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幽禁八年,百姓求我造反 > 第一百八十三章:許奕殺雞儆猴
  金鑾殿內。

  隨著許奕行禮領旨。

  賑災事宜本應徹底告一段落。

  然而,領旨后的許奕卻并未退回隊列。

  反而是再度拱手行禮道:“陛下,臣有本奏。”

  此言一出,大殿內瞬間陷入一片死寂之中。

  大部分文武官員面露思索之色,不知許奕用意。

  而許雍與少數文武官員卻臉色未變。

  世上沒有密不透風的墻,許鎮入宮為許奕求取陳留郡王爵的事情。

  經過一天一夜的發酵,在某些小圈子里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就在文武百官心思各異之際,陛階之上緩緩傳來正德帝的聲音:“準奏。”

  許奕自袖擺中掏出一本奏折,雙手高舉,開口說道:“臣彈劾御史中丞常水榮玩忽職守。”

  “什么?!”文官隊列中后方,常水榮滿臉不敢置信地看向許奕。

  他萬萬沒想到,往日里都是他在彈劾別人,今日他竟被別人給彈劾了。

  許奕未曾理會常水榮的不敢置信,再度朗聲道:“御史中丞常水榮擔任賑災監察使期間,曾多次不參與京兆府點卯。”

  “臣帶著京兆府全體官吏連軸轉地忙碌于以工代賑之際,御史中丞常水榮卻多次去城中買醉、尋歡作樂。”

  “置監察使職責于不顧,置關中百姓于不顧。”

  “如此行徑,與禍國殃民之貪官污吏,又有何區別?”

  “臣懇請陛下嚴懲此賊,以正朝綱。”

  話音落罷,詹竹取走了許奕手中的奏折,許奕撣了撣袖擺,再度拱手深深一拜。

  看那架勢,似乎正德帝不嚴懲常水榮,他便長拜不起一般。

  常水榮望著如此姿態的許奕,直感覺渾身發冷,手腳更是不聽使喚地連連顫抖。

  那......那......那架勢、那姿態分明是他慣用的招式啊。

  可現在卻被許奕給用了出來。

  趁著正德帝看奏折的功夫。

  常水榮深呼吸數次,努力平息了一些內心慌亂。

  隨即快速出列,直接雙膝跪地,大聲哭訴道:“陛下,臣冤枉啊。”

  “臣缺席點卯是因為那日被京兆尹打了板子行動不便,且臣已經向京兆尹告假了啊。”

  許奕轉身不帶一絲一毫情緒與常水榮對質道:“告假結束后呢?告假結束后的幾日里,常中丞可曾前去應卯?”

  “若是去點卯了,為何花名冊上會沒有記錄?”

  “若是去點卯了,為何事后我問遍了京兆府上上下下所有官吏,甚至是仆從,卻無一人在那幾天見過你?”

  常水榮聞言瞬間愣在了當場。

  其告假的最后一天,天降大雪,直接導致舊傷復發。

  常水榮本想第二日即使拖著傷體去應卯,也不給許奕繼續找茬的機會的。

  結果當天夜里有一衙役前來通知他,京兆府這幾日都會在城外賑災,不再進行點卯,除此之外便是讓他好好養傷,待傷勢好利索后,直接去城外尋京兆府大部隊。

  常水榮剛想辯解,欲要尋那衙役對質。

  卻忽然發現自己并不記得那衙役模樣。

  非是其記性不好。

  而是那日的‘衙役’頭頂一頂蓑帽,脖子上圍著厚厚的棉巾,除了一身皂衣外,再無其他特征。

  就連聲音,也因那日氣溫突降而變得異常的沙啞,更何況其面部還有一層厚厚的棉巾。

  若是其他時候,常水榮或許沒有那么容易上當。

  但那日,先是氣溫突降,后是天降大雪,再加上‘衙役’所言句句實情,且那日常水榮舊傷復發。

  “你在算計我!”忽然反應過來的常水榮,癱坐在地上,面朝許奕大聲質問道。

  此后的花錢買醉,尋歡作樂,則發生在以工代賑期間。

  這里面自然離不開許奕的算計。

  常水榮心高氣傲,且與許奕不和,京兆府官吏們自然會疏遠他,而災民們,常水榮又看不上。

  一來二去之間,自然心情苦悶,這個時候任何一丁點的小誘惑都會導致常水榮按照許奕設定的方向去走。

  常水榮話音方落。

  文官隊列中再度走出一人,那人衣著與常水榮相同的緋紅官袍。

  “陛下,臣彈劾常水榮咆哮朝堂,有失顏面。”顯然,又是一位言官,且與常水榮不和。

  “陛下,臣附議。”

  “陛下,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不一會兒的功夫,朝堂上又站出數人附議。

  其內有言官,亦有曾被常水榮彈劾過的官員。

  許奕心中冷笑一下,暗道一句:‘當真是破鼓萬人捶。’

  隨即許奕轉身再度行禮長拜不起。

  許雍的視線自許奕與正德帝之間,悄悄轉了幾圈,心中暗道:‘他想做什么?’

  ‘為何不是自請陳留郡王爵,反而是彈劾常水榮?’

  ‘若是為了報仇,何時不能彈劾?為何專挑今日大朝會?’

  ‘他到底在算計什么?’許雍眼瞼微微低垂,內心百思不得其解。

  龍椅之上。

  正德帝眼瞼微微低垂,緩緩合上手中奏折。

  不帶一絲一毫波動的眼神看向下方長拜不起的許奕。

  幾息后。

  視線自許奕身上挪移到了常水榮身上。

  正德帝問道:“常水榮,你可知罪?”

  常水榮癱坐在地上,絞盡腦汁苦思,但卻始終尋不到破局之法。

  聞得正德帝話語后,常水榮忽然猶豫溺水之人看到岸邊一根稻草一般,心中微微升起渺茫希望。

  常水榮急忙起身,跪地拱手行禮道:“回陛下,臣知罪。”

  正德帝神色不明道:“知罪便好。”

  話音落罷,常水榮剛想開口打打感情牌,若不行,那便自請貶職以此保命。

  怎料,正德帝絲毫不給其機會。

  正德帝沉聲道:“御史中丞常水榮擔任賑災監察使期間,多次玩忽職守,置災民安危于不顧,置朝廷威嚴于不顧。”

  “來人!解下他的官服!褪去他的朝服!將其押入天牢,與張永年等一眾貪官污吏,同日問斬!”

  話音落罷,殿門外走進兩名身形魁梧的明光甲士。

  原本跪地行禮的常水榮不知何時竟再度癱坐在了地上,且滿臉的呆滯。

  直到兩名明光甲士架起他的肩膀時,常水榮方才徹底回過神來。

  “陛下!臣冤枉啊!”

  “陛下明鑒!臣是被六皇子算計的啊!”

  “陛下!陛下!您明鑒啊!這一切都是六皇子在算計臣的啊。”

  常水榮瘋狂掙扎,掙扎的同時口中不斷地大聲喊冤。

  只可惜,常水榮一介文人,力氣又如何比的過兩名身形魁梧的明光甲士。

  僅僅幾息時間,常水榮便被架出了金鑾殿。

  但其喊冤的聲音,卻足足過了數十息才從回音的大殿內徹底消失。

  直到金鑾殿內的喊冤余音徹底消散后。

  文武百官依舊沒有回過神來。

  那個以孤臣自稱的御史中丞就這般被判處死刑了?

  那份奏折上的內容是何等的證據確鑿?許奕又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覺地算計的常水榮百口莫辯的?

  這......這未免......這未免有些太過于可怕了。

  這樣的人,若是敵人......那......

  一時間不知多少官吏心中直打顫。

  許雍低垂著眼瞼不動聲色地看向許奕。

  心中愈發地忌憚起來。

  滿朝文武誰人不知許奕與常水榮不和?

  許奕此舉一來借助賑災的余波除掉了常水榮這個‘敵人’。

  二來,則是通過此事,震懾某些墻頭草,使他們認清楚自己的身份,別不開眼亂站隊,招惹了不該招惹的人,那奏折便是最好的證明!

  歸根結底,那些墻頭草許奕不要,但是他也不許那些墻頭草倒向許雍。

  與許雍斗或許有些難度,但斗一群墻頭草還不是手到擒來?

  若是不開眼亂站隊,那么站隊之前最好先想想今日常水榮的下場。

  就在文武百官心思各異之際。

  大太監詹竹再度舉起手中的纏金龍紋鞭。

  朝著地面猛地一抽。

  金鑾殿內瞬間響起一道異常清晰的鞭聲。

  “啪”的一聲巨響,文武百官瞬間回過神來。

  龍椅之上。

  正德帝默默地看了一眼不知何時退回隊列的許奕。

  收回目光后,隨即看向下方的曹思言。

  曹思言心領神會,出列行禮道:“啟稟陛下,昨日收到上谷郡八百里加急。”

  “蔣延瑞與李鈺二人領兵出沮陽城后于廣寧縣境內與大股匈奴兵馬相遇。”

  “二人趁匈奴人組織隊列時快速出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大破匈奴三千騎兵。”

  “此戰,李鈺部傷亡二百余人,蔣延瑞部傷亡三百余人,匈奴傷亡近千人。”

  “后,兩部合軍一處,乘勝追擊與匈奴接連大戰。”

  “現如今,上谷郡郡內匈奴人已全部驅逐出境,被掠官吏共就會七千余人,另四成皆被惱羞成怒的匈奴人殘忍殺害用以泄憤。”

  “此戰共擊殺匈奴一千三百余人,俘虜三千余人,繳獲戰馬近三千匹。”

  “我軍士卒戰死六百七十九人,其中伯長級別以上二十七人。”

  “負傷一千七百余人,伯長級別以上的軍官四十一人,其中官職最大者為校尉李鈺。”

  話音落罷。

  武將隊列中直接走出一人。

  面朝正德帝拱手行禮后聲音略帶顫抖道:“陛下,敢問那李鈺傷情如何?”

  正德帝看向雙手微顫的李光利。

  微微一頓,隨即看向曹思言。

  曹思言回答道:“八百里加急中并未言及具體傷勢如何。”

  此言一出,李光利臉上瞬浮起緊張之色。

  再度拱手行禮后,儼然如同一行尸走肉般默默退回了隊列中。

  正德帝再度看向李光利寬慰道:“李卿無需擔憂,軍報中未曾提及具體傷勢,那便是并無大礙。”

  李光利頓了幾息,方才拱手道:“謝陛下吉言。”

  許是正德帝的寬慰起了作用,許是李光利在強行硬撐。

  但無論如何,其面色倒是好上了幾分。

  正德帝的視線自文武百官身上環顧一周。

  最終沉聲道:“時隔十五年,匈奴再起刀兵,擾我邊關,劫掠我大周子民!”

  “造成我大周三座城池被毀,數千甚至于數萬百姓慘死于匈奴刀下!”

  “此乃匈奴不義之戰,更是我大周自漠北之戰后最大的恥辱!”

  “一次驅逐,一次大捷并不足以洗刷此番恥辱!”

  “血債定然要以血還!”

  此言一出,武將隊列瞬間走出大量身影。

  “陛下,臣請戰!”

  “陛下!臣請戰!”

  “陛下!老臣請戰!”

  一時間金鑾殿內請戰聲不絕于耳。

  若是以往,見此情形,文臣隊列中定然會有人站出來大聲高呼陛下三思,妄動刀兵勞民傷財之類的話語。

  但今日,文臣隊列中卻格外地平靜。

  忽然,一道身影自文臣隊列中邁步走出。

  那人拱手行禮后朗聲道:“啟稟陛下!臣請戰!”

  此言一出,爭先恐后請戰的武將無不側目朝著那道身影看去。

  待看清那人正是李凌后,武將們瞬間爭的更厲害了。

  無他,在武將們心中,他們從來都沒有將李凌當成文人去看過。

  就在請戰聲愈演愈烈之際。

  武將隊列最前方忽然走出一人。

  那人拱手行禮道:“陛下!臣請戰!”

  見李光利走出隊列請戰后,金鑾殿內瞬間安靜了下來。

  正德帝目光平靜地看向下方文武百官。

  沉默片刻后下令道:“著大將軍李光利領三萬精銳騎兵出上谷郡。”

  “末將領旨!”李光利重重抱拳行禮道。

  正德帝繼續道:“朕希望此戰過后,上谷郡外千里之內再無匈奴牧羊!”

  此言一出,無異于為此戰定下了最終目標,驅逐匈奴千里。

  李光利聞言面色不由得微微一變。

  但很快便恢復了平靜。

  無他,驅逐匈奴千里雖有些難度,但憑借三萬精銳騎兵,只要不驚動那匈奴左賢王。

  此戰,并非不可完成。

  至于匈奴人會不會卷土重來,那便不關他的事了,反正他已經將千里范圍內的匈奴人全部驅逐走了。

  李光利頂了頂神,抱拳行禮道:“末將領旨!”

  李光利能想到的事情,正德帝又豈會想不到。

  事實上,正德帝比誰都清楚這一點。

  但,清楚又能如何?

  歸根結底,還不是因為現如今的大周朝國力羸弱。

  若是全面開戰,勢必會落得一個內憂外患的下場。

  而三萬精銳騎兵這個數目,顯然也是經過內閣與兵部連夜商討后才做出的決定。

  這個數目既可以利用全騎兵的機動性,快速完成對匈奴的打擊與驅逐。

  進而達到彰顯實力,震懾西域諸國,使其不敢生出二心的目的。

  又不至于太過于勞民傷財,拖垮國力。

  一舉兩得的事情,何樂而不為之?

  至于以后匈奴會不會反攻、如何反攻等問題。

  正德帝與內閣以及兵部自然早有商議。

  至于商議結果,外人自然無從知曉。

  李凌緩緩退回了文臣隊列,心中有著說不出來的苦澀。

  若是旁人請戰,李凌或許還能爭上一爭。

  但現在......領兵出征的是大將軍李光利,他......拿什么爭。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