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重生朱棣之子 > 第二百八十四章:于謙聽旨
  文華殿內。

  “朕決定明年三月動工,為期兩年,從寧夏、遼陽各修建一條有線電報聯通京師,你覺得何人可以負責此事?”

  朱高煦坐回龍椅,看著侍立在側的朱瞻域問道。

  朱瞻域沉思片刻,隨后干脆利索的說道:“工部專利司司正胡濙。”

  “為何是年至五旬的胡濙,而不是年輕有為的蒯魯班(蒯祥)?”

  朱高煦有些意外的問道。

  蒯祥,吳縣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世襲建筑工匠之職,其父蒯富,有高超的技藝,在永樂前期被選入京師,當了總管建筑紫禁城皇宮的“木工首”。

  永樂十三年,朱棣正式將大明京師從金陵遷到北平,并征召天下各地工匠,前往北平繼續大興土木。

  蒯祥作為朱棣的隨從人員,先期北上,參加紫禁城的建筑設計。

  由于他的設計水平高人一等,被任命為皇宮重大工程的設計師。

  蒯祥的第一項任務就是負責設計和組織施工作為宮廷正門的承天門。

  這項工程在他運籌之下于永樂十七年竣工,建成之后,受到文武百官稱贊,朱棣龍顏大悅,稱其為“蒯魯班”。

  “父皇,兒臣認為胡濙雖然已經五十歲高齡,可他當年卻是金陵常科書院電磁實驗小組的首任組長,后面又陸續參加了無線電報、有線電報、發電機、燈泡等相關物件的研發、改良等事項。”

  朱瞻域緩緩說出了他選擇胡濙的理由道:“把搭建有線電報之事交給他辦,再合適不過了。”

  當年胡濙帶人研制出朱高煦設想的電磁電報機的樣機后,又根據電流通、斷掉時出現電火花和沒有電火花兩種信號,于數年后發明了由點、劃組成的“電碼”。

  由于這種電碼利用“點”、“劃”和“間隔”的不同組合來表示數字、標點和符號,實際上就是時間長短不一的電脈沖信號,與傳統的天、地、人三才觀念比較接近,故而被胡濙等人命名為“三才電碼”。

  具體則是通過人工來按動電鍵,使電鍵接點開閉,形成“點”、“劃”和“間隔”信號,經電路傳輸出去,收報端接到這種電信號后,產生出“嘀”、“嗒”聲,“嘀”聲為“點”,“嗒”聲為“劃”,供收報員收聽抄報。

  其實,所謂的“三才電碼”就是歷史上的“莫爾斯電碼”。

  然而,無論是有線電報還是無線電報,皆不是一個人單獨發明,而是一個實驗小組經過成千上萬次的探索嘗試之后,才發明出來的。

  “話雖如此,可胡濙近十多年以來,主要負責的乃是專利司與墨巧司分司之事務,并未涉及過類似搭建電報網絡的工程。”

  朱高煦對于負責搭建有線電報之事的人選,與太子朱瞻域看法完全不一樣。

  他耐心的解釋道:“墨巧司分司做的皆為機巧之事,至于專利司的差事,卻常常與案牘打交道。搭建有線電報,比修一條馬路還要復雜,胡濙的頭腦雖然夠用,但此事卻非其所長。”

  早在永樂元年,朱高煦見識了改良版大紡車的功用之后,便已經命令工部仿制,隨后在江寧織造局推廣使用。

  由于大紡車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故障率低,且將制造局的產量提高了十倍,故而朱高煦特地奏請朱棣在工部下設立了專利司。

  《左傳·哀公十六年》:“若將專利以傾王室,不顧楚國,有死不能。”

  《史記·周本紀》:“夫榮公好專利而不知大難。”

  《論·復古》:“古者名山大澤不以封,為天下之專利也。”

  可見很早之前,歷史上就有“專利”這個名詞,只不過意義與后世略有不同。

  永樂初期,朱高煦奏請朱棣下詔成立的專利司,就是專門管理天底下所有發明創造新物件者權益的衙門,目的是保護類似鄭小珺(見前文第一百零一章)這種發明大紡車者的長久利益。

  歷朝歷代并非沒有能工巧匠做出極其靈巧的東西,只不過是因為所做之物得不到足夠多的利益,無法堅持專研下去,最終迫不得已改行另謀出路。

  朱棣下詔成立專利司,也就是從法律上規定了在一定時期內授予專利權人或者其權利繼受者獨占使用其發明創造的權利。

  此處強調的是權利,因為朱棣詔書里明確規定專利權是一種專有權,這種權利具有獨占的排他性,非專利權人要想使用他人的專利技術,必須征得專利權人的授權或許可,否則就是違反大明律令。

  但是,為了保護發明者的切身利益,以及減少其本人在實際生活中不會被同行或他人威逼利誘,工部下轄的專利司會以朝廷的名義,出錢將發明者的專利權買走。

  發明者每個月都會得到一筆豐厚的專利費,至于這種費用的發放持續時間,因其專利價值而確定,最短五年,最長五十年。

  如此一來,當善做機巧之物的發明者有了利益上的保障與動力,這種不斷發明的行為才能繼續良性循環下去。

  這也是當初朱高煦說服朱棣下詔設立專利司的最大原因。

  “實際上,蒯祥也非此事合適的人選。”

  朱高煦再次補充道:“因為朕打算修建的電報,需要埋藏在地下。”

  “地下?”

  朱瞻域大吃一驚道。

  后世的華夏,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對電纜的需求量也跟著水漲船高,若是所有的電纜都暴露在地面上,將會存在非常巨大的風險。

  除了人畜不小心碰到電纜會導致事故,其他情況,如裸露的電纜同時會受到天氣和環境的影響,維護成本不是一般的高。

  而且,也有被人剪斷偷盜的可能。

  由于大明船隊多次出海帶回來了大量的橡膠樹苗,早在十多年前兩廣等東南沿海地區就已經開始廣泛種植橡膠樹。

  所以,如今大明搭建有線電報使用的電線,內部是銅絲,外面則包裹著一層具有較高的彈性、耐熱性、拉伸強度和在有機溶劑中不溶解的硫化絕緣橡膠。

  既然已經有了這樣的條件,朱高煦不可能還傻傻的弄電線桿,把線路架在天上,直接把防水電線埋在地下也就不難理解了。

  “雖然蒯祥之資歷與技巧之術皆不在胡濙之下,但是修建有線電報涉及面很大,需要一位有手腕,敢任事,不怕得罪地方官員的年輕人去做。”

  朱高煦心中已經有了人選,當即說道:“太子,明日你便召集宋禮、蔡信、胡濙、蒯祥等工部官員,擬一份搭建有線電報的簡單章程。”

  “兒臣領旨。”

  朱瞻域躬身領命道。

  朱高煦看向大殿右側屏風,高聲道:“值錄郎于謙何在?”

  于謙聞言,急忙放下手中的筆,起身從屏風后面走了出來。

  他行至大殿正中,恭敬的作揖行禮道:“微臣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萬歲。”

  “于謙,朕剛才與太子說的話,你都聽見了?”

  朱高煦再次問道。

  于謙道:“回陛下,臣聽見了。”

  “于謙聽旨,朕命你為陜西、遼東兩省監察御史,替朕辦理搭建有線電報之事。明年三月動工,為期兩年,朕會讓惠民工建局及各地衙門協同你辦理此事。”

  朱高煦頷首道:“乾熙四年的春節,朕希望可以在京師通過有線電報,給寧夏、遼陽的官民們發去新年祝福。”

  “微臣遵旨。”

  于謙躬身領命道:“臣一定盡心竭力辦成此事,不負陛下所托!”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