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挽明從薩爾滸開始 > 第282章 檄文
  “和氣生財是不可能的,入關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

  “康監軍不是一直希望開原軍入關嗎?如今便是最好時機,不過需要一個好聽的由頭。”

  康應乾跟著興奮起來,以前磨破嘴皮子勸說劉招孫,他都不為所動,難得現在終于開竅,這樣看來,那個朝鮮美姬也算死得其所,讓平遼侯脫胎換骨一次。

  康監軍第一次對這金虞姬有些好感。

  不等劉招孫說完,康應乾迫不及待道:

  “平遼侯勿憂,清君側便已足夠,眼下西南叛亂未定,陜西民賊蜂起,中原草莽叢生,皆因司禮監爭權奪利,東林黨空談誤國。平遼侯去年說讓留意信王,老夫早就派人去河南,現在便可把朱由檢搬出來,頂在前頭。只說崇禎已被身邊奸佞控制,等開原軍殺入京師,也在紫禁城放一把火,讓朱由校活不見人,死不見尸,而后兄終弟及,扶信王朱由檢繼位。”

  “然后建元天啟?”

  劉招孫小聲嘀咕,覺得眼前世界越發荒誕。

  康應乾沒聽清他說什么,問了一句,劉招孫連忙岔開話題,問道:

  “河南?本官記得,信王府邸在京師啊。”

  “什么京師?去年年底便搬回河南了!京城藩王成親后,便要前往自己封地,平遼侯可是在說笑。”

  “哦,剛搬到河南,這回又要搬回京師了。”

  劉招孫有些無語,想到因為自己穿越,連累朱由檢多搬兩次家,忽然覺得有些對不住這位煤山戰神。

  “立即召集袁崇煥、喬一琦,馬士英,還有孫傳庭,讓他趕緊從開原過來,讓森悌先把輿論造起來,告訴天下,本官要入關清君側了。”

  康應乾一臉懵逼。

  “敢問大人,何為輿論?”

  劉招孫這次意識到自己現代漢語帶入過多,耐心對康監軍解釋道:

  “輿論就是輿情,就像王莽,當年他篡位之前,不是各種天降異象嗎?還有萬民請愿,三辭三讓之類,說錯了,這是第二步,第一步是擁立信王·······”

  康應乾一臉鄙夷望向平遼侯,此人臉皮之厚,再次刷新了康監軍的認知。

  劉招孫以為這位老搭檔要對自己一番冷嘲熱諷,卻見康應乾撫須微笑,搖頭晃腦道:

  “平遼侯此言差矣,五運更始,三正迭代,新陳代謝,武周代商,自古而然,周德將盡,妖孽遞生,骨肉多虞,藩維構釁,天心人事,選賢與能,盡四海而樂推,非一人而獨有······平遼侯不過順天行事,何有僭越篡奪之說!”

  劉招孫目瞪口呆。

  明代進士果然還是有兩把刷子的,像康應乾這樣的三甲進士,說起篡位來都是引經據典,估計這老頭子平時沒少花心思在這上面。

  “不止祥瑞,五行五德、新朝國號、官制禮儀,宗廟祭祀,老夫都會安排妥帖。如此大事,森悌那黃口小兒就不要參與了,有老夫與王化貞、王在晉三人便已足夠。”

  劉招孫呵呵一笑。

  搞了半天,康應乾是想把喬一琦、袁崇煥他們排擠出核心權力層。

  眼下還沒入關,底下這幫人又要開始拉幫結派爭權奪利了。

  果然有意思。

  劉招孫想了想,覺得這也是人性使然。

  爭就爭吧,只要能把事做好,別像東林君子們那樣空談誤國就好了。

  “既然關系重大,便不能少了開原幾位元老,袁崇煥、孫傳庭亦可出謀獻策,還有喬監軍,本官能有今日,少不得諸位相助。”

  康應乾知道平遼侯是想制衡各方勢力,不過他還是堅持道:

  “喬一琦口無遮攔,此乃機密要事,讓此人參與,怕是·····”

  劉招孫霍然起身,大步走向帳外:

  “這便是本官的陽謀,就是要讓朝廷知道咱們造反的決心,讓喬一琦來做,最好不過,此事已定,由你們共同策劃,四月一日前,呈遞中軍大帳。”

  開原一眾文官聞聽此事后,紛紛放下自己手頭事情,爭先恐后趕往遼西,為平遼侯出謀劃策,幫著平遼侯“清君側”。

  只有孫傳庭、袁崇煥兩人不為所動,孫傳庭一直留守開原,直到劉招孫第二道將令召喚,他才很不情愿動身前往山海關。

  袁崇煥已到登州,山海關前的權力爭斗不感興趣,每日忙忙碌碌,籌集糧草,秣馬厲兵,時刻準備截斷運河,北上京師。

  接下來幾日,平遼侯與眾心腹日夜謀劃,商討清君側的各項細節,安排得力人手前往河南,不惜代價綁回信王朱由檢。

  在劉招孫提議下,攻入京師后,朱由檢的年號將定為天啟,換句話說,他們以后需要擁立天啟皇帝。

  崇禎元年四月八日。

  孫傳庭、康應乾聯手起草檄文,宣布平遼侯將奉崇禎皇帝衣帶詔,率五十萬大軍入關,蕩平奸佞,還大明一個朗朗乾坤。

  檄文全文如下:

  《奉詔靖難書》

  明崇禎元年四月己酉朔。

  宣武將軍、平遼侯、遼東總兵官、太子太傅劉招孫告大明一十三省、都司指揮使,府、道、縣衛指揮使、千戶、百戶、行都司、留守司、守御千戶:

  光宗皇帝千秋稱圣,夙興夜寐,勞苦得疾,而奸人李三才、張問達、張慎言、周希令等,乃借紅丸以快私怨,才乃國賊!待先皇殯天,圣天子繼位,而奸人楊漣、左光斗、周嘉謨、高攀龍等,又借移宮以貪定策之勛,而希非望之福!將先皇憑幾之遺言委諸草莽,以待封之宮眷視若寇仇!臣子之分謂何?敬忠之義安在!

  東林一黨,以策立之功,竊據內閣,黨羽遍布,私擅爵賞,廣致賄遺。

  竭民脂膏、剝民皮骨,今天天下水旱頻仍,南北多警,民窮財盡。

  自東事以來,遼餉加逼,官倉空而庫藏竭,民十室而九空,億萬黎民,凍骨冷肌,冬無被絮者居其半;餓殍遍野,日不再食者居其半。流民未復鄉井,棄地尚多荒蕪。男女啼饑號寒,父母吞聲飲血。君門萬里,誰復垂憐?!

  平遼侯每每思之,不勝哀鳴!

  舉江北半壁之天下,盡屬東林之魚肉!

  奸人李三才等慢侮天地,悖道逆理。長于內爭,短于治國。先皇查曲宥其罪,東林不思引咎感恩,進獻媚藥,鴆殺泰昌皇帝;厚結刺客,多聚亡命,戕害前廠公魏。

  交通倭虜,潛行叛逆,罪大惡極,伐楚、越之竹,不足以書其惡。

  略舉大端,以喻使民。

  本官奉天倡義,代罪吊民,茲者親統大師,首取京師,出生民于水火,復天子之威儀。

  開原仁義素著,賞罰久明。

  先機者有不次之賞,后至者有不測之誅。一身禍福,介在毫芒;千古勛名,爭之頃刻。

  師不再舉,時不再來,布告遐邇,咸使聞知。敬哉特諭。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