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明風八萬里 > 第五十一章 中興戰略
    任何數字只要過十萬這個級別都變得可怕起來,何況多鐸這次南征開始的時候麾下只有八萬人而已。

    雖然損失的大部分兵力屬于這次南征招降的新附軍,但是多鐸所部老牌精銳的損失也大得驚人,遭受了這么大的損失之后,哪怕多鐸與攝政王是同出一母但也保不住豫親王的位置。

    一想到多鐸保不住豫親王的位置甚至可能成為第二個諸英與阿敏,這些俘虜們又突然開心起來,畢竟當時多鐸如果全力回援,他們這一千多八旗將士肯定會被接應回去。

    只是他們很快又擔心起來,多鐸不管怎么樣都是老熟人老上司,跟他們有香火情在,若是換了一個不熟悉的王爺、貝勒過來,他們這些俘虜的命運說不定會變得完全不一樣。

    這些俘虜突然糾結起來。

    而現在的多鐸反而變得氣定神閑起來,雖然有不少義師、義軍沿路襲擾給他們制造了不少麻煩,但是清軍已經從明軍的重重包圍之中突圍而出并回到了江南省境內,也是明人所稱的南直隸。

    雖然江南省內也有數以萬計的義軍、義軍,其余好幾支義軍還得到了金華賊的全力支持,但是在南直隸這片土地上仍然是大清國占據優勢,現在清軍不再是客場作戰,而是主場作戰了,所以不管是八旗將領還是漢將,現在都變得輕松起來。

    多鐸朝著一邊的孔有德大聲說道:“恭順王,你放心好了,本王說話算數,不管您損失了多少兵馬,我都給你補齊甚至還額外給你三千兵額!”

    如果這次入浙江之前多鐸作出這樣的承諾,孔有德肯定覺得榮幸至極,但現在形勢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孔有德認為多鐸打了這么大的敗仗,大清朝廷肯定不允許他繼續主持江南軍務,因此神情還是非常嚴肅:“豫親王,這次折損進去的兵馬中有一大半是遼東老人啊,這是怎么補充都補充不起來的!”

    這也是多鐸最擔心的問題,江南新附軍損失雖多,但是多鐸并不覺得是個大麻煩,但是關外老部隊損失這么大沒辦法向攝政王與朝廷交代,畢竟他南征之前的所謂八萬大軍之中真正的關外老部隊不到一半,總共只有三萬多人,偏偏這次入浙至少損失了上萬八旗將士與三順王舊部。

    但是他總不能垂頭喪氣:“恭順王是擔心英王或是其它親王坐鎮江南之后,我的承諾不算數了,你放心了,正是這次入浙損失驚人,所以才一定是我坐鎮南都!”

    雖然還在心疼著部隊損失,但是多鐸這么說孔有德不但好受多了,而且也覺得多鐸的說法不可思議,但他不好開口,倒是劉良佐因為秦大鵬部全軍盡沒,現在正千方百計想著怎么彌補損失,對這個話題格外關心:“豫王,我就不明白了,雖然您跟攝政王同出一母,但是這次敗得這么慘,怎么還是您坐鎮江南?您可不是左良玉啊!”

    崇禎末年左良玉可以是尾大不掉的典型,不管打了多少敗仗都始終屹立不倒,但劉良佐再怎么糊涂也知道大清國不是明國,當初多鐸只是陣亡九人失馬三十三匹就從豫親王連貶兩級成了多羅貝勒。

    可現在把博洛在杭州損失的兵馬計算在內,多鐸這次入浙至少損失了九萬人是中后所之役的一萬倍,可多鐸看起來卻是氣定神閑,甚至聲稱這次空前大敗之后依舊是他來坐鎮江南,劉良佐覺得在弘光朝都不會發生這么荒唐的事情。

    可是多鐸卻是振振有詞地說道:“這次入浙為什么失敗,并不是因為王師戰力不如金華賊,完全是因為不熟悉江南水網與金華賊的緣故,現在不管是派阿濟格還是豪格來都要重新熟悉金華賊的戰法,說不定又要吃大虧,所以我或許會吃點苦頭,但一定會留在江南!”

    雖然劉良佐覺得多鐸的說法未必可信,但是多鐸這么一說,他又把希望寄托在多鐸身上:“豫王,按您的意思,大清國在江南還有希望!”

    多鐸信心十足地說道:“英王在湖廣江西有精兵三十萬,豪格在山東有精兵十萬,山陜與北直隸又有二十大軍,關外還有二十萬精銳,金華賊能僥幸拿下一兩場勝利,但只有小小一個浙江又有閩人在后牽制,我大清必然笑到最后!”

    多鐸這么一說,在場的武將總算是松了一口氣,但是大家也知道形勢并不象多鐸所說的這么簡單,至少多鐸所說的八十萬大軍只存在紙面之上。

    而劉良佐這種老油條更是突然想到了天啟、崇禎朝的時候,朝廷 ,朝廷也是這么說明清兩國的戰事,說建虜雖然僥幸有幾場勝仗,但是建虜只是小國,大明有十三行省幾千萬子民,最后的勝利必將屬于大明。

    只是時間才過去一年多,大明與大清的角色倒過來了。

    劉良佐總有一種不祥的預感。

    而劉永錫的幸福就建立在大清國的不幸之上,雖然到處是尸山血海,到處是押下來的俘虜,但是現在文武官員都對劉永錫、張皇后還有監國公主心服口服,就連許多以正人君子自許的文官現在遇到了劉永錫與張皇后都服服貼貼,根本不敢多嘴。

    劉永錫、張皇后這樣的主君可不是信王、福王那種長于深宮婦人之手的皇帝,是真正意義上的開國之君,雖然這次湖州之役劉永錫與張皇后并沒有親自上陣廝殺,但是他們成功的背后卻是十萬清軍陪葬。

    余煌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過去余煌因為是天啟朝的狀元公自命甚高,總覺得越國公與張皇后之間似乎太親密了,而且越國公的私生活似乎太混亂了,邢夫人居然是興平伯高杰遺孀,妾室李香君更是出身于秦淮河,可偏偏按照張娘娘的意思劉永錫要與監國公主成為夫妻,事實上要繼承了大明的法統。

    余煌內心深處總覺得這也不合適那不合適,甚至準備與人聯名勸諫張皇后與越國公,但是今天看到這尸山血海的場景之后,他突然明白過來了,這是帝王家事,不是他能夠插嘴或質疑的領域。

    雖然現在監國皇后、監國公主加上這位少年越王的組合看起來有點不靠譜,但是余煌莫名奇妙就想起了太祖朱元璋。

    一想到太祖朱元璋,余煌就明白過來了,雖然現在有不少人質疑朱皇帝的所作所為,但是太祖在位時那么多名臣包括誠意伯劉伯溫有誰敢質疑太祖的所作所為,太祖皇帝朱元璋娶了那么多來歷不明的女人,誰敢質疑一句!

    因為太祖皇帝朱元璋是真正從血與火中走出來的帝王,他的成功背后是伏尸百萬,想要殺誰就殺誰!

    而劉永錫與張皇后同樣是從血與火走出來的大人物。

    在想明白這一點之后,整個監國小朝廷的行政效率突然上了一個境界,大家不再討論那些無關緊要的禮儀問題,而是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中興事業中來。

    而大捷之后的第一場御前會議也在討論著中興大業的具體戰略,大學士張國維直到現在還不敢相信清軍已經被趕出浙江,畢竟他在兵部尚書任上的時候遇到建虜斬首十余級都是大功,可是一個少年加上兩個女人的組合居然輕輕松松地殲滅十萬清軍。

    但正因為這段兵部尚書的經歷,他的戰略眼光勝過一般人:“娘娘,越王,還有監國公主殿下,此次大捷之后全浙盡為我有,但是國家雖有全浙卻不足以立國,吳越國就是最好的例子!”

    吳越國可以說是以浙江立國的最好例子,但是吳越國的地盤卻并不僅僅局限浙江一省,包括了蘇州府與蘇州府才能與楊吳、南唐對峙,后期還包括了福州府,所以才有“一劍霜寒十四州”的說法,但吳越國光憑十四州地盤雖然足以立國,但對手也是金陵政權中極為弱勢的楊吳、南唐,遇到北宋也只能納土歸降。

    而現在的監國小朝廷雖然已經派王孫蕃經略江西并有所斬獲,但是江西一路只是偏師,真正的決戰戰場仍將是南直隸,明軍如果能收復金陵飲馬事業則中興事業大功告成,如果不能拿下南直隸,那只能是東南的割據小政權而已,稱不上正統。

    而劉永錫對于張國維的看法深表贊同:“英雄所見略同,張相國的想法與我不謀而合,將士稍加休整之后就要準備進兵金陵,不過真正可慮者不是多鐸的殘兵敗將,而是建虜派來的援兵!”

    在場諸人之中就數監國公主對劉永錫的信心最強:“不管建虜派來多少援兵,有永錫哥哥自然可以輕松應付,等收復金陵國家就可以考慮北伐了!”

    劉永錫反而保持一種非常慎重的態度:“這件事還真有些不好辦,這次能收復全浙是因為天時地利人和,但是進兵金陵就沒那么容易,但是為了國家考慮又必須進兵金陵!”

    困守浙江絕對是死路一條,監國小朝廷想要長遠生存下去就必須向外進攻,哪怕攻不下金陵也要象吳越國那樣拿下蘇州府與松江府才行,而張皇后當即問道:“小錫覺得進兵金陵有什么困難可以說出來,本宮想辦法替你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