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亮劍之從永不磨滅的番號開始 > 第一百五十八章 當過八路軍旅長的段海洲
  “旅座保重!”康永圖一拱手,鄭重的說道。

  “保重!”段海洲回應道。

  望著康永圖遠去的身影,段海洲此刻內心五味雜陳,曾經的他也是八路軍的旅級干部。

  綜合來看,段海洲前半生是一個傳奇人物,出身富裕家庭,在北平上過大學,后來受到了愛國主義思想的熏陶,一轉而成為從軍報國的熱血青年。

  就在段海洲畢業那年,石友三正好在河北邢臺創辦十三路軍干部學校。

  按理說,段海洲這個大學生的身份,即使是放在黃埔軍校也是不多見的,也不知道當時段海洲是怎么想的,放著好好的黃埔軍校不考,偏偏選擇這個干部學校。

  以大學生的身份來說,段海洲受到了校長石友信的青睞和照顧,這也使段對這位校長十分尊重。多年之后,兩人雖曾一度站在敵對的立場上,段海洲對校長也是禮讓三分。

  段海洲在干部學校學習了還沒到一年,就碰上了他的總指揮石友三叛變了。

  可悲的是,這次轟轟烈烈的叛變僅僅過了7天便土崩瓦解。石友三只身下野,他的校長也只能解散學校,追隨石友三而去了。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就看你能不能抓住。

  隨著1937年抗戰的全面爆發,段海洲再次有了報國的機會。

  他與同鄉的5位好友經過商議,決定自行組織義勇軍參加抗戰。

  在這6個人里,段海洲在石友三的干部學校經過軍官教育,有兩人當過舊軍隊的低級軍官,這就構成了一個小規模部隊的基礎。

  緊接著,段海洲到處托關系,在弄來了9支步槍后豎起了抗日大旗。

  一個星期內,陸續的有30來人前來報名,這其中有學習過功夫的農民,有師范學校的學生。

  段海洲便將這些人分編為2個中隊,終于將“抗日義勇團”組建起來了。

  隨后段海洲又在老同學侯如墉的介紹下,與駐SJZ的國府特派員取得了聯系,并且得到了3支手槍和200元紙幣的“軍餉補給”。

  部隊是成立了,但是沒有戰斗力。人家正規軍在日軍面前都是不堪一擊,何況這支只有30來人的游雜?

  于是段海洲一面要中央委派的參謀長幫助訓練部隊,一面繼續招募兵員。為了能迅速壯大部隊,段海洲決定由政治部主任張國法來解決兵源問題。

  這位張主任還真不負段團長之望,他帶著幾名宣傳員走縣串鄉到處游說,開口民族、閉口國家,講到激動時還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感動的周遍鄉鄰紛紛響應,還吸引了一支掉隊的正規軍來參加隊伍。

  這支正規軍有7名士兵,段海洲全部委任為小隊長,并讓他們協助參謀長訓練部隊。逐漸的,段海洲的義勇團由6個人發展到了60余人。

  當日軍奉命移防后,段海洲帶著已經發展到300來人的義勇軍一舉突入武強縣,擊潰了當地偽軍,還繳獲了幾門迫擊炮和輕機槍。

  武強縣的光復,使段海洲的名字響遍了冀中,踴躍報名的參軍者陡然間增加一倍,其中不乏帶槍帶馬來參加的,甚至連冀縣的三百多民團也來參加了義勇軍。

  段海洲還利用其中一名曾經在兵工廠做技術工作的參軍者搞起了兵工廠。半個月后,這個小規模的兵工廠已經開始制造地雷、迫擊炮彈和手榴彈了。

  到了1938年初,段海州的部隊一躍成為河北地區幾支游擊部隊中實力最大的團體,擁兵3400余人。

  這個時候的段海洲,已經不安于武強一縣之地。他以原冀縣民團的300余人為基礎進入冀縣開展游擊,另以一部在獻縣至交河的公路上襲擊日軍補給車隊,使日軍駐獻縣的部隊得不到補給,被迫撤軍。獻縣于是進入了段海洲的勢力范圍,他的部隊也一下子暴增到6000余人。

  隨著段海洲勢力的坐大,逐漸受到了周圍游擊部隊的注意。

  先是受中央正式委派的河北民軍總指揮張蔭梧派人聯系收編事宜,被段海洲斷然拒絕。

  但是另一支實力雄厚的游擊部隊就不那么買段海洲的帳了。

  谷</span>這支部隊的司令名叫趙云祥,原是29軍教導隊的副隊長。

  29軍放棄平津后,趙云祥帶著教導隊的部隊官兵在河北拉起的抗日大旗。

  由于是正規軍發展出來的部隊,段海洲的義勇軍不管是在戰斗力還是在戰術上都打不過趙云祥。而趙云祥在收編段海洲的計劃失敗后,便對段部發起了進攻,段海洲連戰連敗,就連剛取得的獻縣也丟了。

  正當段海洲陷入戰敗的苦惱之際,鄰縣的南宮開來了一支八路軍。

  段海洲在北平讀書時,就對我黨深有著好感。

  這個時候又受到了部隊中我黨成員的勸說,便決定率領所部參加八路軍。

  這一舉動受到了當時八路軍129師徐副師長的熱烈歡迎。

  同年5月,段海洲的“抗日義勇團”在南宮縣正式改編為第129師青年抗日游擊縱隊,也就是前文中出現的青年縱隊。

  由段海洲當司令員,八路軍派遣的當時的386旅從參謀長李居奎當政委。

  段海洲將部隊分編為3個團,另編1個教導大隊、1個警衛營和1個迫擊炮連。

  段海洲自此由一名地方武裝的指揮官一躍成為了八路軍的旅級干部。

  可是好景不長,讓他犯愁的事情又來了。

  原來他當年的老校長石友信跟著他的哥哥石友三也在河北發展起了自己的武裝,并且還獲得了軍委會頒發的正規軍番號。

  隨著石友三與八路軍之間的關系發生改變,于是石友三利用石友信當過段海洲校長的身份,去拉攏已經擁兵1萬余人的段海洲“歸隊”。

  這么一來,段海洲為難了。對于段海洲來說,校長的邀請不能不接受,但自己畢竟是堂堂八路軍的旅級干部,就這么走了,實在對不起扶助他的八路軍。

  此外他參加八路軍后129師副師長徐向前等高級將領也十分厚待于他,這就更不好意思脫離八路軍了。

  權衡再三,段海洲在奉命率部進入豫北后借口眼疾復發,跑到南宮縣的129師師部休養去了。

  我不帶部隊總行了吧?段海洲可能把自己想的太簡單了。當他的眼疾痊愈之后,又想起了那支當年由他一手組建起來的部隊了。

  但是部隊在豫北,自己在冀中,兩地交通不便,中間又有日偽軍隔斷,要想返回部隊談何容易。就這樣消磨了一個月,失望之余的段海洲最終決定回家“靜養”。

  回到家鄉后的段海洲并沒能得償所愿。因為他回家之后,那些當年在義勇軍加入八路軍持反對態度的“舊部”紛紛找上門來,要求段海洲重豎大旗,再建部隊。

  這時又碰上段的老同學王文瀚也派人來聯系段海洲,說是自己在冀東拉起了一支部隊,但能力有限,希望老同學能幫助指揮,自己愿當副手。這樣一來,段海洲的心又活了起來,隨后他寫了一封“請假信”派人送到129師師部,正式脫離了八路軍。

  段海洲重新拉起部隊的消息傳到石友三那里后,石再次派他的弟弟友信以校長的身份拉段入伙。于是段海洲在老校長的一番言辭懇切的“教誨”之下被改編為第69軍教導師第2團,段任團長。

  就這樣,段海洲從一名八路軍的旅級干部變為一名國軍正規軍的團級干部了,后來又升任獨立第四旅旅長。

  石友三死后帶著隊伍跟高樹勛打過仗,后來又跟過孫良誠,孫良誠意圖投敵,又帶著隊伍回到國統區,當上了冀察戰區第一游擊縱隊,后又投靠湯恩伯,沒多久就隊伍就改編成了第三十三師。

  至此,一個在1937年還只是帶著6個人的小人物段海洲,僅僅用了6年的時間,越過那些出身正規軍校的同僚們,成為了國軍的高級將領。

  段海洲一生可謂是波瀾壯闊,給他當過政委的李居奎將軍,五五年是授予了三顆星,反觀段海洲當年起義后,五十年初轉業到萬縣。

  段海洲是一名愛國將領,只不過站在當時的時代,依舊沒有逃脫歷史的局限性。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