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她種的紅薯比蜜糖還要甜 > 第三百八十一章 增加蜀人的權力比重
    []

    太史慈不是愚鈍之人,更非莽夫,相反的,他是個徹徹底底的聰明人,從他當年在雒陽辦的那件事誆騙青州刺史信使的事情看,就足矣說他是個心思狡詐之人……心眼兒多著呢。

    這樣的聰明人,是不可能不明白劉琦話語中的深層次含義的。

    可既然明白,那他為何還要這般扭捏,表現出一副不愿意去襄陽的樣子?

    這是因為太史慈是明白分寸的……劉琦讓他去襄陽,是提拔他,重視他!他心中很是清楚,憑心而論,他也非常愿意去襄陽走更高的仕途,畢竟人活在世,誰都想做個人上之人,好好的干出一番大功業,誰也不想庸庸碌碌的過完這難能可貴的一生。

    去襄陽發展,很有可能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折點。

    然話雖如此,可劉琦算是太史慈人生中的貴人,是讓太史慈走到今天這個高度的存在,也是他心中早就已經認定的英雄主公……就算是劉琦要讓他去襄陽,太史慈也一定要表現出不想去的樣子——這是主公的一種尊重,同時也是一種明哲保身之道。

    聰明人,普遍都知道怎么活才能活的更好,走的更遠。

    聽完劉琦的一番誠懇話語之后,太史慈遂沖著劉琦長長作揖,道:“府君之思,慈甚明之,府君此法可謂是一舉兩得,既可讓慈在荊州走的更高更遠,而慈到了襄陽,亦是可以替府君守住一份襄陽中軍的基業,這是對府君和對慈都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大好事。”

    劉琦很是滿意的感慨道:“子義瞬息之間,便能想的這般通透,著實令人贊嘆,此去襄陽代替文仲業、非你莫屬。”

    太史慈卻無絲毫得意之色,認真地道:“慈當初從劉繇麾下投奔荊楚,非為其他,實為府君爾,今既已經是得償所愿乃遇明主,并不應再思其他,慈情愿一生相伴府君左右,鞍前馬后供君驅馳……今若是去了襄陽,實非慈所愿也……”

    “既然是為我所用,那在我鞍前馬后和去往襄陽任職,又有什么不同?子義,我們今后是要做大事的,難道還能一輩子膩在一塊不成?”劉琦開導他道:“大丈夫,便該做些驚天動地的大事,休做小女兒態,莫讓我瞧錯了你!”

    太史慈聞言頗是無奈的笑了笑。

    “既然府君已是這般說了,那慈便只能領命了……慈在襄陽,一定盡心竭力的輔佐劉荊州,絕不讓那些心有歹意之徒對劉荊州不利,襄陽那邊若是有些什么事,慈定然是第一時間派人告知府君,府君放心,有慈在,便有劉荊州在,也有襄陽的中軍基業在!”

    “好!”

    劉琦伸手拍了拍太史慈的肩膀,笑道:“先有黃漢升,又有文仲業,如今子義又前往襄陽任職,依我看過不了多久,子義便會成為咱荊州繼其二人之后的又一名將!實乃我荊州之大幸!”

    ……

    又過了一段時間,襄陽那邊傳來了消息,說是劉表經過了認真的考慮之后,任命賈龍為上庸郡守,張衛為西城郡守,蒯祺為房陵郡守……而襄陽的重將校尉文聘為漢中郡守,即刻走馬上任。

    這份任命在整個荊州的士族群體和官宦勢力中,都引起了不小的議論。

    但議論的重點并不是在文聘身上。

    畢竟文聘目下屬于劉表的心腹大將,由他就任漢中郡這個緊要關口太守之位,很是合乎情理,沒什么可以議論的。

    眾人主要談論的點是在蒯祺和張衛的身上。

    這兩個人的身份實在是太低了。

    一個不過是降將張魯的弟弟,而另一個就算是蒯氏中人,卻不過是蒯良和蒯越的一個子侄兒輩,無甚名聲威望,如何能夠擔當一郡之長?

    但劉表偏偏就是這樣做了,也不多解釋。

    眾人雖然多有猜疑,但面對已經板上釘釘的命令又能有什么辦法?

    大家最多也不過是嚼嚼耳根子,隨意發發牢騷罷了。

    但明眼人卻都能夠看清當中的貓膩。

    張魯雖然只是一名降將,但他畢竟是一教之主,其教徒遍布蜀中,天師教在民間的聲望太高,山陽劉氏初定漢中必須要給其好處,這是純粹的以利換利。

    至于蒯祺的房陵郡守,也是山陽劉氏為了拉攏蒯家而所做出的好處,拉攏而已。

    不過蒯家人那么多,劉表不敕封別人為房陵郡守,單單拜了蒯祺這么一個后輩……這當中也自然是有他的鬼心思,也是劉琦暗中提醒他的。

    歲數大的都太滑了,不靠牢!也只是有歲數小的外放出去,屁都不懂,暫時沒甚威脅。

    劉表的委任到了南鄭之后,劉琦也不耽擱,立刻按照劉表的指令讓這蒯祺,賈龍,張衛三個人分別前往治所上任。

    而與此同時,劉表也派人寫給了劉琦一封密信,讓他派遣一名有能力的親將,前來襄陽助自己領軍。

    毫無疑問,劉琦自然是派遣太史慈前往。

    以太史慈的能力和劉琦對他的舉薦,想來到了襄陽,他便可以直接代替文聘,接替其空缺出來的校尉之職。

    太史慈離開了之后,劉琦針對麾下空缺出來的位置,將‘地水’兩營重新劃分,各部將領直接向他進行對接,他將軍權全部收攏,在其所統領的兵將中,不設單獨的劃權之將,所有的常規軍務指令,全部都由他做一言堂。

    而下一步,他又下令打開南鄭府庫,暗中支持張魯在漢中境內搭建義舍,善待四方來人。

    雖然義舍在名義上對外是以張魯天師教的名義建造的,但心里明白點事兒的都知道,這當中絕對是有官方的手筆、

    但就算是,目下也沒有能夠拿的出實質性的證據,那些對此事不滿的人也不好說他劉琦什么不是,最多不過去罵罵天師教而已,與他劉琦無干。

    而來過義舍進行登記的往來之人,其身份和目地以及其目下居址,皆會按月統一呈報當地郡署,并由郡署統一向最高長官進行匯報,然后針對義舍中人,當采取何種行事,自然也會由最高長官進行定奪。

    對于劉琦而言,這不過是現在南鄭這里進行一下義舍的試點,若是果然能夠執行,那他回頭便帶領天師教的人東遷至南陽郡,然后再讓天師教以傳教的名義,在南陽各地廣開義舍,屆時便是劉表對此不滿意,但他只要將事情推到天師教的頭上,劉表怕是也說不出什么的,畢竟人家那是宗教的行為,與政治無干……

    義舍的事情議定妥當之后,劉琦遂又找了那六名益州降將,乃是甘寧、沈彌、婁發、吳懿、雷緒、吳堀六人。

    這次談話的目地很簡單,劉琦已經下定決心,要對他們六個人委以重任。

    前番給了吳堀,雷緒,吳懿三個荊武卒別部司馬的位置,實質上也不過是虛職而已,

    荊武卒乃是劉琦的親衛軍,所有兵卒皆有典韋統領,這三個人在荊武卒中,根本就是繡花枕頭擺著看的。

    而且當時劉琦的目地,也不過是為了考驗他們一下而已,看看他們到底愿不愿意站到自己這邊,還是依舊模棱兩可的左右搖擺。

    但事到如今,漢中已經攻克,對他們三個人的考驗期也已經過了,他們三個人表現的還算是讓人滿意——至少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吳堀、吳懿、雷遇三個人,已經是很明確的站隊在了劉琦的一方了,雖然這當中也有被逼迫的性質。

    再加上甘寧,沈彌,婁發三個人……劉琦覺得,是時候在自己的麾下擴大一下益州系人才的人數比重了。

    如此對日后徹底平復益州并沒有什么好處,也沒有一方勢力可以去平衡一下荊州系人的勢力。

    劉琦來回看著六個人,道:“六位都是益州系人……當然,你們當中也有人曾是東州士,但既然是已經舉族遷移到了益州,那我就認為你們算是益州本地人了。”

    說罷,劉琦來回看著六人,道:“我想在漢中,招募一支由益州當地人組成的軍隊,并由你們六個人助我進行統管,作為我軍中的一部,不知公等可愿?”

    吳懿一聽劉琦要用蜀人組建軍隊,心頭不由一顫。

    怎么感覺這架勢……似乎他們這些益州降將的出頭之日,要來了呢?

    其他的人也是針對此一點各有所思,反倒是甘寧大剌剌地道:“敢問府君,府君想要讓我等為您組建蜀人之軍,那我等六個,誰人為正,誰人為副?這個需得事先說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