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糜漢 > 第三百一十八章 商議棄宛 宗親獻策
  曹丕嘴中吐露出的只有這八個字。

  但就是這八個字,讓大殿中的一眾久經風雨的曹魏柱國之臣,全都陷入震撼之中。

  更是一瞬間將所有大臣的注意力都從曹丕的身體狀況上移開,轉而關注起當下魏軍面臨的危險境地。

  不是這數十位大臣沒有經歷過風雨,實在是曹丕的這個八個字帶來的震撼實在是太大了。

  在之前宛城中的諸位大臣或有猜測魏軍一定敗的很慘,但他們沒想到七萬魏軍不是敗的慘,而是到達了全軍覆沒的地步。

  全軍覆沒并不是說七萬魏軍全部戰死,而是指這七萬魏軍完全被打崩。

  在一段時間內縱算有部分魏軍逃回,那基本上也很難轉換為戰力的了。

  全軍覆沒是冷武器戰爭中,一軍戰敗后最為慘烈的一種戰果。

  而對于一眾曹魏重臣來說,當那七萬魏軍當中有著三萬曹魏中軍時,這種慘烈戰果所帶來的震撼感,更讓許多大臣臉上浮現驚懼之色。

  更有甚者一些魏國大臣的臉色,就如死了父母一般難看。

  就連之前在心中猜測魏軍會戰敗的劉曄,在得知魏軍竟然敗的這么慘后,他臉上的震撼之色也一點都不比旁人少。

  而大殿中的劇烈嘈雜聲,一部分是由魏國重臣口中發出的驚呼聲所致。

  一部分是一些尚算沉穩的曹魏重臣,在開始激烈討論起當下的戰局。

  正如當年漢中之戰時魏軍戰敗后,一眾魏國肱骨圍繞在曹操的下方,相互商討著接下來魏軍該何去何從一般。

  在很多大臣的心中,他們都以為漢軍在取得大勝后,接下來肯定是會一鼓作氣繼續攻打宛城的。

  當年漢中之戰的情形,與現今的襄樊之戰頗為相似。

  一樣是魏軍的前線主帥夏侯淵戰死沙場,一樣是魏軍在戰斗中死傷數萬。

  唯一有所區別的就是,在現今的襄樊一戰中,曹魏中軍還損失頗重。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殿中的眾臣之間的商議,與當年南鄭城中的那場商議相比,顯得更為激烈。

  只是再激烈的討論總有漸漸平息的那一刻。

  在曹丕坐在御座上默默看著下方的臣僚你一言我一眼時,在激烈嘈雜的討論之下,有一種言論漸漸戰局上風。

  因為與當年漢中一戰的情形相似,所以很多大臣都不自覺地想起了當年,曹操是如何做的。

  曹操的做法很簡單,既然魏軍在短時間內無法擊敗漢中郡內的漢軍,那么他不如以退為進。

  盡量遷徙走漢中的人口,然后放棄漢中這個戰略要地。

  在這種想法漸漸在大多數大臣的腦海中浮現后,一種建議曹丕效武帝故事的提議開始出現在曹丕的耳邊。

  只是在曹丕聽到諸多大臣們的這個建議后,他的臉上卻浮現一種怪異的潮紅。

  這種怪異的潮紅,在象征著他心中的慍怒。

  在服下那種藥物后,曹丕不止感覺到整個人的身體狀態都有了良好的改善,

  甚至他的思緒,也變得比以往更加敏銳起來。

  在這種敏銳的思緒下,曹丕記起了曹操生前對他的殷殷囑咐。

  在那眾多的殷殷囑咐中,曹操便多次對曹丕提及到宛城的重要性。

  這座規模不下于鄴城的城池,那可是中原一地防備南方的最重要屏障。

  宛城已然不算是曹魏的戰略要地,而是生死要地了。

  似這種地方,他豈能輕易放棄?

  他今日召會群臣是要他們為他出謀劃策抵御漢軍的,不是讓他們來毀壞大魏基業的。

  但是雖然心中有著這種想法,殘酷的事實卻讓他在聽到這種提議后,內心在隱隱產生著動搖。

  就在曹丕不知道要不要采納這提議的時候,一位嘴角露著不屑笑意的大臣站了出來。

  這位大臣便是劉曄。

  當看到劉曄從座位上站起身后,大殿內的其他大臣紛紛對他投去了異樣的眼光。

  這人是王佐之才,但他亦是根正苗紅的前漢宗親。

  劉曄身份的敏感度,讓他與賈詡一般獲得了各位大臣眼中各式各樣的目光。

  但面對這些異樣目光,劉曄卻顯得很是淡然。

  之前他在宛城中的各種議會中,從未發表過只言片語,并非是他心中沒有良策獻上。

  只是他知道因為他身份的敏感性,所以在魏軍沒有經歷一場大敗之前,他說的話不會有人聽得。

  如今魏軍大敗已成事實,是他該出來的時候了。

  劉曄從群臣的身影中如一位孤行者一般走出,他在來到曹丕的身前后,對著曹丕一拜后言道:

  “宛城絕不能棄。”

  當劉曄的這一句話說出來之后,一眾方才建議曹丕棄城暫避漢軍鋒芒的大臣,立馬就都對劉曄投去了惱怒的目光。

  因為劉曄是直接否決了他們的提議。

  只是曹丕在看到劉曄出來說出這番建議后,他的心中卻浮現一些希望。

  劉曄,他自然是不信的。

  莫說劉曄,就說在場的大多數大臣,他真正信任的也是寥寥可數。

  但信不信是一回事,用不用又是另一回事。

  曹丕自繼位以來一直想擺脫曹操的影響,他不想在曹操死后,還成為一位受曹操蔭蔽的天子。

  但在經歷過連番失敗后,特別是襄樊會戰魏軍大敗后,曹丕心中的一些想法也開始轉變。

  有些事他沒必要違背曹操的囑咐。

  例如劉曄這人的才華,曹操在世時也是很贊許的。

  在這種心思下,曹丕用期待的目光看向劉曄,他對著劉曄問道:“卿有何見解,可盡言之。”

  凡有建議,則必有相應的理由來支撐,否則就是一句空話。

  例如方才部分大臣以武帝故事,當做最大的理由來支撐他們的觀點一般。

  不過對著時局有著獨到見解的劉曄,他既然會出言獻策,那自然是不會想著扯什么曹操的虎皮來論證他的觀點。

  只見劉曄對著曹丕一拜后言道:

  “方才議者建言陛下棄宛北歸,乃以當年武帝故事為由,然當年之事豈與今日同?”

  “漢中雖兵家必爭之地,更乃蜀中門戶,然其處群山之中與關中相隔。”

  “因此緣由,當年先帝發大軍以守漢中,輜重兵力耗費無數。

  不出數月,我軍疲態已顯,故而只能無奈退卻。

  但宛城東鄰豫州,北接司隸,與中原之富庶地帶近在咫尺。

  憑此地勢,不出半月,中原之兵力糧草即可馳援宛城。不出一月,河北之各路援軍亦可集結宛城之外。

  集中原與河北兩國之力,縱算賊軍發大軍攻打宛城,我軍又有何憂?”

  “再者,關中有崇山峻嶺與漢中相隔,暫且棄之并不會威脅關中之地。”

  “但宛城之后便是我朝腹心地帶。若賊軍拿下宛城之后,分派精兵襲擾我中原腹地,則中原將板蕩難安。

  而一旦中原動亂一起,我大魏基業恐有動蕩之憂。”

  相比于剛才陳矯、陳群等不通兵事的大臣,蒼白以曹操放棄漢中的例子來勸諫曹丕。

  劉曄的建言則是基于當下的時局實際情況,來對曹丕進行勸諫。

  無論是守備宛城的可行性,亦或是放棄宛城的危害性,劉曄都對曹丕進行了一針見血的分析。

  在這么一相比之下,劉曄的建言無疑得到了在場通曉兵事的大臣的一致同意。

  他們心中本來就不贊同陳矯、陳群等人棄宛北歸的建議。

  于是在劉曄對曹丕進行勸阻之外,其他大臣如司馬懿、賈逵等知兵事的大臣,也紛紛起身來到劉曄的身后附議他的建言。

  而曹丕在看到大殿中的大臣,并不是都是讓他失望的之后,他心中的慍怒開始慢慢消失。

  不過劉曄方才的分析只是大略。

  縱使現在的曹丕也不想輕易放棄宛城,但相比于大略,他更想聽到劉曄具體的戰術建議。

  所以曹丕在調整了一下坐姿后,他接著對劉曄問道:

  “卿言近之。然襄樊會戰我軍慘敗,南陽郡中勢必人心動蕩,值此之際,我軍該如何守備宛城?”

  其實宛城內外并非沒有魏軍,當初張遼從宛城中帶走的,只是一大部分魏軍,并不是全部。

  詳細統計一下的話,目前宛城內外的魏軍至少還有兩萬之數,而且其中曹魏中軍的比例很高。

  宛城的城防,也定然是當世翹楚。

  若從紙面上的數據來看,似乎魏軍守衛宛城不是一件多難的事。

  只是對于守城戰來說,最重要的是人心。

  而襄樊會戰魏軍慘敗的消息,遲早會在宛城內外完全散播開來。

  在這種情況下,無疑會對宛城中的人心造成巨大的打擊。

  從那些果斷背叛大魏的縣城的表現就可以看得出來,襄樊會戰的失敗對于魏軍的人心打擊有多大。

  所以目前這一點,的確算是魏軍面臨的最大的困境。

  畢竟哪怕后期可以有源源不斷的魏軍援軍從各地趕來,但前提是宛城中的魏軍能守到那個時候。

  可是在聽完曹丕這層心中的擔憂之后,劉曄的臉上卻沒有浮現擔憂之色。

  他接著對曹丕一拜言道:“襄樊會戰賊軍雖勝,然賊軍定然亦損失不輕。

  況自建安以來,荊州多番大戰又疫情數發,國力早就瀕臨枯竭。

  兩相結合之下,縱使劉關二賊想繼續進兵宛城,又可召集多少大軍?”

  當劉曄的這句話說出后,哪怕是不服劉曄反駁他們的大臣,臉上都流露出贊同之色。

  畢竟漢軍糧草不足,早就是在襄樊會戰前,一眾魏臣得出的共識。

  當時就是因為這種共識,所以賈詡才會建議曹丕只守不攻,生生耗死漢軍。

  所以哪怕是漢軍取得如何輝煌的大勝,國力貧弱永遠是他們最大的弱點。

  劉曄在這時特地又指出這點,就是在告訴殿內的魏國君臣,無須太過擔心漢軍會召集太多兵力攻打宛城。

  而只要漢軍無法召集大軍攻打樊城,那么宛城所受到的威脅無疑會減輕很多。

  只是劉曄知道單單這一點,還不足以打消其他人心中的顧慮。

  因為有著襄樊會戰慘烈的戰果,無疑會讓一些大臣心中產生“恐關”的情緒。

  所以劉曄又接著言道:“縱使賊軍發大軍攻打宛城,然襄樊二城距離宛城甚遠,如此一來賊軍糧道勢必綿長。”

  “若我軍能派出數股騎軍襲擾賊軍之糧道,時日一久,賊軍糧道不穩,又豈能久戰乎?”

  劉曄剛剛說完這句話后,殿內的一些曹魏臣子覺得有些好笑。

  若是他們還有成建制騎軍,襄樊會戰中他們早就用上了。

  只是在那些大臣要出言反駁劉曄的時候,劉曄卻沒有給他們那個機會。

  他上前一步,將他一直在關注的一件事說了出來:

  “左將軍想來快到了。”

  當劉曄不緊不慢地說出這句話后,無論是眾大臣,還是曹丕這位天子,他們的臉上都流露出喜色。

  他們怎么將張郃給忘了?

  在之前決意命張遼攻打漢軍時,曹丕曾下詔讓一些魏將從各地趕來參戰。

  其中便有率領著關中鐵騎的左將軍張郃。

  只是后來因為關羽的誘敵之計,曹丕等不及張郃到來就下令張遼領軍出擊。

  但是當時曹丕亦沒有命人傳令張郃返回關中。

  所以從時間上推斷,這時的張郃很可能已經率領關中鐵騎出發,并且甚至已經快接近宛城了。

  只要等他一到,那么劉曄的那個戰術不就可行了嗎?

  要知道盡管有許多南陽郡的縣城投降劉備,但宛城周圍的縣城因為曹丕在,所以一直很堅定的站在曹魏這一邊。

  而那幾個縣城的周邊,全都是廣闊無垠的大平原,最適合騎軍襲擾糧道了。

  不需要張郃的騎軍能擊退漢軍,但只要他能順利襲擾漢軍的糧道拖延時間,那么各地的援軍就會源源不斷的趕來。

  到那時局勢自然就會慢慢好轉。

  劉曄在看到他的話引起曹丕臉上的喜色之后,他最后一拜對著曹丕建言道:

  “襄樊會戰,賊軍大勝,足以威震天下,勢懾海外。

  劉備善于用人而能得眾心,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糜旸智略百出而為師。

  賊軍有此四杰,形勢愈張。

  若這時陛下棄宛而走,則賊軍舉宛城,則南陽傾覆。

  南陽傾覆,則中原司隸動蕩,此乃危急存亡之事也。

  望陛下莫要為之!”

  劉曄最后為他的建言做出一番總結性的發言,而在藥物的影響及劉曄的獻策下,曹丕的精神變得逐漸亢奮。

  若有可能,他當然是不會放棄宛城的。

  現在劉曄為他一步步規劃好這可能,怎能不讓他感到亢奮。

  亢奮之下的曹丕,馬上從御座上起身對著劉曄言道:“卿言是也,朕絕不棄宛城。”

  當曹丕的這句話說出來后,大殿中的有識之臣心中紛紛松了口氣。

  然后大殿中的眾人,將目光都注視在了劉曄的身上。

  無疑他是今日打消曹丕棄宛而走的第一功臣。

  只是,他竟然是漢室宗親呦。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