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院士重生:這大國夢,如你所愿 > 第380章 航天的預想
  在光弦武器的作用之下,整個以色列一架飛機也飛不出來。

  這種雙方互相放棄空中力量的做法,華夏的確是受益者。

  可如果能夠將繳獲的丑軍戰斗機,改造成放大版的不需要航電系統的紙飛機。

  那優勢就更大了。

  更重要的是丑國的戰機只能在機場趴窩,只要推進的足夠迅速,那就能夠從地方的陣地中不斷繳獲新的趴窩戰斗機。

  這樣就是一個良性循環,戰爭的天平便會越來越向我方傾斜。

  當然最大的問題不在于這個提案是否能通過,

  而是這個提案是否能落地。

  子任同志問道:“對佩刀戰斗機改造,這做起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吧?”

  葉知寒道:“這個我大概有一個想法,理論是沒問題的,”

  他一邊說著,一邊有些許激動的搓了搓手:“這個正好也能驗證我們航空航天領域下一步的發展方向,對一條路徑進行可行性驗證。”

  子任同志點點頭,反問道:“你的星辰大海計劃?”

  在很早之前的前沿科技發展路徑和各種軍工發展的會議上,葉知寒已經多次表明過自己的科研暢想。

  探索宇宙,沖出地球。

  這個暢想比計算機項目還要早。

  要么航天探索,要么星載導彈,

  飛出地球,奔向星辰大海,一直都是葉知寒的目標。

  葉知寒道:“對,懷義他們的方案是用更高燃料載荷的導彈,來沖出地球引力”

  “但我和月林覺得那個有些不經濟,其實導彈的燃料理論已經非常成熟了,在洲際導彈測試成功之后,我也相信,如果現在華夏需要一個沖出地球引力的火箭,那他們可以創造出一個那樣的火箭。”

  “動輒一個省市半年的工業產值用來制造的龐大導彈,發射一個鐵球上天,”

  “這個發射一次用來彰顯國力還好,如果真把這個當做我國航天發展的路徑,我暫時認為是不合理的。”

  科技限制著人類的想象力。

  這條定理從未被人打破過。

  包括此時此刻的世界。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

  計算機剛剛起步,

  人類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剛剛發射。

  準確來說那是一顆八十六千克的鐵球,在軌道飛行二十二天之后墜毀。

  沙蘇用這個耗資巨大的航天器彰顯了自己的實力。

  為紅色陣營的體制優越性爭取到了些許的喝彩,除此之外,毫無用處。

  當然,說毫無用處確實是有些偏激了。

  至少沙蘇的衛星發射,直接就把丑國拉進了太空競賽之中。

  和沙蘇耗費巨資擴大蚊香計劃不同。

  丑國只能走老辦法。

  洲際導彈和火箭放在同一個項目中,一起研發。

  最終,靠著近乎兩成的財政預算。

  丑國終于是將探險者號送上了太空。

  不過它比沙蘇更慘,只運行了一百一十五分鐘就墜毀了。

  所以,這種太空游戲,對大多數國家而言,太奢侈了。

  傾盡舉國之力都未必能夠玩得起。

  所以,

  在葉知寒看來,這樣是極不劃算的。

  所以在航天工程辯證過程中,葉知寒提出過一個意見。

  用飛機背著衛星送到亞軌道,然后將衛星以一定的初速度甩出去,

  隨后衛星去飛行軌道報道,飛機就可以返航。

  這種方法類似于沙蘇的蚊香計劃,只是沙蘇衛星的初速度是蚊香軌道提供,而葉知寒的構思下,衛星的初速度是飛機提供。

  當然,一般的飛機是不行的。

  進入亞軌道,是用飛機來投放衛星的硬性條件。

  這個飛行高度最低在一百千米。

  而普通飛機的飛行高度只有一萬米。

  這十倍的高度差,無疑是擺在面前的巨大難題。

  所以,雖然在葉知寒的構思中它還是叫飛機。

  但從功能和特性上來說,已經完全跳出了飛機的范疇。

  如果從發動機改進、機翼改進……這種常規的改進,只能讓飛行高度提升一些,但高不了十倍。

  為了彌補這十倍的飛行高度,葉知寒只能另辟蹊徑,跳脫出飛機的思路來解決問題。

  于是,一個比較大膽的想法就出現了。

  用導彈載飛機一程,沖出高密度氣層,然后導彈脫落,飛機動力啟動在低密度低風阻的高空攀升,直到進入幾乎無阻力的亞軌道。

  隨后在亞軌道點火衛星,送衛星進入軌道的同時,反作用力將飛機送回大氣層。

  這個思路自從提出之后,他和月林就進行了簡單的計算。

  當然,他們的參考對象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丑國的先鋒號運載火箭。

  起飛質量十噸,五百公里軌道有效載荷只有25公斤。

  也就是說,十噸的運載火箭,除了25公斤的東西是要送上太空的之外,剩下的十噸基本上都是為了達到比沖條件而注入的燃料。

  比沖這個東西很多人聽過,但其實很多人連它的定義都解釋不清楚,當然也不乏一些科研工作者。

  因為這東西的出現本來就是未來了解決一個動力悖論。

  火箭有一個特點,燃料提供推力,但燃料又增加了重量。

  運載火箭的燃料的重量遠大于載荷,所以火箭真正的重量其實就是這些燃料,

  而燃料太重,就需要用更多的燃料來提供更大的推力……

  而為了更大的推力填充更多的燃料之后,火箭又更重了,這樣又需要更加多的燃料來提供更多的推力……

  在這種套娃的悖論之下,比沖的概念就提了出來。

  簡單來講,就是一公斤燃料產生9.8牛推力的持續時間。

  但如果應用到工程里面,就復雜無數倍了,因為發動機的能力是有限的,且燃料是不斷損耗的。

  所以這是一個動態的變化。

  于是,在物理學家的努力下,終于講這個拗口的套娃悖論,轉化為了數學解釋。

  e=*v^2,p=m*v。

  速度越快,損失的能量越多,但消耗的物資變少。

  緊接著,在不斷的求極限中,科學家們終于找到了一個區間。

  在這個區間,火箭發動機所能提供的推力、燃料消耗的速率、飛行速度達到了一個相對完美的關系。

  于是,先鋒號運載火箭,就這么橫空出世了。

  雖然十四次實驗,只有三次成功,但你也不能說他沒有成功。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