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重生朱棣之子 > 第一百一十四章:努爾干都司(上)
  永樂元年,七月十六。

  清晨,早朝。

  “既然增加科舉革新試點府縣名單之事已議定,另有一事,朕想聽聽諸卿的意見。”

  朱棣忽然起身離開寶座,右手掐腰,負左手而立,俯視御門內的一眾文武、宗王等大臣,高聲道。

  眾臣見皇帝站了起來,知道此事不小,一時間都豎起了耳朵。

  “努爾干地區的官員忽剌修奴上書,建議朝廷設置都指揮使司,以管轄黑龍江(遼代始稱)流域各地衛所,諸卿怎么看?”

  在場的官員,除了極少數對努爾干地區不了解的,其他人都明白朱棣只是想走一個與眾臣議論的過場,本意必然是樂于設置都指揮使司的。

  大明建立之初,蒙元雖然敗退北遷,但確依舊統治著草原和遼東、嶺北地區。

  當時活動于東北區域的,除了蒙古族,還有女真、吉里迷、苦夷(苦兀)、達斡爾等族,多以漁獵為生,這些部落頭人十分不滿殘元統治。

  在洪武中后期,隨著大明國力蒸蒸日上,殘元節節敗退,黑龍江下游努爾干地區的蒙元故臣多率部納貢歸降大明朝廷。

  看到有少數民族歸降,朱元璋非常高興,于是在洪武二十七年,他與已經入住東宮的燕王朱棣商議后,派人前往努爾干地區招撫諸部。

  因為在努爾干地區建立大明衛所,便等于在殘元側后方布置了一處暗哨,故而次年朱棣奏請朱元璋設置了努爾干等衛,其后三年,相繼建衛所達七十多個。

  彼時,大明朝廷奉行“以貨代稅”之策,任命各族首領掌各衛所,給予印信,仍其習俗,統其所屬,以時朝貢海東青、貂皮、馬匹等土特產品,相當于內地的賦稅。

  朝廷在前元驛站的基礎上,恢復了努爾干地區通往內地的驛傳,加強了努爾干與大明朝廷的政治聯系、經濟往來和各族間的關系,極大的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

  而今有努爾干地區的官員上奏本,請求朝廷設置都指揮使司管轄那里,這種情況恐怕是朱棣最期望見到的。

  “父皇陛下,太祖爺爺曾言黑龍江流域乃是鎖鑰之地,攻略嶺北地區,乃皇爺爺遺志。”

  朱高煦出列恭聲道:“故兒臣認為,應當設置都指揮使司,管轄努爾干地區,如此便可在殘元身側埋下一顆釘子,關鍵時刻對其進行鉗制。”

  朱棣聞言,點了點頭,表示認同。

  “陛下,本朝經略嶺北已達數載,今有努爾干地方官員奏請設置都指揮使司管轄其地,臣以為朝廷當順天應人,應允此請。”

  禮部侍郎楊砥躬身出列,朗聲道。

  “陛下,臣附議!”

  大理寺卿呂震高聲道:“本朝懷柔遠人,經略嶺北數載,設置都指揮使司,便算是將努爾干廣大地區納入了大明疆域,實乃開疆拓土之舉,臣為陛下賀,為大明賀!”

  一時間,許多文武官員紛紛附和,就連不久前入朝的寧王朱權也跟著一眾宗王高聲附議。

  自從去年五月朱棣繼位后,寧王朱權觀望了足足十個月之久,直到他得知鄭和率領龐大的船隊出海巡洋之后,才真正意識到如今的朝廷兵強馬壯,非占據著一隅之地的藩王可以抗衡。

  即便他能鼓動兀良哈三衛跟著他一起造反,只怕不出半年,就會身死國除。

  所謂識時務者為俊杰。

  寧王朱權終于放棄了不切實際的幻想,在上個月主動來朝,昨日他還與其他諸王一起,跟隨永樂皇帝朱棣,前往孝陵祭拜了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

  入京這些天,寧王朱權見到朝氣蓬勃的金陵常科書院,見到宣揚新婦德的金陵女館,還見到深得百姓喜愛的大明皇家銀行。

  他徹底認識到朱棣的民心所向,看清了朱棣的治國手腕,明白了他來朝實乃明智之舉。

  “既然眾卿沒有異議,那便正式設置都指揮使司,治所努爾干城,賜名努爾干都指揮使司。”

  朱棣壓制著內心的喜悅,高聲下令道:“著東寧衛指揮康旺遷為努爾干都指揮使司都指揮同知,千戶王肇舟升為都指揮僉事,至于都司的其他官員,兵部與吏部共議后擬一份名單,呈給朕御覽。”

  “臣領旨。”

  兵部尚書與新上任不久的吏部尚書張紞(音同膽)躬身出列,齊聲高呼道。

  隨后,吏部尚書張紞奏道:“稟陛下,朝廷既已新設努爾干都指揮使司,應當派遣欽差,護送本司都指揮同知、僉事等朝廷命官前去赴任,曉諭努爾干地區諸部頭人,并進行撫慰,以彰顯大明懷柔之策。”

  朱棣坐下后說道:“張卿覺得何人可為欽差?”

  “回陛下,臣任職不過數日,當下一時想不出適合人選,但臣認為,欽差必須兼通女真話與漢話,既熟知努爾干風土民俗,又知悉本朝典章,否則難以把朝廷的招撫之策宣講清楚,起到懷柔之效。”

  張紞恭聲道。

  “言之有理。”

  朱棣輕輕點頭道。

  他聽了張紞所言的任人標準之后,此時心中已經有了人選。

  散朝之后。

  朱棣把朱高煦叫去了武英殿。

  “高煦,你可知女真諸部?”

  朱棣開門見山,直接問道。

  “爹,孩兒在北平節制軍務時,對女真多有了解。”

  朱高煦恭聲道:“女真諸部落包括定居在鴨綠江(唐朝始稱)西北和長白山之南的建州和毛憐部落,以及住在松花江和金水河(阿什河)附近半務農的海西女真,還有沿鴨綠江和阿速江(烏蘇里江)靠漁獵為生的野人女真。”

  松花江在遼代稱為混同江,今扶余段稱鴨子河,在金代上游稱宋瓦江,下游稱混同江。

  而在蒙元時期上下游統稱宋瓦江,歷史上是在明朝宣德年間始名松花江(諧音宋瓦江)。

  之所以現在就被叫做松花江,完全是朱高煦在北平節制軍務期間,聽到奉命撫慰海西的王彥(王狗兒)匯報工作時,誤以為宋瓦江就是松花江。

  后來,朱高煦寫奏章向朱元璋、朱棣奏稟王彥等人撫慰女真諸部時涉及到松花江地區,就用了這個叫法。

  PS:下一章在凌晨一點前。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