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文明破曉 > 第440章 雙戰線,法律與戰爭(二十)
  趙天麟聽聞段祺瑞與徐世昌前來,起身對胡適等人說道:“還請諸位稍等。”

  胡適微微一笑,說道:“趙兄,不如請二位入內一敘,也好讓我等見上一面。”

  聽到這里,其他學者都紛紛附和。趙天麟想了想才答道:“容我先去見二位。”

  見趙天麟的背影消失在門外,學者們心中不免百感交集,有人低聲嘆道:“北洋畢竟同氣連枝。”胡適等人聞言,不由嘆了口氣。他們好不容易見到趙天麟,美其名曰祝賀趙天麟取得了世界著名學者的稱號,其實是為了借機給自己某個正式的職位。這句‘北洋同氣連枝’說出了所有人的心聲。

  文憑卓著,享譽世界,三十九歲就成為中華民國的副總理,本人又風度翩翩。在許多文人墨客心目中,這就是從小說中里走出來的人物。偏偏趙天麟正如小說里的角色,頗有個性,一回國就當上國立北洋大學堂的校長,已經讓很多人羨慕不已。在任上表現出色,卻因為與北洋中央意見相左,便憤而辭官,去了四平追隨何銳。

  未能加入何銳政府的學者們大多相信,自己與趙天麟的差距并非源于學識不足,而是自己始終沒有一展才華的機會。不管是北洋領袖袁世凱,或是北洋新秀何銳,都對趙天麟這根正苗紅的北洋人才委以重任。10年間,其他學者始終郁郁不得志,趙天麟卻高位上不斷磨礪。今日云泥之別,全因出身不同。

  原本這幫學者們因為何銳政府對英作戰而生出觀望之心,此時戰爭雖然未定,但亞洲國際法庭大獲全勝,讓他們無法繼續顧忌,都決定無論如何都要在何銳政府里混個差事。

  此時段祺瑞與徐世昌已經見到迎出來的趙天麟。半年多沒見過面,兩位北洋前輩眼見趙天麟舉手投足間更是穩重從容,心中皆是歡喜。段祺瑞不愛說笑,而且從政治原則來說,代表民意的國會議長段祺瑞乃是民國第二號人物。假如何銳突然去世,段祺瑞就會暫代民國主席一職。面對趙天麟的問候,段祺瑞只是微微點頭。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國家文史檔案館的館長是個極為清貴的職務,徐世昌反倒沒什么拘謹,笑瞇瞇的看著趙天麟,“趙總理,我此來是替張公帶句話。”

  能讓徐世昌帶話的‘張公’,大家都知道是誰。趙天麟連忙問道:“不知張公有何吩咐。”

  “我轉述張公原話。”徐世昌答道:“亞洲國際法庭之事,趙天麟這小娃娃功勞極大,既然回了天津,請趙總理來家吃頓便飯。”

  被80多歲的張錫鑾叫小娃娃,還有幾個月才滿40周歲的趙天麟不覺得有絲毫不妥,當即問道:“張公有命,自當遵從。不知我何時前去?”

  “張公說擇日不如撞日,若是趙總理今日有空,便今日中午如何?”

  張錫鑾隱居兩年不問世事,能被他主動邀請吃家宴的民國人物屈指可數。趙天麟也不推辭,直接答應下來,“我此時正與一些學者會面,等談完后,便前去張公那邊。”

  聽到‘學者’二字,段祺瑞心中就一陣鄙夷。全國所有省份的本地人士都有出任中央政府的官員,是為保證國內政治團結。那么政府官員的從共產黨到保皇派的都有,就只能說何銳的確有氣量。

  在如此寬松的環境下還只是個‘學者’,段祺瑞著實不想見那些人。話已帶到,段祺瑞便告辭,“我等在張公府上恭候趙總理。”

  送走了兩位,趙天麟回到會客廳,不等諸多學者開口,趙天麟主動說道:“當下國家正是用人之際,在三方面所需的人員格外多。”

  學者們見終于得到機會,心情都被拉了起來,當即有人慨然說道:“便是我等德薄才淺,也知道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值此大戰英國之際,自當為國家效力。”

  首發&:塔>-讀小說

  趙天麟很清楚這幫人的投機性,就當沒聽到這話,直接說道:“當下國家有三件事,第一件是抓獲數萬英國俘虜。這些人與澳新軍團那些犯罪分子不同,如果甄別后沒有犯下罪行,自當保護他們的正當權益。而且對這些人來說,必須有人向他們傳授中國先進的文明,幫助他們從不成熟的落后歐洲哲學荼毒中解放出來。”

  聽到這么一個差事,學者們雖然都覺得自己懂得中華文化,但是向英國戰俘搞培訓,與學者們期待的進入政府當官頗有差別。

  沉默片刻,胡適說道:“宣揚中華文化,我輩義不容辭。只是何主席學富五車,我等若是班門弄斧,反倒不美。”

  “自有人安排。”趙天麟答道。

  其他學者聽胡適這意思竟然是想直接從何銳那邊接受差事,都覺得胡適未免太雞賊了些。

  趙天麟繼續說道:“第二件,日本素來以華夏自居。未來只怕會與日本辯經,此當有所準備。”

  當即有不少學者說道:“泱泱中華,豈能容倭人班門弄斧。若是倭人敢來,定然讓其心服口服。”

  見這些人如此有自信,趙天麟說出了第三件事,“經濟強則國力強,諸位兄臺當向外講述國家未來的政策,讓天下皆知中國方向。”

  諸位學者們愣了愣。趙天麟這話可就意味深長,搞經濟在學者們看來就是賺錢。他們若是有陶朱公的能耐,自然會去做。但是他們自己雖然做不了趙公元帥(武財神),可他們的親屬中卻有不少人從事商業。但何銳政府的政策到底如何,學者們并不清楚。

  就在眾人考慮該怎么詢問之時,趙天麟站起身說道:“方才段議長與徐館長前來,是張公托他們叫我前去張公那邊。時間快到中午,諸位,我得準備一下。”

  原文&來~自于塔讀小~說APP,&~更多.免費*好書請下載塔~讀-小說APP。

  聽聞是張錫鑾邀趙天麟,學者們哪里敢多話,只能起身告辭。離開趙天麟這里,那些已經有所選擇的學者心中歡喜,只等著被通知。還沒做出決定的學者們在心中盤算著那一條路對自己最有利。

  到了門外,有些人想約大家一起吃個飯,眾人也覺得有必要談論一下。便在附近的飯店找了個包間,等坐下最后,有人酸溜溜的說道:“張公深居簡出,此次定然是聽到亞洲國際法庭之事,特意請了趙總理。趙總理這面子真令人羨慕。”

  眾人都覺得北洋對外的時候同氣連枝,內部也分裂的厲害,北洋老前輩中只有張錫鑾一人將所有身家都壓在何銳身上,所以人人都想走張錫鑾的路子。但張錫鑾是何等人物,除了在大事上努力推動之外,從來不因為私人關系而舉薦任何人。走不通這條路子的人雖然嘴上各種不滿,其實心中都很佩服張錫鑾竟然從不得意忘形。

  張錫鑾此時邀請趙天麟的消息傳出去,卻是一樁美談。看來老頭子便是到了這個歲數,依舊沒糊涂。

  趙天麟一直很佩服張錫鑾,也知道老爺子這幾年從不收禮。但空手而去也不合適,就從家取了一份文房四寶包起來。被迎進張家后花園,見到張錫鑾后,便將禮物送上,張錫鑾拉著趙天麟的手笑道:“趙總理,我張家就沒出過讀書人。但愿能借了趙總理的文房四寶激勵張家子孫,也能出幾個如趙總理這般的學者。”

  大家都知道張錫鑾自己就能寫詩,而且張錫鑾前一陣子自費將自己的詩作編撰成冊,印了一小批送與老友們。便笑道:“久聞張公詩文有燕趙慷慨悲歌之風,只是忙于公務,未能一睹。不知張公可否不吝賜予一本?”

  張錫鑾笑道:“打油詩而已,趙總理這大學者看過后定然笑話。不過丑媳婦不怕見公婆,前日印了些送與老友,因為沒人看,又印的太多,家中剩下不少。既然趙總理不嫌棄,來人,取一本,現在送去趙總理府上。”

  徐世昌本就是進士出身,他也印刷了自己的詩集,書帖,對此倒是沒啥感覺。段祺瑞乃是德國軍校留學生,標準的軍人。見張錫鑾與趙天麟又是送文房四寶,又是回禮送詩集。這哪里是‘家里從沒出過讀書人’,這明明就是讀書人的做派。眼見自己這輩子文章詩詞能留下,中甚至生出了點嫉妒。

  說話間,酒席已經送到。張錫鑾邀請趙天麟前來完全沒有辦事的打算,而是是對亞洲國際法庭非常感興趣。眾人入席,只是喝了頭一杯,便請教起趙天麟。

  趙天麟并沒有絲毫隱瞞,而且段祺瑞與徐世昌兩人好歹在統一戰爭中頗有貢獻,估計兩人也不清楚此事的戰略意圖。便把來龍去脈向幾人講述起來。

  塔讀@告^在線免。費閱&讀!

  “啊?”其他三人聽趙天麟這么講,都是真的吃了一驚。

  趙天麟解釋道:“此次審判,乃是受壓迫的殖民地人民對殖民國家的第一次反擊。這個地球上受壓迫的人只怕得有10億人。之前國際上聽不到他們的聲音,是因為沒人替他們發聲。我已經與各國法學專家以及前來中國的各國左翼人士多次溝通,大家都有意建立一個國際刑事法院,以及組建國際人權理事會。國際人權理事會各個分布會定期發布各國的人權報告,以及對各種反人類罪行進行調查,揭發。雖然這次抓獲澳新軍團的事情,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不會再次出現。但是,國際刑事法庭,可以接受對于反人類罪行的揭發,并且通過組織調查等手段,對各國施壓,要求那些國家對這種罪行進行調查立案,并且進行審判。”

  聽到這樣的謀劃,張錫鑾、段祺瑞、徐世昌都呆住了。這個謀劃已經超出了他們的理解能力,以至于三人已經想象不出此事具體將是什么樣子。但是三人卻知道,此事若是真能做成,必將對整個世界造成很大影響。

  沉默一陣,徐世昌嘆道:“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海,凡夫不可語道。與何主席的謀略相比,我竟然只是井底之蛙,便是聽到了,也不明白。慚愧!”

  段祺瑞同樣不明白,不過他還是問道:“趙總理,我也不清楚何主席的謀略。不過聽到此處,不由得擔心,若是這么公然挑釁一眾列強,列強情急之下會不會與我們開戰?”

  看了徐世昌與段祺瑞的反應,趙天麟不由得想起自己最初聽到這個計劃后的反應。最初趙天麟也不明白,之后也擔心會不會引發與列強的緊張關系,最終反倒促使列強聯手一起對付中國。

  何銳當時的一個分析讓趙天麟的心情平緩下來,既然這個判斷對此時是如此應景,趙天麟就講了出來,“若是列強們能在此事上沆瀣一氣,他們早就統一成一個國家了!”

  這是趙天麟第二次說出這句話,此時同桌的三人再沒有大笑,但目光中的焦慮困惑卻消失了。他們都經歷過中國遭到列強一起欺凌的日子,那真的是絕望的感覺。但當下的中國擊敗了日本,又在與英國的戰爭中居于優勢。只要列強不能聯合起來對付中國,中國的確沒什么好怕的。

  張錫鑾看此時酒桌上的氣氛著實有些壓抑,便笑道:“趙總理,不知這段日子可否遇到什么趣事,說來聽聽。”

  趙天麟知道張錫鑾想活躍氣氛,便笑道:“英國方面一直在為澳新軍團的事情頭疼,卻沒想到,一些印度人來了中國,他們拉起橫幅,要求亞洲國際法庭對英國在印度的各種暴行進行審判。那些印度人也懂幾門外語,所以在英國記者住宿的旅店前拉起的橫幅,是用英文寫的。那些英文應該是英國在印度的殖民地政府辦的學校教給印度人的。”

  首發&:塔>-讀小說

  段祺瑞與徐世昌不禁莞爾。雖然趙天麟緊急憋出來的笑話也不怎么可笑,但是總算是一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故事。姑且算是有一笑的價值。

  飯桌上的氣氛再次開始和諧歡樂起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