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院士重生:這大國夢,如你所愿 > 第147章 關于教育
  經過各省市代表商討過后。

  大部分參會人員表示贊同,但仍有一部分提出了異議。

  沿海省份,有許多省份沒有得到任何一個援助項目。

  沙蘇的工業援助,一方面是國家騰飛的強大助力。

  另外一方面,在地方上也是重要的經濟發展支柱。

  所以對于一個工業援助也沒有分到的省份,自然是想要盡量爭取一下的。

  聽著這些省份的反應。

  葉知寒耐心的解釋道:“建國初期,內憂外患尚未完全解決,有些省份沒有分配項目,考慮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擔心被破壞。”

  “這一批工業援助,對華夏至關重要,只要我們這第一步穩扎穩打的走出去,那后續的工業建設,必定會以沿海城市為主。”

  “因為我們完成了向內扎根之后,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向外生長,沿海城市是破土而出的關鍵,所以大家不用擔心。”

  在初期的每一個工業建設,安全穩定,是考慮的首要因素。

  沿海城市有著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也是華夏大步向前的重要橋頭堡,雖然現在一時吃了些虧。

  但要知道,整個大后方,鉚足了力氣的發展。

  說到底,也只為了給以后沿海城市的騰飛蓄力。

  斷不可急于一時。

  ……

  工業項目的分配問題商討結束之后,葉知寒接著說道:“要想讓沙蘇的工業援助在華夏起到最大的作用,我們還需要一批數量龐大的工業建設人才。”

  他喃喃道:“該栽樹了。”

  “說說你的打算。”

  “根據當下的工業布局,結合各地的條件,同步進行高等人才院校建設。”

  “分別建立起工業部、國·防部、中科院、農業部、通信部直屬院校,進行專項的人才培養。”

  “一下子涌現這么多的高校建設,很難讓人不擔心啊,”

  翔宇同志沉聲道:“人才培養的確是必要的且迫切的事情,但現在這么多高校同時建設,我擔心教學資源枯竭的問題。”

  去年的五月一日,《人民教育》雜志創刊的當天。

  子任為該刊題詞,說:恢復和發展人民教育是當前的重要任務之一。

  在號召下,全國上下雖然還沒有解決溫飽,但也都意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全國各地大力征召知識分子,但匯總出來的教師隊伍,光是舊華夏的私塾老師,都占據了九成。

  但這些之乎者也已然跟不上了新華夏的建設需求。

  想要建設出百萬人的工業建設人才隊伍,需要的是那些掌握世界前沿知識的那一批學者。

  而這些,恰巧是當今華夏所欠缺的。

  那幾十年的戰亂,本土很難滋養出這樣的人才。

  各大高校的人才幾近凋零,真正達到教學能力的人才,更是稀缺。

  可教育,卻又是一件容不得馬虎的事情。

  “這個問題是比較棘手。”葉知寒沉默了下來。

  先進的工業理念、工程控制,以及各種各樣各行各業的國際標準,對于國內環境而言,幾乎都是一片空白。

  教師是一個問題,學生也同樣是一個問題。

  從無到有,從千百年來的農業思維,向工業思維轉變,這是華夏教育史幾千年來翻天覆地的改革。

  “我是這樣考慮的,”翔宇同志道:

  “去年,我們已經派遣了學子前往蘇、波、捷、羅、保、匈等六國留學,”

  “這就像是一個機器,只要運轉起來,源源不斷的學子學成歸來,其中一部分就可以從事到教學工作中去,”

  “當然,這在前面還是有一定的沉淀時間,那就第一批學子歸國,恐怕至少要三年之后了。”

  “那這肯定是不行的,”葉知寒道:“三年內我們就要培養出熟練了解各項工程器械,以及工作原理的學子,如果三年后再開始培養,那時間上肯定是來不及的。”

  “知寒同志很懂得爭分奪秒。”

  葉知寒道:“因為留給我們的時間確實不多,只有三年內把工業體系全部熟悉了解,那我們才有可能在五年內實現全面工業化建設。”

  “畢竟沙蘇給我們的只是工具,我們需要用這些工具去制造一個個我們需要的東西。”

  “而且這些工具雖然對現在的我們如同雪中送炭,但不可否認的是,與強國的工業體系對比之下,我們繼承的沙蘇工業,依舊是落后了一節的。”

  “所以我們如果想要快速追趕,就要笨鳥先飛。”

  教育部的陳部長問道:“翔宇同志的意見,已經算是最優的解決方案了,畢竟高校建設需要一段時間,三年后這些高校拔地而起,正好我們的人才也歸國了,可以恰好填上教學人才的窟窿。”

  “不能等到高校建起來再學習,”葉知寒道:“那就來不及了。”

  “學校是學子們的戰場,沒有學校怎么學習?”

  “邊工邊學,”葉知寒道:“只能這樣了。”

  “邊工邊學?”陳部長不解的看向葉知寒。

  “各地會議結束之后,就可以對本地的青年學子進行初步的篩選考核,”

  “識字,德行好,思維清晰,就可以通過初步篩選,集中送往京城,”葉知寒看向劉志民:“然后中科院負責對這些學子進行進一步的篩選和分配,然后立即送往東三省,整個工業體系的組裝、建設、拓展,所有學子都盡可能全程參與,并且認真學習。”

  “這樣出來的學生,只是一個工人,”陳部長道:“是無法成為一個全方面的人才的。”

  “等到三年后學校建成,再進行全面培養,”葉知寒道:“全方面的人才我們需要,但當下,我們更需要可以完全駕馭這些工業機器的優秀工人。”

  “三年后就培養不回來了!你不是教育工作者,你不明白,”

  “我作為教育工作者,從我的角度來說,這件事情不妥!我堅決反對。”

  翔宇同志道:“老陳,你可以細細講講你的擔憂。”

  “這是在透支一代人的潛力!”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