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重生朱棣之子 > 第八十八章:巡洋正使的人選(上)
  文華殿距離春和殿并不遠。

  朱高煦退出文華殿偏室之后,大約花了一刻鐘的時間,便回到了春和殿。

  “奴婢(臣)恭迎太子殿下!”

  康平、趙俊臣急忙上前迎道。

  朱高煦揮了揮手,示意兩人起身,然后對康平吩咐道:“你派人去把韋賢、馬和叫來,就說我有事找他們商議。”

  “奴婢領命。”

  康平躬身應道。

  他隨后點了兩名內官,領著兩人疾步出了宮門,分頭叫韋賢、馬和。

  韋賢目前擔任春和殿守將,正常情況下會領著一群守衛,繞著春和殿來回巡邏。

  但不巧的是,今天是他的休沐日,并不在崗。

  因為春和殿守將這個職位十分重要,所以朱棣給朱高煦安排了三個殿門守將進行輪值,分別是長興侯耿炳文幼子二十九歲的耿瑄、潁國公傅友德第三子三十四歲的傅讓,以及出身低微但很早就擔任朱高煦親衛隊正的韋賢。

  至于馬和,他這段時間奉朱高煦之命在天界寺侍奉道衍和尚,并沒有在宮里當差。

  在等待韋賢、馬和的時候,朱高煦坐在書房靠椅之上,伏案思考著明日去金陵書院,需要說些什么和做些什么。

  他必須把金陵常科書院的名頭一炮打響,并引起天下士林的側目,如此才能對推動科舉革新產生積極的作用。

  大約半個時辰之后,朱高煦想出了幾個方案。

  他覺得還算滿意,便提筆在桌面的白紙上寫下了明日的計劃,盡管只有三句話,但在他看來,這足以令金陵常科書院在士林之中打響名頭了。

  “啟稟太子殿下,韋將軍、馬總管奉命來見。”

  康平的聲音在門外響起。

  朱高煦坐了半個時辰,感覺腰有點發酸,此時聽到康平的稟告聲,便站起身,接著伸了一個懶腰,隨后說道:“把趙將軍(趙俊臣)也一并領進來。”

  片刻后,韋賢、馬和、趙俊臣來到了朱高煦的書房之中。

  三人同時躬身行禮,齊聲道:“臣等拜見太子殿下。”

  “都免禮,坐下說話。”

  朱高煦給了康平一個眼色,后者會意,急忙領著門外的幾個內官,搬來三個凳子。

  韋賢等人已經不是第一次在這里與朱高煦商談事務了,因此他們當下并沒有再反復客套,而是躬身一禮,道了一聲“臣謝太子殿下恩典”,然后就老老實實就座。

  朱高煦重新坐下,他隔著桌子,目光從三人臉上掃過,然后開門見山的說了一番話。

  “數日前父皇下令,命龍江船廠準備造大船的材料,又命右軍都督府都督僉事陳瑄統領水師,出東海訓練戰兵。朝廷有司衙門已開始籌備出海巡洋一事,父皇讓我舉薦幾個人作為巡洋正使的人選,這次召你們來,便是議論此事。”

  朱高煦知道,朱棣雖然沒有明說,但其恐怕打算明年就派人出海巡洋。

  畢竟明年是永樂元年,也是朱棣正式開啟永樂時代的第一年。

  屆時朱棣派人出海巡洋,既可以彰顯大明國威,告訴周邊小國大明換主人了,還可以順便繪制海外地理輿圖,為諸王改封做好準備。

  “馬和,你覺得誰人可任巡洋正使?”朱高煦問道。

  他其實想舉薦馬和擔任巡洋正使,因為經過多年的接觸,再加上去年馬和拜師道衍,得賜法名福吉祥,他已經確定馬和就是歷史上的鄭和。

  可由于他的努力讓朱棣順利繼位,沒有發生靖難之役,也就沒有馬和在靖難之役中大放異彩而被賜姓鄭的發生。

  馬和雖然是朱棣潛邸內侍總管,可自從當年朱棣入住東宮之后,馬和就被朱棣派到了朱高煦的身邊聽用。

  這些年過去了,到如今朱棣登基為帝,馬和依然沒有被朱棣調回身邊安排新的職務。

  朱高煦覺得他此時若提議讓馬和擔任巡洋正使,恐怕馬和本人都會覺得此事不切實際。

  聽到太子發問,馬和稍作思索,然后恭聲答道:“回殿下,奴婢以為,能出海巡洋的人,非陛下親信宦官御馬監少監海壽不可!”

  “為何?”朱高煦疑惑道。

  馬和答道:“據奴婢所知,此人出身朝鮮,雖然官話說的有些別扭,但自十多年前就侍奉陛下,且態度恭謹,審察事理,多次得到陛下贊譽。陛下繼位后,擢升其為御馬監少監。如今御馬監并無太監,海少監代行太監之權。”

  “韋賢,你怎么看?”朱高煦看向馬和道。

  韋賢正色道:“聽馬總管所言,臣覺得海少監資歷夠了,但缺乏航海經驗,若貿然以其為巡洋正使,恐怕難以服眾,甚至會淪為笑柄。”

  他想了想,補充道:“或可舉薦其為巡洋副使。”

  朱高煦知道,歷史上的海壽曾七次出使李氏朝鮮,也是朱棣信任的宦官之一。

  可韋賢說的十分有道理,若貿然讓海壽做巡洋正使,必然是難以服眾。

  朱高煦沉思了一會兒,聽到馬和提起海壽,他忽然想起歷史上的尹慶曾在鄭和下西洋之前,兩次奉命出使西洋,或許可以推舉此人。

  但是,他雖然曾與尹慶打過照面,可他不清楚此人根底,因此尹慶也不能作為巡洋正使的首先。

  朱高煦思索再三,在內心將尹慶給否了。

  “司禮監少監侯顯如何?”

  馬和想起一人,再次說道:“侯少監才智機辯,敢于任事,且行事頗有章法,亦得陛下賞識,以為親信。”

  朱高煦聽到“司禮監”三個字,腦海中不由得浮現了前世記憶里的一些影像片段。

  而能坐上司禮監少監的位置的人,只有大明皇帝的親信。

  在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于六月下詔規定外廷體制曰:“我朝罷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

  后于九月又定內廷機構,將其擴充為十二個監,均定為正四品,另有四司八局,于是便形成了宦官二十四衙門的規制。

  朱高煦知道朱元璋擴充宦官衙門的數量和提高宦官品秩,乃是為了加強內廷地位以達到內、外廷的相互制衡。

  至于取消原先內官監的獨尊地位,使其與其他十一監品秩平等,是為了禁絕一家獨大,實現彼此頡頏,不敢相壓。

  故而,朱棣繼位之后,在法理上,內官監、司禮監、御馬監等內府衙門是平級的。

  也就是說,無論是御馬監少監海壽,還是司禮監少監侯顯,目前都是朱棣用來制衡外廷的親信。

  所以,馬和依然在朱棣的親信宦官里挑選巡洋正使的人選,他本身就是宦官,自然對朱棣身邊的宦官了解的多一些。

  “殿下,臣覺得不妥。”

  韋賢打量著朱高煦的臉色,發現對方情緒不高,便小心翼翼道。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