜歡華服美食,就喜歡施舍別人,別人吃不飽飯就送飯,別人犯事就找地方藏起來……

  嗯,我聽著怎么感覺不太對勁啊,這也能叫做品德極好?】

  百姓更加不能理解,如果只是給他們時不時的布施點糧食,那確實好,但如果把犯罪的人藏起來的話,他們就不樂意了。

  這多危險啊,犯罪了不用被懲罰嗎?

  其他人倒是看出來門道,這朱姓的人也是貪圖權力,不然連名字都沒清楚留下的人,如何能給錢窩藏人?

  不過是掌握了基層的權力,有人幫他出錢,有人愿意幫他辦事。

  以當地的勢力為基礎,財富、權勢慢慢的擴張,后面的地位自然會滾滾而來。

  【皇帝,諸侯王,俠客都是統治不成熟的構成,朝廷和草莽的權力結構,是當時的時代紅利,官府觸角達到不了的地方,自由意志、跑馬圈地都存在。

  但顯然,這個結構很危險,俠客的存在無論是對朝廷,還是百姓,都是危險分子。

  封建王朝朝著集權的方向發展,地方的權力總歸要收回。】

  當皇帝的很贊同,這群人一聽就不安分啊,什么俠客精神,在他們看來就是一個個不穩定因素。

  【很明顯,俠客時代的落寞,從秦國開始。

  趙魏齊楚在當時都有聞名天下的四公子,韓燕因為國力弱沒這個揚名的基礎,但秦國沒有這些花里胡哨的東西,他們只知道秦王。

  那些忠義死節的故事和秦國沒有任何關系,儒以文犯法,俠以武犯忌,這兩者在秦國都沒有市場,敢矛頭就削你。

  漢初開始又出現有影響力的大俠,當時七國諸侯之亂周亞夫第一時間平亂,還專門和當時所謂的大俠達成一致意見,可見影響力。

  但后面俠客又迎來了一個人——漢武帝,終于,俠客的黃金時代結束。

  等到漢末,豪強和士族崛起,他們代替俠客搶奪了基層的權力,歸根結底,誰有權力誰自由,和百姓從來都沒有半毛錢關系。】

  可不是嘛,百姓聽了大半天,都不是很喜歡這種所謂俠士文化。

  至于自由二字,更是和他們沾不上任何關系。

  【魏晉風度、盛唐風流也是歷史過程中俠和士卒的結合產物,像是曹操、祖逖就是這類的代表人物,等到了高門士族沒殺得差不多,到了宋朝的“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自由空間再度被壓縮,自此,再無俠士風骨。】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