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院士重生:這大國夢,如你所愿 > 第7章 千里赴豫大
  第一張草紙展開之后,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公式立馬引起了劉志民的注意。

  或許是對數學和物理的高度敏感,僅僅在掃視了一遍之后,就覺得這草紙中的內容應該不簡單。

  第二遍,他便逐字逐句的看了起來。

  “剛開國人民國祚,華夏免不了內憂外患,想要國家穩定,百業復蘇,強大的軍工是必不可少的后盾。”

  “關于邊疆危機,我已經從報紙和電視上有所了解,農業主體和工業主體的較量,是一場毋庸置疑的實力懸殊的戰爭。”

  “我在青年群體中感受到了熱烈的應戰思潮,這很好,我相信在青年人的高昂斗志下,華夏終將迎來勝利。”

  “但這不可避免的要付出十分沉重的代價。”

  “我在想,是否能通過軍工威懾,來平衡這場戰爭的實力差距。”

  “所以我提出關于現階段軍工科技的發展觀點——”

  “末端軍工科技戰略。”

  “我們要放棄過往穩扎穩打的軍工發展路線,我國與強國的差距十分巨大,一步一步的追趕,終究會落在他人身后。”

  “我想,我們能否有可能直接進入核武研究,建立起我國獨立的核工業體系,作為華夏軍工的堅實后盾。”

  看到這兒,劉志民饒有興趣的卷了一根煙,點燃后吧嗒吧嗒抽了兩口。

  很顯然,他十分欣賞寫信人的想法。

  如果能發展出核武,這無疑是給華夏樹立起一面堅不可摧的盾牌。

  但這難度無異于拿著鋤頭從地里挖出來一個原子彈。

  現在華夏在核工業上面的基礎約為0。

  這個構想很讓人興奮,但從可行性上分析實在是讓人難以認可。

  然而,隨著接著往下閱讀,劉志民的臉色越精彩。

  香煙一路燃到他的手指,他甚至都沒有察覺。

  在接下來的文章中,寫信人竟然對華夏當下的軍工技術儲備,工業體系以及可行性和困難解決,都分析的頭頭是道。

  “考慮到華夏的工業戰略縱深布局,建議以洛城、常山和潭州為中心,向西北、西南地區發展。

  一方面常山、洛城、潭州可以將軍工輻射全國,另一方面鈾礦主要分布在湘、贛、粵、冀、桂等幾個省份,這幾座城市對鈾原料的吸收也更加方便。

  剩下的困難主要有三個,一方面是工業體系的困難,一方面是人才的困難,另一方面是核武器本身的設計理論困難。

  工業體系和設計理論的困難最容易解決,國內煉鋼產業的興起已經給工業體系的建立創造了溫床,對于核試驗的設計,只要有圖紙,很快就能落地。

  設計理論因為篇幅的原因,我只能簡單的對結論進行闡述,具體的參數和計算,還需要一些時間。

  最麻煩的應該是人才困難。

  是的,我們有了鈾礦,有了核武器理論支持,但沒有人才,就無法進行鈾礦的提純;沒有人才,就無法對裂變的具體參數進行計算;沒有人才,核武就只能在紙上存在而無法變成現實。

  在另外一張草紙上,我寫下了完成核工業建設所需要的人才儲備,其中有許多科學家現在身在國外,需要國家進行聯系和引渡回國,如果需要,我愿意作為使臣,代國家走一趟。”

  劉志民吃痛的把煙頭丟了下去,手指捏著從指縫長出來的水泡,另一只手小心翼翼的攤開了另外一張草紙。

  “尚在境外的國家核工業建設人才:

  錢——丑國加州理工學院任教,噴氣推進實驗室主任

  郭——丑國康奈爾大學航空工程研究生院任教

  程——瑛國皇家化學工業研究所研究員

  朱——丑國密執安大學研究生院物理系原子核物理學院任教

  鄧——丑國普渡大學物理學博士

  ……

  陳——丑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威斯汀豪斯公司(西屋電氣)研究員”

  “境內科學家支持:

  趙——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所長

  劉志民——中科院原子研究所所長

  于——京都大學助教

  ……

  錢——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院副院長”

  林林總總,四五十人的名單,讓劉志民充滿了困惑。

  中科院已經開始陸續聯絡人才,但葉知寒所列的名單中的名字,他卻一個都不認識。

  中科院物理所所長,是陸明。

  近代物理研究院副院長是趙坤。

  至于海外那些人才,他更是聞所未聞。

  但這一個個人才的名字就這么擺在面前,讓他感覺寫信的人,并非在開玩笑。

  他急忙拿起筆,抽出一張信紙寫了起來。

  “你的信我看了,其中有很多觀點很有深度,華夏方面也再盡力爭取人才歸國,只是不過你給出的這份名單……”

  寫了幾行,劉志民干脆將信紙揉做一團,扔進垃圾桶里,接著披上中山服起身,便急忙離開了辦公室。

  “幫我買票,到豫省的車票,我要馬上去豫省。”

  有很多事在信里根本寫不清楚。

  他把葉知寒的信委托助手轉送至參事院,隨后買了一張前往豫省的火車票就急忙出發了。

  他必須要見見這個寫信的人。

  能夠知道鈾礦的分布,以及分析當下國內重工業布局的內情,甚至光是那份名單,就足夠讓他明白,寫信的那個人一定不簡單。

  葉知寒。

  豫省大學文學系葉知寒。

  在前往豫省的火車上,他一直念叨著這個名字,生怕忘記。

  現在的火車還是以蒸汽機為主要動力,環境條件差勁,速度也很慢。

  從京都到汴城,足足花了十多個小時。

  在這個百廢待興的年代,整個汴城只有一趟公交車。

  大約一個小時一趟。

  在公交車身上能夠看到“木炭”兩個字。

  是的,這個時候汽油短缺,公共汽車只能以木炭作為燃料提供動力。

  等了二十多分鐘之后,劉志民終于坐上了公交車。

  又過了約莫一個小時,天已經黑了下去,他才終于到了豫省大學。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