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 > 第七十三章 再攻巫山是個挑戰
  說是被切斷了糧道,導致將士們忍饑挨餓,可為什么會造成這樣的局面?

  巫山附近的地形地勢是怎樣的,為什么不能近城安營,而是露出糧道運輸的破綻?

  詳細詢問之后,黃立已經在紙上畫出了大概的圖示。思索良久,又從李岳那里得到了幾處細節后,黃立才讓李岳離開。

  現在,黃立覺得自己應該是抓住了巫山之敗的幾大原因。

  巫城并不是孤立的城防,在城外還建有西山觀的寨城,和東北角的高地土城,形成了犄角之勢。

  盡管巫山城沒有護城河,但清軍挖掘的壕溝是明軍極大的阻礙。明軍在試圖填壕時,遭到了城上炮火的大量殺傷。

  如果說這些困難還能夠克服的話,黃立認為有兩個不利因素,必須要得到解決。

  一個是清軍雖堅守巫山,卻不象董學禮所率領的清軍那樣,龜縮在城內,完全是被動防御的狀態。

  在明軍攻打巫山城的時候,李國英數次派軍隊出城,反擊明軍營壘。并且還派兵襲擊明軍的運糧隊,使明軍前線的補給中斷。

  而之所以明軍不能近城扎營,便是因為巫山城的南面離江很近,又是依山而建,周圍并沒有足夠寬廣的縱深,來給明軍構筑營寨。

  清軍還有水師,明軍又不可能以船只為縱深,倚江建寨。

  所以,明軍選擇了提前登岸,與巫山有大寧河相隔的陸地上安營扎寨,并通過浮橋來保持攻城部隊與后方的暢通。

  也就是說,明軍并沒有進入巫山城的江面,也就是突破巫峽西口。

  正因為這樣的布置,才給李國英創造了機會。不僅能夠截擊糧道,還能燒毀浮橋來阻斷明軍。

  “怎么就不能老老實實地守城,這個李國英真特么是個混賬。”

  “要想打贏巫山之戰,即便有近迫作業,在火力上,也不能太弱。”

  “糧草后勤是重中之重,如何縮短糧道,保證后勤供應,真是個不小的挑戰。”

  黃立微瞇著眼睛,腦海里急速轉動,思考著一個個方案,又一個個地否決,只留下稍具可行性的,再加以完善和改動。

  盡管不是很贊同再次反攻巫山,但黃立也理解袁宗第等人的心情。能夠一舉扭轉形勢,實在是太有誘惑力了。

  現在已經是十月十一,歷史上,西安八旗和禁旅八旗將在十二月初抵達興山。也就是說,還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

  “如果現在做準備,一個月后進攻巫山,或許還比較有勝算。”黃立覺得自己的信心不應該這么欠缺,可怎么也提不起心氣。

  “把把梭哈,確實太懸了。”黃立躺到了床榻上,覺得腦袋有點沉,是得好好睡上一覺,有了精神再動腦筋了。

  ………………

  興山縣黃龍山。

  山下的軍營早已經空空蕩蕩,只有數百的人馬暫駐,負責軍營的防火等事項。

  臨國公李來亨再一次走出座落在半山坡的院落,舉目瞭望,從軍營又延伸向遙遠的東方。

  雖然看不到什么,但在李來亨的腦海中,卻似乎能想象到夷陵城下的情形。

  無數明軍正在填塞護城河,正在拔除梅花樁。城上銃炮齊射,箭矢如雨,不斷有士兵倒下,但其他人依然前仆后繼,不畏犧牲。

  “已經十二天了。”李來亨終于收回目光,再次準確地算著時間。

  其實不用算,他就差每天在墻上劃一道,象數著日子等待釋放的囚犯。什么時候有了確切消息,不管好壞,也算是能夠解脫了。

  慢慢走到一棵大樹旁,李來亨仔細凝視著樹上的紋路,沒有原因,就是想讓自己的心靜下來。

  其實,算上行軍的時間,明軍在夷陵城下只有六七天,這么短的時間,李來亨也覺得取得重大進展的可能性不大,應該是正在相持。

  但這已經是孤注一擲的行動,從軍隊出發兩三天后,他便開始牽腸掛肚,腦子也情不自禁地胡思亂想。

  幾個騎兵從遠方奔來,吸引了李來亨的注意,他期盼著是出征的部隊送來的急報,可又生出憂懼之心。

  就這么站立著等待,直到騎兵登上山坡,由親兵通報,是茅麓山那邊派來的信使,李來亨才心情復雜地松了口氣。

  很快,信使送來的報告呈上了桌案,李來亨也坐回屋內,翻看起來。

  黃立雖然隨軍出征,但還留下了幾張圖紙,要求工匠們進行打造和試驗。

  “拋射炮已經試驗成功!?”李來亨看到這個報告,不禁露出微笑,心中得到了些許的安慰。

  “兩斤黑火藥,能將十斤重的炮彈扔出一百五六十步,爆炸能將十步以內的木靶盡皆炸倒。”

  再仔細看試驗的數據,李來亨微微頜首,雖然不是特別驚人,但他認為這不失為一種比較實用的武器。

  所謂的拋射炮,與后世的油桶炮,又被稱為沒良心炮,基本上是一樣的,只不過口徑縮小了一倍還多。

  由鐵打造的拋射筒,先裝填拋射藥包,再裝彈爆炸物,也就是炮彈,同時點著引線,利用拋射藥包的爆炸發,將炮彈拋射出去。

  古代一步相當于一點三米,拋射炮的射程就是近兩百米,爆炸殺傷半徑達到了六七米。

  雖然射程和威力都差強人意,但相較于當時的火炮,這種拋射炮卻很輕便,制造起來也很容易,可以大量生產制造,裝備部隊。

  李來亨再次拿起第二份新武器的試驗報告,是名為火箭的東西。

  雖然中國在宋代就已經能夠制造用火藥推進飛行的火箭,但并未得到長足的發展,且未能成為戰場上的實用武器。

  墻里開花墻外紅,如同黑火藥的發展一樣,火箭大概在元代或明代傳入了印度,被阿三進行了實戰化的發展。

  其實,阿三的仿造對象應該是中國名為竄天猴的煙花,只不過是進行了幾十倍或上百倍的放大,并把火藥筒改成鐵制而已。

  沒錯,從造型上看,就是大號的竄天猴。通常的大小和一桿長槍差不多,在避開火焰的情況下,還可以手持發射。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