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讓你當昏君,你一統六大國了? > 第111章“扶弱滅強”的運用——扶陳唐計!齊國再次陷入動亂之中
  扶弱滅強這個詞匯是羅林在一篇有關匈奴的報告里看見的,然后才知道了有關這方面的知識。

  在漢武帝時期,漢武帝打匈奴,有三大難題。

  找不到,打不贏,追不上。

  在匈奴的主場里,漢軍找不到匈奴,反而可能被匈奴埋伏。

  然后是好不容易找到了,卻打不贏,還是因為匈奴是主場作戰,而且因為生活環境的問題,驍勇善戰。

  最后是追不上,哪怕是好不容易打贏了,因為匈奴的騎兵太快了,那時候的漢朝沒有太多的好馬,打贏了匈奴,也追不上匈奴的逃兵,到時候匈奴又卷土重來。

  這三個問題非常困難。

  但最后都被聰明的中原人一一解決了。

  中原王朝漸漸壓制匈奴。

  但其實,還有第四個難題。

  那就是匈奴總是死灰復燃,越是惡劣的環境,就越是能夠催生出強大的騎兵和可汗。

  經典養蠱。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秦始皇這樣的人杰出現可以說是歷史的一種趨勢。

  而針對這個第四大難題,隋文帝給出了答案。

  隋文帝對于此種情況,采用了長孫晟的建議:“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

  利用突厥首領沙缽略可汗、達頭可汗、阿波可汗等人之間的矛盾,進行離間,使他們互相攻擊。

  最終,強大的匈奴崩潰。

  四分五裂。

  最重要的是,當時這些匈奴還以為隋文帝是在幫他們。

  因為內部分裂嘛,隋文帝送了很多物資過去,讓弱小的部落迅速變強,這才導致分裂。

  于是,匈奴最后越打越弱,漸漸的無法戰勝強大的隋朝,齊齊臣服,并且稱呼隋文帝楊堅為“圣人可汗”。

  要知道,在使用這個制度之前,匈奴的軍力強于隋朝!

  隋文帝就靠這個制度收服了匈奴,開始了將匈奴同化為中原人的過程,給出了匈奴總是死灰復燃,入侵中原,這個第四大難題的答案——讓他們從文化上接受中原文化,在經濟上依賴中原王朝,在軍事上不斷的產生分裂。

  而這一番操作,也正是合縱連橫理論、經濟依賴性理論的共同產物。

  堪稱古人智慧的結晶。

  而在唐朝,這一制度也被承襲了下來。

  但可惜的是,執行得不是很好。

  李二在軍事上沒有做到讓外夷分裂,他主張以德服人,送公主和親,繼而讓中原穩定。其實這也就算了……為什么要送技術呢?

  這也是一直以來被人們詬病的一點。

  還有王玄策所謂一人滅一國的故事……唐朝是沒有收益的,甚至可以說極大的損害唐朝。

  中天竺被滅了,然后地,人口,錢財呢?到了唐朝手里了嗎?沒有。

  其余外夷國家瓜分了中天竺,其中,就有吐蕃,為后來李治時期的外患埋下禍根。

  不得不承認,這操作已經完全和扶弱滅強的理念背道而馳。

  在古代,如果中原王朝吃不下這個領土,因為太過遙遠,無法掌控,各種原因。那么就別吃。

  強大的漢朝是滅不了周遭小國嗎?可為什么留著?不就是因為滅了沒有收益。

  不但不滅掉,還得要扶弱滅強,讓外夷相互制衡。

  但是李世民卻是反過來,送技術也就算了,還滅弱扶強。

  抄作業都不會抄了屬于是。

  這也是為什么李治要面對一個強大無比的吐蕃,明明李世民時期,唐朝是壓著吐蕃的,但是到了李治這里,李治這里卻要面對中亞強國級的吐蕃。

  唐朝版圖在李治手上最大,如若當時李世民沒有那么選擇……而是完全照抄隋文帝的圣人可汗制度,去分裂外夷,別搞什么鬼和親,也許李治的武功要更強,唐朝的巔峰版圖會更大。

  李治時期唐朝武威最強,都沒能動得了那時候的吐蕃。

  當時偌大的唐朝,滅了突厥,又滅了高句麗,武威赫赫。

  然后吐蕃反手就策反了唐朝的幾個小藩國,宣布脫離唐朝,然后唐朝過來打,但就是打不下吐蕃,雙方你來我往,瘋狂大戰。

  可見當時吐蕃國力之強。

  要不是李治厲害,文治武功蓋壓天下,可能當時吐蕃就不只是拒絕當藩國,而是要侵略中原了……

  歷史證明:面對外夷,要么同化,要么就滅掉。

  哪怕只想安定,都不要把技術送給外夷。

  這些咬人的狗是不會叫的,等到他們強大之時,就會反過來咬人,而不會有半點感恩之心。

  吐蕃是這樣,小日子過得不錯的人也是這樣。

  當時的確是和平了,但留給后人的卻是一場戰死無數人的戰爭。

  李治時期承擔了后果。

  百年前,華夏人民也承擔了后果。

  這些外夷,要么死干凈,要么就征服后并入國家同化掉。

  沒有其余正確答案。

  …………

  所以。

  對于這個楊穎所提出的“扶弱滅強”。

  羅林是很重視的。

  他覺得,這樣操作不是不可以。

  雖然會升國運,但那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

  先把戰爭給停下來。

  “昔日,魏國策動燕齊二國,對我大乾發動侵略。”羅林說道,“這魏國,狼子野心,不得不防。”

  一提到魏國,羅林就恨得牙癢癢,若非魏國,如今的乾國也不至于陷入戰爭的泥沼之中。

  哪怕打贏了齊國,戰爭的陰云也沒有從頭頂上散開多少。

  此后。

  羅林和內閣商議一周。

  楊穎的文章也傳遞過來,羅林頗為重視這前線將軍的判斷。

  再次和內閣商議數日。

  最終確定了計劃“扶陳唐計”。

  扶陳唐計的終極目標,就是讓乾國多出戰爭緩沖之地,從而讓和平發展的時間變長。

  這個計劃并不專門扶陳,或者扶唐。

  更加不存在滅其中的哪一國。

  無論是滅任何一國,都是讓乾國直面魏國。

  而魏國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它對乾國很有攻擊性。

  …………

  陳國。

  一支千人陳軍,試圖夜中突襲乾軍。

  兵分三路。

  “沖鋒!!”

  將軍怒吼道。

  然后,就中了乾軍的埋伏。

  陣亡六百多人。

  其中兩路被全滅。

  而另外一路,則是十分和平。

  “……”這名陳軍將領遠遠的看著乾軍將領。

  兩人目光在半空之中接觸,隨后,陳軍將領率領部隊離開。

  …………

  魏王曹叢看著陳國傳來的消息。

  “哼……沒有白費我花了這么多力氣。陳王終于支棱起來了,已經能夠和乾軍打得五五開了。”

  曹叢自然是看見了,乾軍還是沒有多少傷亡,反倒是陳軍死了很多。

  但是他只是認為這是乾軍采取了防守策略的緣故。

  這是個好事情。

  乾軍采取了防守,不再進攻,本身就是一種示弱的表現。

  “哼……繼續耗著。我看,是誰耗得起。”魏王冷笑一聲。

  …………

  這邊。

  扶陳唐計開始運作,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陳國的一些野心門閥接受了乾國的援助,迅速的變強,這些世家門閥的軍隊只在對唐國時重拳出擊。

  打乾國的時候則是見不到他們的影子。

  他們已經在策劃一場兵變。

  那個投靠了魏國的陳王,必須去死。

  這個陳王,得他們來做!

  而另外一邊。

  齊國,又產生了動亂。

  在齊國境內的燕軍果然是露出了獠牙。

  號“反昏君”,奉姜角七兒子姜泰為新齊王,出兵進攻臨海城!

  這臨海城剛剛才被乾軍送回給齊王姜角,竟然又一次的被圍城了!

  齊王面容絕望:“我的兒子呀……”

  他書信一封。

  給乾國發出求援信!!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