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也自如他們所想,安史之亂的信息進一步透露出來。

  【木槿花開:這裏就不得不提一個人,楊國忠。對於安祿山,楊國忠是非常的敵視,他對唐玄宗說安祿山有造反的想法。但唐玄宗是非常的信任安祿山,都讓人懷疑他是不是被迷了心竅,根本就不相信安祿山會造反。】

  【魂落歸秋:可能不止是被迷了心竅,是覺得對方肯定不敢造反。雖然不知道他這樣的自信是從哪裏來的,就拿當時安祿山拿的最強的兵是最強的還是20萬,中央的兵力卻不足八萬,這是什麼概念啊?!在這樣的狀態下,居然還相信對方,真不是腦子壞掉了嗎?】

  【千陌:再次眾籌拚多多砍一刀,坎下來的壽命分給始皇、二鳳、凰後。】

  【一茍:可不是,我記得好像還有對方一口氣提拔五百名將軍,兩千名中郎將的事,李隆基依然不相信安祿山會造反。後來,又來了一波,雖然就幾十個,但李隆基還是不在意,並對著提出意見的群臣說安祿山一直很忠心,你們這些人是不是因為嫉妒安祿山,所以才汙蔑對方造反呢?

  啊啊啊啊,我就想不明白,怎麼會有這樣的人呢?盡管知道這種信任放在別人的身上沒有什麼,可你不看看他提的數量有多少啊!】

  觀看神跡投影的皇帝、將領也都被李隆基的這個行為給驚呆了。

  且不提內外兵力相差較大,其中數量多又強的兵力還集中於對方的手中,就拿提拔那些將領的數量來講,真不覺得有問題嗎?

  唐玄宗前期的李隆基也被神跡裏的“他”給驚呆了,這絕對是腦子被吃了吧!

  想到日後的他會變成這個樣子,忍不住打了個哆嗦。

  不過,很快的他又打起精神,隻要他記住這些信息,未來避免掉,絕對不會再發生的。

  心中暗下決心的李隆基不由得將目光瞥向大殿,發覺那些大臣似乎都在不著痕跡的打量著他,仿佛是借此來判斷他是否猶如神跡描寫的那般荒唐。

  這樣的思緒令他立刻調整好狀態,微笑著說道:“眾卿放心,朕絕對不會成為神跡裏描寫的那般。如若各位不放心,也可以進行監督。而且,朕想有了神跡警醒,大唐的未來會更好的。”

  聽到他話的百官自是知曉此時的李隆基的確沒有任何的問題,他所做的那些決策也是讓大唐往好的方向去發展。

  可也正是如此,他們看著神跡內的描述心情更為複雜。

  尤其是觀神跡,此事還沒有結束。或許,短時間內不會輕易結束。

  他們還沒有忘記楊國忠的存在,不知對方在裏麵起著什麼重要的作用。

  保持著這想法的諸人向神跡望去,似借此得到答案。

  【Yuki:這時候我們的楊國忠又上場了,為了找出安祿山叛亂的證據,也是為了逼迫對方露餡,就沒有跟唐玄宗說搜查的事,直接去讓京兆尹搜在長安的私宅。安祿山聽了以後有點琢磨不透到底是唐玄宗還是楊國忠,最後就生出造反念頭,並在幾個月後造反了。

  一時之間,我不知道該罵坑爹的楊國忠還是該罵不相信安祿山造反的唐玄宗亦或者要造反的安祿山。總之,三個人都不是什麼好東西啊!】

  【趙跑跑快跑:這時候我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Yuki:我也不知道該說什麼,按照這種情況,安祿山想要造反難度還挺大,應該成功不了。可是,安祿山以摧枯拉朽般的速度輕鬆殺過了黃河。】

  “啥?黃河那麼好過嗎?”有些將領懷疑是不是自己看錯了,但重新看一遍神跡上所寫的內容,的確是很快的過去了。摧枯拉朽,《晉書》裏有寫,“將軍之舉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顧慮乎?”意思就是像野草般那麼容易摧毀,拿著這詞去形容叛軍行為,意味著什麼大多數人都明白。

  更不用說編撰《晉書》的房玄齡等人,對此意更是明白。

  唐太宗李世民也不例外,明白其意的他很快的皺起眉頭。這樣頻繁皺眉的情況,都讓人懷疑他這天皺眉的次數要比往常一旬皺眉的次數還要多。

  但他好像是忽略了此事,注意力全部放在神跡所顯現出來的文字。內心的擔憂急劇上升,可是無奈的他隻能看著,什麼事情都不能做。

  尤其是當他在看見新顯現的內容後,有點頭暈。信任大臣不是不行,可也要做出正確的抉擇,也要對人有所判斷,而不是就任由著對方的行為,什麼都不想不說的去做。

  一旁的長孫皇後看李世民快被氣哭的樣子,不由伸出手握緊他,讓他的氣息能有點回轉。

  不過,當她也瞥到神跡裏描寫的內容後,頓時沉默了。

  【不覺歸:哇啊啊啊啊啊,一般情況下,知道這種事會快速的去做準備吧。結果該死的李隆基竟然還不相信安祿山造反,這種行為都讓人忍不住懷疑安祿山才是唐玄宗的真愛。

  要不然不相信太子,不相信大臣,就相信安祿山。為此,竟然還有人說是楊玉環的耳邊風。特別是在李林甫死後,楊國忠跟安祿山爭奪權勢,楊國忠說安祿山勢力太大,需要控製。結果安祿山對著唐玄宗哭了兩聲,就不了了之了。所以,李隆基的真愛是安祿山吧!要不然怎麼會啥都不信呢?一直打到河北,最後越來越多的奏折飛來,李隆基才相信安祿山造反。

  可這種時候已經太遲了哇!等安排將領到前線,很快就被打敗,洛陽也淪陷了。甚至,隨著洛陽淪陷,叛軍又刷刷刷的三下五除二,就跟收割稻草差不多,陳留、滎陽還有其他地方也淪陷了。

  你特麼的李隆基,這就是你信任的安祿山,一個月,大唐就變成這樣了。我家二鳳知道了肯定得哭死,這都是什麼坑爹的後代子孫啊!】

  【蟬鳴後又初雪:所以李隆基還是早點死吧,把那多出來的二十五年壽命捐贈給二鳳好了,反正也是你祖宗,不用浪費。】

  【月上柳梢:所以說啊!皇帝就不能在位時間太長,就我知道的長壽的皇帝裏有不少昏庸的。這種狀況下,我啊,就建議這些長壽的皇帝去開發個拚多多吧,比如說康熙,又比如說乾隆,嘉靖,梁朝武帝蕭衍,當然,我們的唐玄宗李隆基是第一個,把自己的壽命掛上去去砍一刀,有需要的皇帝可以拚團你一刀我一刀,這樣不僅想要多花點時間處理政務的皇帝獲得了壽命,你們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幾乎是所有的皇帝、將領還有平民百姓突然明白了為什麼神跡內的人都想要將李隆基的壽命給砍的捐贈給別的皇帝。

  其中,黔首們看那些被提到的名字:二鳳、凰後、秦始皇,這些人是不是做的很好呢?

  不過,有些人非常不理解,為什麼還要給秦始皇呢?哪怕前麵有人說過秦始皇不是暴君,但長久以來的觀念亙古在大腦裏,想要快速改變是不容易的。

  但作為秦朝的黔首們對此感到高興,哪怕心裏還有些不理解,可也明白在神跡中,他們的陛下很得人心。隻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黔首們希望生活能夠越來越好。

  而六國之人對於神跡裏提及的事依然覺得神跡太過偏心,為什麼要把壽命捐贈給那個暴君。為什麼不捐贈給他們呢?

  跟他們持有同樣想法的還有乾隆和康熙,雖然被神跡提到名字不錯,說明壽命長。但讓他們也把壽命捐贈給別人,這是說明他們也跟李隆基一樣昏庸嗎?

  這事情乾隆和康熙以及嘉靖等人絲毫不認,他們認為自己又沒有像對方那樣被叛軍攻進都城。

  他們死盯著神跡投影,希望對方給個交待。

  然而,交待沒有,安史之亂後續的內容卻是有。

  【秦始皇的小寶貝:我支持@月上柳梢你的建議。李隆基這狗頭真不知道咋說,明明是他派出去的人,對方兵敗,結果就把鍋直接甩給對方的身上。當時,他還說要禦駕親征,結果跑的比誰還都快。尤其是在得知高仙芝放棄陝州,退到潼關後就直接下旨哢嚓了高仙芝跟他先前派出去的封常清。

  本來嘛,叛軍那邊多是經驗老道的老兵,還是騎兵,高仙芝這邊是新征進來的老百姓,你要老百姓還是步兵去對抗叛軍的騎兵,還是老兵,這不是推著百姓去死嗎?典型的送人頭。就因為怕影響形象,什麼都不管。

  結果哢嚓了那兩個人前線就沒有統兵的人了,然後他就想起哥舒翰,讓對方去。哥舒翰不願意,李隆基憤怒了,這樣你來我往之下,李隆基的疑心病又犯了。哥舒翰逃回潼關,誰知被二五仔給綁了送給了安祿山。這時候安祿山已經在洛陽稱帝,而隨著哥舒翰被捉,潼關也失守了。

  李隆基也開始逃跑之路,拋下大臣和百姓,帶著妃子從長安跑了。第二天大臣們來上朝才知道皇帝竟然跑了,而百姓、富商、官兵們一聽說皇帝跑了,也開始逃跑,長安也就此被攻陷。後麵就是有名的馬嵬坡之變了,逃跑路上,有人說是楊國忠作亂才引發的安祿山謀反,待楊國忠死後,又開始說是為保定軍心,殺死楊玉環。於是楊玉環也死了。】

  即使神跡不再再說,眾人都能想到,長安失陷,會變成什麼樣子。

  看著這些的李世民隻覺得痛心,眼前仿佛是呈現出相應的畫麵。

  長安啊,大唐的都城,就那麼扔下跑了?

  將百姓性命置於何地?皇帝是有這樣當的嗎?

  再次想到“國都六陷,天子九逃”這句話,李世民隻覺眼前一黑。

  一次都是這樣了,還要經曆六次?!

  深呼吸口氣,李世民不敢去想象經曆六次如此事件的大唐最終會變成什麼樣子。

  如果可以,他真的想要親自去問問他是怎麼想的。

  尤其是在說明禦駕親征,又逃跑,將天子的信譽置於何地?

  長孫皇後見他的神色有些不太好,關心的說道:“陛下,要不要休息一下?”

  “不用。”李世民反手握住長孫皇後,平緩著氣息眼神銳利的盯著神跡,“我想要看看究竟還有什麼樣的荒唐事。”

  長孫皇後能夠感覺到李世民此時的狀態有些不太好,但也沒有辦法阻止。

  無奈之下,隻能跟著他去看神跡。

  【天真不複:我真的要哭死了,該死的李隆基。要不是他太過自信,也不會發生安史之亂。要不是他太無能,沒有辦法平息叛亂,還拋下大臣百姓,帶著妃子跑了。要是沒有這些事,太子也不會登基,也不會有後麵那些慘烈的事情。本來太子事情做的好好的,剛有點起色,該死的李隆基卻又舍不得放下手中的權力,也不關心叛軍帶來的影響。到了後麵,為了應對安祿山的叛軍,從安西調兵,還一去不複返,也沒有任何的補充,以至於僅剩下滿城的白發兵。但凡能夠將那裏放在心上,怎麼可能變成這樣?】

  【大橘喵喵叫:還有還有睢陽之戰,依然安史之亂時,因為死守睢陽,導致最後內沒有糧草外沒有援兵,這樣來來回回交戰了四百多次,守軍們不是餓死就是疲憊不堪。以至於最後張巡殺了自己愛姬,食人之行為我不評價這事放在現代和古代是以什麼樣的目光去看待。我隻知道,如果沒有發生安史之亂,這樣的情況就不會發生。所以李隆基真是該死啊!】

  【一口一個仁尼:他做的事情又何止這些啊!婉兒,我的婉兒!不僅修史書,對婉兒的形象進行修改,還推翻了婉兒的墓,這樣的行為著實讓人覺得無恥。】

  【萊昂:更無恥的你還沒看呢,所以李隆基為什麼不死一死呢?】

  “是啊,為什麼不去死一死呢?”一時之間,有些人下意識的跟著神跡內的文字一起說道。

  但很快的,那些人連忙捂住嘴,左顧右看擔心被人發現。如果是私下說,周邊沒有人,還不會被發現。可若是被旁的人聽到就好了。

  不過,也有的人說出來就被當事人給聽到了。

  站在他身邊的大臣悄悄挪開,以避免被牽連。

  將這幕看在眼中的李隆基心裏很不爽,明明是神跡裏的那個唐玄宗所做的事情,和才登基的他又沒有多少關係。

  於是,他克製住情緒,麵帶微笑的對著大殿的群臣說道:“朕也覺得神跡裏麵的那個李隆基該死,大家有話就說,不用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