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逆流啟明 > 第二十三章蒙古貴族體系
  經過大半個月的準備,在7月初,鑾駕從玉泉山出發,上萬京營保護,緩緩地向著東北方向而去。

  本來想著沿長城而向東,但考慮上一路上補給不利,所以大隊伍先抵達順義、再經過懷柔,密云,然后再到達密云后衛,也就是古北口所在。

  這一路上的行程,不過兩百里,但由于皇帝隨行,日行不過三十里左右,足足走了七天才抵達。

  隨后,整個朝廷就出了塞,去往喀喇河套,即承德城。

  距離長城約莫八十里。

  這里是通往察哈爾的門戶,再加上地處小河套,土地肥沃,水草旺盛,引得大批的牧民駐扎。

  形成了半牧、半耕的特殊情況。

  許多商人們出塞,也經常到承德停下歇腳,補充糧食和物資。

  承德的位置著實不錯,處于華北和東北兩個地區的連接過渡地帶,地近京津,背靠蒙遼,更關鍵的是夏季溫和,秋季涼爽,是避暑的絕佳之地。

  而有幸在此駐扎的牧民,基本上都是汗部。

  即,從察哈爾部分離的牧民,由朝廷直接統領,并不隸屬于任何一個貴族。

  這也就意味著在奴隸制的蒙古草原,汗部享受著最輕的賦稅,甚至是沒有,徭役也等若于無。

  而各種好處也應有盡有,尤其是在政治上。

  例如,京營招收騎兵,第一選擇就是來到汗部,剩余的一些邊角才輪到察哈爾部與綏遠諸部。

  最典型的,就是侍衛司挑選侍衛。

  篩選一些侍衛,基本上都是汗部,其中特權讓人羨慕。

  這一日,阿古拉剛牽著馬兒回家,忍不住大喜道:「也和乃兒(老婆),也和乃兒——」

  「怎么了?」穿著傳統的蒙古袍的中年女子,帶著圍裙跑了出來:「怎么今天那么快就回來了?」

  「大喜事,大喜事——」

  阿古拉大叫道:「我到街市上聽說大汗要來承德,咱們的兒子肯定也要過來了。」

  「又能見到巴根了——」

  聽到這,女人也忍不住笑開了花。

  巴根是他們的長子,年不過二十,去年就到了北京城,成了大汗的侍衛,每年的俸祿讓整個阿古拉家生活大為改善。

  這是整個家族的榮耀。

  幾個兒女們也歡呼雀躍起來,如此好的消息,必然就有好吃的。

  很快,百戶官就跑過來,他身上穿了一件蒙古袍,早上踏著皮靴,腰間掛著一根馬鞭,臉上油光發亮,顯得格外的高興。

  「巴根要隨著處羅大汗回來,阿古拉,這是一件大好事——」

  阿古拉一家連忙彎腰行禮,恭敬的很。

  在汗部,由百戶官、千戶官作為基層干部,并不世襲,而是由總督進行遴選,直接任命。

  選拔的由來,一般都是從老兵,亦或者會說漢話,寫漢字的蒙古人挑選。

  百戶正九品,副千戶從八品,千戶正八品,直接從總督府領取俸祿,吃的是皇糧,根本就不需要擔憂災害收成。

  他們身上的蒙古袍,但是與普通蒙古人一樣,但卻是綠色,與內地文官一樣,上面繡著鵪鶉,在普遍貧窮的草原上,這一片錦繡,顯得格外的氣派。

  當然,更是凸顯了他們非同一般的身份。

  至于馬鞭,更是隨身攜帶,是蒙古官吏的象征。

  蒙漢官吏的統一中帶著差異,這是大明的特色,也是未來幾百年中的一種習慣,雖然備受文官們詬病,但卻在蒙古中,深受歡迎。

  總不可能讓這些蒙古官員,在日常中穿著漢袍吧,騎馬多不方便啊!

  「阿

  古拉,恭喜你啊——」

  這時,身穿青色蒙古袍的中年人,也騎馬而來,身后還跟隨著兩個隨從。

  一旁的百戶見之,立馬彎腰行禮。

  百戶、千戶是基層官,掌握著牧民們收稅、徭役、招兵、轉場,戶籍等日常事務,而在之中,還有一個斷事官。

  即,處理訴訟、家產分割、牧場劃分等問題的司法官員,每個千戶只有一個斷事官,官階為正七品。

  他的蒙古袍是青色,表面繡著一只溪敕,頭上戴著氈帽,看上去有些不顯眼,但身后卻跟著兩個綠袍小吏,則愈發的凸顯其厲害。

  這是他的屬官。

  一個千戶區,大大小小的官吏加一起,不過十幾個,斷事官絕對是頂層。

  「斷事官大人——」

  所有人立馬低頭。

  大人一詞在草原上應用廣泛,經常用來稱呼頭人,是身份的象征,蒙古人這樣稱呼斷事官,更是一種尊重。

  「大汗將要來到承德,到時候整個汗部都要熱鬧起來。」

  斷事官也沒啰嗦,直接道:「你家出了個侍衛,是咱們千戶區的驕傲,更是要好好表現……」

  「您的意思?」百戶忍不住道。

  「此次大汗來到承德,將要接見草原各部大人,所有的青壯都要集合起來,以防萬一,莫要讓別人小看了咱們汗部。」

  斷事官隨口道:「這次就是表現不錯,京營,亦或者侍衛司,肯定會招募一些人的。」

  這番話,把錢來看熱鬧的牧民們聽的熱血沸騰。

  無論是去京營,還是侍衛司,對于普通牧民來說,都是魚躍龍門的好機會。

  草原清苦,災害頻繁,牧民們平常的伙食都是奶制品,肉類只肯在過冬時吃點,所以都羨慕漢人的吃喝不愁。

  而成為官家人,月月領俸祿,更是鐵飯碗,對于憂患不斷的牧民來說,可謂是極具誘惑力。

  整個承德汗部,瞬間就大動起來。

  百戶、千戶們組成的官僚體系,按照每帳出一丁的要求,飛快的聚集了六千余人,在承德城下聽命。

  加上承德本身的三千邊軍,隊伍超過了萬人。

  而在察哈爾的中心赤峰,作為察哈爾總督,孫長舟更是不敢怠慢。

  聽聞皇帝將要蒞臨承德,他立馬召集各部貴族、汗部官員,要求按照三戶一丁的模式,出動兵馬去承德護駕。

  加上赤峰的邊軍,共計五千人向西南而去。

  也并非赤峰兵馬不多,而實在是怕太多了,東風壓倒西風可不成。

  年僅八歲的察哈爾親王,阿布爾,作為察哈爾地區名義上的蒙古人領袖,自然要去。

  同樣,受封北海郡王,皇帝的大舅哥,被尊稱的布達里大汗,也自然動身,去往承德覲見皇帝。

  整個察哈爾部的大喇嘛,綏遠的大喇嘛,數十人也齊齊動身。

  至于蒙古貴族們,早就收到了消息,紛紛趕去承德覲見尊貴的處羅可汗。

  不過,喀爾喀部的包括車臣汗在內三位大汗,以及大量的臺吉,則紛紛表示難以去往,只是派遣了親眷使臣。

  這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喀爾喀蒙古數十萬人,逍遙自在了上百年了,怎么可能還接受一個太上皇的領導。

  名義上的屈服,每年送九頭白馬還不夠嗎?

  他們要是真的一股腦的南下,皇帝還真有可能把他們抓住,徹底統一漠北蒙古。

  即使缺乏了喀爾喀三部,但整個綏遠、察哈爾、科爾沁等部的蒙古貴族前來,依舊讓整個承德人滿為患。

  保守估計,僅僅是

  這些貴族們攜帶的隨從,就超過了千人,護衛親兵更是超過了萬人。

  當然,明軍也聚集了兩三萬,尤其是近萬京營,足以對那些蒙古人形成壓制。

  一望無際而遼闊的草原,對于朱誼汐來說是絕對的賞心悅目,心曠神怡。

  同樣,對于久居于內廷的妃嬪們來說,這里充滿著新奇。

  尤其是夜晚將要睡氈房,讓皇子公主們樂不可支。

  不過作為妥協,太子和皇后并未跟來,而是回到了北京城坐鎮,以防萬一。

  本來皇帝還想讓太子過來見證一些歷史時刻,領略草原的風采,但文官們極力反對,勸說,作為皇帝也不能任性而為。

  這要真是被一鍋端了,那真是完犢子了。

  「陛下——」

  大舅哥布達里快馬加鞭,早就在承德等候多時。

  見到皇帝后,激動莫名。

  看著發福后的布達里,朱誼汐搖了搖頭:「瞧瞧你這模樣,還能騎馬嗎?」

  「您放心,肯定能陪你騎馬。」

  布達里拍著胸脯,臉上肉浪滾滾。

  見此,朱誼汐也沒法子,他知道布達里是個圖享受的人,這是天性,拒絕不了。

  「這是我的幾個女兒,陛下,您喜歡哪一個?」

  布達里指著幾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大口說道。

  這話讓朱誼汐差點岔氣了。

  姑侄一起?這是什么亂七八糟的。

  小姑娘們花骨朵一般的年紀,五官精致,皮膚相較于普通牧民,已經算得上是白嫩了,一看就是貴族出身。

  「不錯——」朱誼汐點點頭,惜字如金地評價著。

  「為幾個皇子挑一個吧!」

  布達里昂首,肉臉上露出了一番渴求的面容。

  朱誼汐心中松了口氣,果然不出他所料,布達里沒那么禽獸。

  不過,皇帝倒是陷入了思考。

  如果讓皇子們納入一個側妃,這倒是可行的,但正妃則不成。

  不只是文官們不答應,他也覺得有點膈應。

  即使是蒙漢合流,也用不著像清人那樣來。

  他斟酌了一番,道:「皇子們年紀還小,成婚倒是不急。」

  布達里急切道:「尊敬的安答,您說的是,但可以先訂婚,用漢人的話來說,這是親上加親。」

  「察哈爾部與大明血乳相融。」

  「布達里,你知道的,你的女兒不可能成為正妃。」

  朱誼汐沉聲道。

  被皇帝的臉色嚇了一跳,布達里連忙道:「沒關系,側妃也成。」

  「皇子們個個成材,讓她們成為側妃,也是我們的榮幸。」

  聽到這,朱誼汐點點頭:「這般,過段時間后你就別回赤峰了,直接隨我去北京城住上幾個月。」

  「我在京城為你修建的郡王府,已經好了,剛巧住下,順便讓你我兩家培養下感情。」

  布達里連忙叫好。

  他早就想去北京城了,但孫長舟不準,皇帝也不批。今個借著女兒的由頭去北京城,簡直太好了。

  待其走后,朱誼汐搖了搖頭。

  果然聯姻還是最老的套路,但也是最有效的。

  布達里的女兒,自然不會嫁給琪琪格生的兒子,除了表親嫌疑外,讓其聯姻,會讓血脈更駁雜,對其日后發展不利。

  在他的心中,布達里女兒的首選,自然是目前年紀最長的兒子——秦王朱存槺。

  十二歲訂婚,正合適。

  「不過,這次來了那么多的貴族,挑幾個入后

  宮,也是不錯的。」

  皇帝嘆了口氣:「果然這個大明,還是要犧牲我這個皇帝來成全它的未來。」

  「畢竟是自己打下的江山,犧牲一點算不了什么。」

  幾日后,排練數日草原貴族們,開始了一場大規模的覲見活動。

  此次參與覲見的,基本上都是地方上的大貴族,最次都是一個千戶。

  當然,綏遠、察哈爾的貴族們都進行了編戶,成為了千戶、百戶,雖然享有一定的自治權,但到底成為了朝廷體系的人。

  編外的貴族,才是主體。

  為了宣威,同樣是安撫,皇帝研究了滿清的體系,進行了大規模的冊封,鉆研出了一套蒙古貴族體系。

  即廢除蒙古以前的濟農、洪臺吉、丞相、太師、宰桑等封建貴族稱號,沿用新制,體現新朝新氣象。

  這套貴族體系囊括了漠南、漠西、漠北三大蒙古群落。

  蒙古貴族將分為塔布囊、臺吉、郡王(大汗)三級。

  「塔布囊」蒙古語指同成吉思汗后裔結婚者的稱號。

  而臺吉源于漢語王太子、王太弟,是蒙古部落首領的一種稱呼,并且喜歡在前面加上「紅」「渾」「黃」等詞,如皇太極原為黃臺吉。

  由于黃金家族的繁殖,導致臺吉成了草原上的貴族的代名詞。

  朱誼汐將規模最大的「塔布囊」,授予的大量的普通貴族們,規模超過了百人。

  按例,他們可以每年領取銀一百塊布十匹。

  而臺吉,則分為三等,一等領銀兩百塊,二等一百八十塊,三等一百五十塊。

  而最上的汗一級,位同郡王,享祿三千塊。

  大汗一級,喀爾喀部有三,車臣汗、土謝圖汗、扎薩克圖汗。

  漠南蒙古中兩人,察哈爾汗阿布爾,北海郡王布達里。

  而在漠西蒙古,因為無人覲見也就沒有冊封。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